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毕业生就业成本与就业率的关系

高职毕业生就业成本与就业率的关系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研究主要探讨高职毕业生就业成本与就业的关系,对高职毕业生就业成本已进行明确分类,根据主体差异将之分为高校成本、学生成本、企业成本三类,每个学生是否就业,就业质量如何也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因此毕业生就业情况主要分为是否就业和就业质量两个维度。本文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样本得到原始数据后,利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试图探究高校毕业生就业成本与就业情况的内在关系。其影响系数顺序分别为就业培训成本、对外

高职毕业生就业成本与就业率的关系

朱元锋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化工学院)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究,对大学生家庭背景、职业观念等的研究偏多,而涉及对就业成本进行探讨的并不多见,尤其高职院校毕业生由于家庭条件、学校因素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就业成本有较大差异,而这个成本究竟能否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这个问题探讨在当前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等都十分关心就业形势的情形下,显得很有必要。

本文所指就业成本是高职毕业生找到工作所花费的成本之和,由于机会成本、精力成本等较难核算,这里主要研究经费成本。学生就业成本项目的界定主要包括如下项目:宣传印刷费、电话通讯费、网络通讯费、中介费、形象费、交通费等。学校方面就业成本主要分为就业指导费、技能培训费、专项购置费等。用人单位方面产生的就业费用主要包括宣传费用、场租费用、交通费用、通讯费用等。

一、研究设计

1.核心变量界定

成本理论常见于经济学界,常见研究为生产和交易成本。为了研究企业在宏观环境中的表现,经济学家常将生产成本分为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社会成本指的是从整个社会的视角来研究利用社会资源从事产业生产的代价,而私人成本是从个体角度考察进行生产的代价。交易成本方面,Williamson(1975)认为交易成本包括搜寻成本、信息成本、议价成本、决策成本等。事实上高职毕业生就业是一个选择合适企业既而从事合适职位的过程,也可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中得到一定启发,通过与就业成本相关性较大的主体进行划分,可分为从个体角度就业的代价,即学生成本;就业对象为挑选合适人才等付出的代价,即企业成本;与就业有关,培训、联系、促进就业的主体付出的代价,即学校成本。

2.研究对象的选取

为深入了解高职学生就业成本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本文组织专项课题组赴全国20所高职院校进行抽样调查,为确保样本的代表性,被调查高校分布在东、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主要对上海、江苏、浙江、北京等高职院校分布最广泛的省份进行调查,中部地区选取了河南、江西、安徽、湖南等省,西部地区主要调研了宁夏和四川的高职院校。对高校毕业生发放问卷时尽量考虑专业分布均等、问卷填写学生比例占总学生比例相对均衡等因素。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问卷1438份,并对问卷所在的20所高职学校部分学生进行了面对面访谈。

3.研究方法和变量确定

本研究主要探讨高职毕业生就业成本与就业的关系,对高职毕业生就业成本已进行明确分类,根据主体差异将之分为高校成本、学生成本、企业成本三类,每个学生是否就业,就业质量如何也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因此毕业生就业情况主要分为是否就业和就业质量两个维度。

本文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样本得到原始数据后,利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试图探究高校毕业生就业成本与就业情况的内在关系。本文回归分析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分别是就业成本与就业情况。

(1)自变量(表1)。这里将学生的电话通讯费、网络通讯费、交通费等统一列为通讯交通费,将学生形象费及宣传印刷费统一列为对外展示费用,其余成本若有,则由学生在其余选项里列出;学校的成本由于涉及对规模群体的分摊,所以以被调查对象所在院系为单位,由院系辅导员提供指导培训情况、专项购置情况等并结合就业指导中心的花费进行摊销计算,因此,同一所学校、同一个院系的学生学校成本都一致,这个费用由课题组访问人员深入到院校计算得出;根据《北京日报》校园招聘总监唐安描述,企业目前招聘成本主要在于招聘费用及时间成本不菲,虽然大学生扩招,但为了找到合适的人才,企业花费的成本比以前更多。这里因对具体每个企业的招聘成本统计核算困难,根据学生对所应聘企业的认知,将企业花费成本分为时间成本和直接招聘费,人力时间成本根据从第一次面试到最终落实人选的周期进行判定,分为几大类:1周以内,1周至1个月、1个月至3个月、3个月至6个月、6个月至1年、1年以上等。而直接招聘费用差异根据招聘方式不同进行界定,主要分为朋友介绍、网络招聘、招聘会现场招聘、中介招聘四种。四种方式引发的费用也是由低到高。

