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安族的习俗

保安族的习俗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保安族群众于该日晨礼后速进少许饮食,以示戒满开斋向真主感恩之意。保安族穆斯林称此为“菲图尔”,大都交于清真寺。保安族群众都以一生能朝觐天房为最大的荣幸。近几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保安族群众中已有不少人前去麦加朝觐。保安族文化中的节日习俗所蕴涵的民俗内涵,体现了保安族对自然、社会、人与自身的价值评判和文化取舍标准,从多方面显现了该族的生存理念。
节庆习俗_中国保安

第八节 节庆习俗

节日在本质上是一种沟通传统与现实、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综合性文化,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和文化事项的创造者——人不仅需要物质生活方面生存和发展,而且也需要娱乐和调节,需要调适自然和社会给自己的压力,以便能够得到更好的生存空间。节日恰好充当了这个中间角色——把发展生产和经济与调剂人的心理有机结合起来,节庆习俗是节日中形成的衣食住行、禁忌、信仰等习俗惯制,也是一个民族群体的共同精神理念的显现。

保安族因为全民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在保安族的节日中宗教节日较多。这些节日除有宗教色彩外,还有群众性,已成为民族的传统节日。

img73

保安人在开斋节礼拜

一、开斋节

开斋节,又称尔德节。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汉译,来源于宗教,是伊斯兰教教徒封斋一个月期满的标志。传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在614年规定,成年的穆斯林在伊斯兰历每年9月(阿拉伯语为莱麦丹月)要斋戒一个月,10月1日开斋过尔德节。伊斯兰教规定,穆斯林在伊斯兰历9月斋戒,斋月最后一天,寻看新月,见月的次日即行开斋,为开斋节。如未见新月,继续斋戒,顺延不超过3天。开斋节是保安族群众最欢乐、愉快的节日,开斋节前夜,当地清真寺里灯火通明、人头攒动,大家整夜不睡觉。翌日,保安族男女老少都穿上最好看的衣服,按照自己的传统习惯欢度佳节。开斋节的主要仪式有:一是忙食一物。保安族群众于该日晨礼后速进少许饮食,以示戒满开斋向真主感恩之意。二是交纳开斋捐。每家按人口计,每人施麦两斤半,也可用其他作物代替或折成现金施贫或交清真寺做宗教基金。保安族穆斯林称此为“菲图尔”,大都交于清真寺。三是举行会礼。是日上午,保安族群众沐浴盛装,心口默诵赞词,聚集在当地最大的清真寺——大河家清真寺,举行规模盛大的会礼仪式。会礼定制于伊斯兰历每年10月,在教法上属于“瓦吉卜”(当然的义务)。

在保安族聚居的大河家镇的保安三庄,在斋月的每一个凌晨,清真寺的宣礼塔传来悦耳的“邦克”声,唤醒熟睡的人们起来做封斋饭。封斋的人,在东方发白前,要吃饱喝足,至太阳下山前,要断绝一切饮食,连水也不能喝一口,否则就算破斋而无效。斋月里,家庭条件好的保安族家庭,还做好吃的给清真寺或者在晚上开斋时施散给穷人。大部分保安族穆斯林,每晚还到清真寺参加聚礼,做斋月里增加的“特拉威亥”(间歇拜)礼拜。斋月里保安族家庭的饮食比平常的日子更好一些,晚辈还要带上礼品给长辈“开斋”,即使出门在外工作,也要托人去办理此事。因此,在斋月的保安族聚居区,更显示出平静、和睦、团结的气氛。在斋月结束时,每个保安族穆斯林必须交纳“菲图尔”钱(即开斋捐)给穷人或清真寺。这样,一月中所封的斋才算成功。保安族群众对开斋节的会礼非常重视,无论当时气候多么恶劣,也必须如期举行,且不得中途退出;在外工作或打工的人无论多么遥远都会回来参加会礼。会礼完后,保安族群众先向阿訇道“色俩目”,接着大家彼此互道“色俩目”,然后各自回到自家的坟地念经,为自己亡故的亲属,为全体穆斯林亡人做“都阿”。从墓地回来,再向长辈和街坊邻里的长者道“色俩目”,祝贺节日愉快。这时,各家各户专为开斋节制作的各种丰盛的油炸食品、菜肴都已置办齐全——“油香”“馓子”“馃馃”等各种造型的油馃及多种干果。汉族和其他民族的群众,也络绎不绝地来到保安族家中,表示节日的祝贺。

二、古尔邦节

img74

古尔邦节宰牛

古尔邦节又叫小尔德、宰牲节、忠孝节。“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做“尔德·古尔邦”或“尔德·艾祖哈”。“古尔邦”或“艾祖哈”都含有“牺牲”之意,故通常汉译为“宰牲节”。古尔邦节在伊斯兰历的每年12月10日。在这个节日里,保安族人民按自己的经济能力,宰羊或宰牛,经济条件差的也得宰鸡、宰兔等。保安人认为在古尔邦节宰牛、宰羊有最大的“色瓦布”(赏赐、报酬)。“关于古尔邦节的起源,还有一段宗教神话呢。相传‘先知’易卜拉欣(北部阿拉伯人的始祖)夜梦‘安拉’,命令他宰杀自己的儿子易司玛仪,当易卜拉欣为了表示对‘安拉’的忠心虔诚,遵命执行而举刀的一瞬间,‘安拉’派遣的天神突然牵着一只羊,从天而降到现场,命令他以宰羊代替献子。从此,就在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形成了每年宰牲献祭,世代相传。易卜拉欣父子得到‘安拉’的启示,到麦加修建了天房,每年古尔邦节前夕,世界各地的穆斯林赶赴沙特阿拉伯麦加天房朝觐,朝觐完毕后亦有宰牲献祭仪式。”[12]这天房便是穆斯林们的朝觐中心,也是世界穆斯林每日礼拜的正向。保安族群众都以一生能朝觐天房为最大的荣幸。近几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保安族群众中已有不少人前去麦加朝觐。

三、圣纪节

“‘圣纪’也是保安族的宗教节日,它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和逝世的日子。穆罕默德,是沙特阿拉伯古莱氏民族,公元570年‘热必欧里暗卧里’月(伊斯兰历3月)12日诞生于沙特的麦加城,诞生前两月丧父,6岁丧母,8岁丧祖父,依靠叔父为生,并为人放牧,12岁替人经商,40岁开始传教,63岁(即公元632年‘热必欧里暗卧里’月12日)病逝于麦地那。穆斯林便把这个日子称为圣纪’。”[13]按伊斯兰历,如1981年的“圣纪”是1月18日,1982年的“圣纪”是1月8日,这就是我国伊斯兰教的“圣纪”时间也不能固定的原因。保安族群众在每年“圣纪”的这一天,宰牛、宰羊,诵读《古兰经》、赞颂先知穆罕默德,进行集体纪念活动。

img75

浪山宰羊

另外,由于保安族在历史上就有浪山的习俗,因此,在每年5月下旬到6月上旬,人们带上面、油、肉、帐篷、锅等,到黄河边、山溪边或草坡上,过一天痛痛快快的野外生活。当地群众称此为“浪山节”。

节庆习俗是少数民族群众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凸现了文化主体的群体意识,包括他们的世界观、社会观、自然观价值观、审美观、共同的心理积淀、思维方式和食俗等,是该文化主体的各种民俗的综合展现。节日文化一旦产生,就会对过节的人群产生无形的约束力,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保安族文化中的节日习俗所蕴涵的民俗内涵,体现了保安族对自然、社会、人与自身的价值评判和文化取舍标准,从多方面显现了该族的生存理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