表1 自变量描述表

img6

(2)因变量(表2)。本研究中就业情况分为两个变量:第一,高职毕业生是否已经就业。这也只有是或否两种选择,因此进行研究时是虚拟变量。第二,高职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质量。由于高职毕业生毕业后一般都先从事技术人员或一般普通职员岗位,暂时不对职位范围进行质量划分,本文主要将就业质量分为就业薪资、专业匹配度、个人满意度三个方面,就业薪资高职毕业生可以直接通过自身情况用数值表示,专业匹配度和个人满意度采用五级李克量表来表示。在下文将就业质量作为因变量描述时,为确保均衡,将就业薪资2000为平均数,1800~2200之间划分为3(一般),1200~1800之间划分为2(较差),1200以下划分为1(差),同时2200~3000划分为4(较好),3000以上划分为5(好),以便对各个因素取均值衡量就业质量,并对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表2 因变量描述表

img7

二、数据分析结果

1.高职毕业生就业成本各要素对就业机会获得的影响

由于高职毕业生是否找到工作是二分变量,1为是,0为否。解释变量中同样也有一些是分类变量,例如以企业成本为代表的人力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都通过分类方式进行判别。因此,这里不能使用普通线性回归模型,本文采用逻辑(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建立Logistic模型。这里需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学生成本、学校成本均采用直接费用方式,为确保模型回归系数的可观性,将所有直接费用数据除以1000后录入SPSS处理,运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以高职毕业生职业机会获得为因变量建立的Logistic模型

img8

显著度:P<0.05。

由表3可以看出,高职毕业生就业成本的要素中,学生成本、学校成本和企业成本都有要素对学生能否就业有显著影响,对外展示费、就业培训成本和招聘方式成本都对就业机会获得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学生自身的努力即对外展示费用与就业机会获得相关系数最明显,学校就业培训成本也对学生就业有促进作用。此外企业招聘的时间成本与学生就业率呈反向关系,也就是说企业花费的时间越多,并不一定学生就业率越高。

2.高职毕业生就业成本各要素对就业质量的影响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就业质量使用就业薪资、专业匹配度、个人满意三个要素来衡量,因此为计算简便,在进行就业质量回归时,取均值作为就业质量指标分析(表4)。

表4 以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为因变量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img9

显著度:P<0.05。

根据模型结果可以看出,对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有显著影响的有通讯交通费、对外展示费、就业培训成本和招聘方式成本。其影响系数顺序分别为就业培训成本、对外展示费、招聘方式成本及通讯交通费。由此可以看出,在学生就业质量问题上,高校应责无旁贷地进行帮助和引导,这会对学生就业起到很大作用,在访谈过程中也发现很多学生表示一些就业单位是学校的合作企业,有些是高校主动请到学校来进行宣讲招聘的,这些对促进学生就业有明显帮助。而这时学生自身服装、简历等费用的作用也不可小视,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影响作用,与上面不一致的是,在学生就业质量问题上,企业的招聘方式对就业质量影响也开始突出,访谈过程中许多学生也表示朋友介绍的工作自己并不一定十分满意,主要是自己和工作的匹配度不一定高。而那些通过费用较高形式如招聘会或中介来招聘他们的企业,他们入职前认为自身就业质量较好。

三、建议

本文根据模型结论从学生和学校角度对高职毕业生就业提出相关策略建议。

1.高职院校角度

从本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成本总体上对学生就业及就业质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在学生就业引导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成本效益意识,引导学生舍得自身在对外展示等方面的投入,这些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期投入。

其次,高职院校还需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培训指导,因为这些支出无论对学生就业率还是就业质量都有作用,而高校的一些长期成本支出等对学生的作用不是太显著。因此高校可通过设立讲座、邀请企业进行宣讲等活动,做好学生毕业前的各项辅导培训工作。由于学校就业指导费用无论对能否就业还是就业质量都有突出作用,因此学生应多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就业指导培训活动,以便尽快走向满意的工作岗位。

此外,由于企业招聘方式成本对学生就业质量有明显的正向关系,为促进学生寻找更好的工作,高校可想办法减轻企业招聘方面的负担,如减免企业在校内招聘的费用,以期其在学生招聘上的成本更多地转移到学生花费上(为学生报销来回车费等),为学生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努力。

2.高职毕业生角度

研究表明,高职毕业生就业成本中对外展示费用不论对于学生能否取得就业机会还是对于学生就业质量都有促进作用。因此对高职毕业生而言,由于对外展示费可以为自己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相对收益较大,因此毕业生就业成本支出时可适当向服装采购、简历制作等方面倾斜,而一些交通费或通讯费能降低的则尽量减少支出。

《2010年就业蓝皮书》中指出,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增长快,月薪增长幅度也快,2009年高职就业率甚至高于本科生。本文研究证实企业成本与学生就业率成反比,由于大企业招聘岗位有限制,企业若进行大规模的多轮招聘,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但对学生就业率却没有正面影响。另一方面,企业在招聘方式上花费的成本对学生就业质量有显著作用。因此,对高职毕业生而言,若要快速找到工作,先就业再择业,可充分考虑招聘时间和周期短的企业,但这对就业质量并无多大用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