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目标定位及教学探讨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目标定位及教学探讨

时间:2022-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置当立足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及更好地做人、做事、学技能提供广博的文化基础和文化底蕴。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语文》应该把握培养目标,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树立实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构建一个有职教特色的语文教学模式。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目标定位及教学探讨

粟深蓉

摘 要:《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承担着培养学生应对社会基本能力的艰巨任务,关联着高职高专长效发展、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新形势下,反思高职高专《大学语文》的目标定位及教学方法非常必要。

关键词:大学语文 目标定位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作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建设高校人文素质工程、培养大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字修养的一门课程,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与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在高职高专之所以不被重视,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来看,人文学科自身的社会价值在急功近利的时代得不到承认,轻视文化的粗鄙化思想越来越严重。从个人思想认识高度来看,有些人认为,学生语文能力差,十几年都没解决的问题现在想通过几十节课来解决,可能吗?既然不可能那就不要开;再从《大学语文》课程本身存在的问题来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在培养目标、课程性质、教材选用、大纲要求、教学方法、考试方式等方面确实存在很多值得研究、探讨和反思的地方,所以,从高职高专语文目标定位入手,重新思考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将是改变高职高专语文现状的关键所在。

一、方向准目标明,定位切合需求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目标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到高职高专人才的特点,充分发挥《大学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训练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欣赏、运用及表达能力

(一)提高职业素养,塑造完美人格

就高职高专来讲,我们培养的是具有一技之长的应用型人才,良好的文化素质是形成良好思想道德的重要基础,它体现着技能人才的文化修养。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置当立足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及更好地做人、做事、学技能提供广博的文化基础和文化底蕴。同时《大学语文》有着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以情感人、提高情商的功能,它通过情感的、审美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并和其他人文素质课程一起相互补充,共同作用,从而收到育人的效果。因此,高职高专《大学语文》应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文化亲和力与价值判断能力,激发学生对知识和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对生命、人类、社会、自然的尊重和关爱,并最终达到提高职业素养、塑造完美人格的目的。

(二)文理相互渗透,培养思维品质

根据我国制定的要培养全面人才的教育目标,要求高校的课程设置要打破只重专业教育不注重文化素质教育的现象,要使课程设置有利于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体现这一办学理念的《大学语文》课程目标的设定,就应该充分考虑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文理相互渗透,促进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

理工科学生在对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长期使用一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容易形成定式观念,这种定式思维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对新事物大多拒绝。文学家的思维方式和从事其他学科研究的人有所不同,文学家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居主要地位,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具体生动,能表现复杂变化的现象,而且都带有情感性,容易深入人心,文学创作中的想象、灵感、幻想等活动,对科技工作同样有帮助,很多大科学家大发明家都承认不时受到这种思维的意外启发与推动。应该说,学好本国语言,爱读优秀文学作品,对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都能产生提高其专业学习效果的作用。

充分发挥理工科学生擅长理性思维的优势,在培养他们判断力、分析综合演绎推理能力的同时,努力开发他们感性思维能力,让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预测能力、感知能力同样出色,这是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专业技能与语言能力的完美整合

高校的不断扩招等诸多原因,造成高职院校生源素质偏低,特别是语文水平偏低的现象非常普遍。具体表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作文语句不通,不注重行文逻辑,还常有错别字,就业后,很难用现有知识去开展工作、适应社会。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语文》应该把握培养目标,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树立实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构建一个有职教特色的语文教学模式。让教师懂得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了解其专业知识的能力结构,将专业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与语文课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语文课程应该达到的具体要求。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师还应该明白,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能力,最后都要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使其文化熏陶与实践应用水平能力得到有机结合。

二、结合高职高专特色,精选内容编制教材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的《大学语文》教材,但是这些教材,在编撰上多因循守旧,能全面体现高职《大学语文》教育目标并能很好地为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服务的好教材并不多见。所以,结合高职特色,合理编制高职大学语文教材尤其重要。

在选文上要遵循一个总的原则,一定要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要从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特点出发,遵循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两者对等均衡的原则。在内容上要注重人文性、可读性、当代性与实用性,以满足高职学生的心理需求。

首先,大学是学生由自然人演变为社会人的关键时期,他们在进入大学以后才真正开始思考一些人生的基本问题,比如友谊与爱情、生命和生活的意义等,所以,在范文的选用上,应考虑从人的成长角度去帮助、启发他们建立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世界观、人生观,启发学生去思考人生,关注生命。范文选取时人性与社会性并重,注意挑选一些富有人类情感、关注人生基本问题的篇章,引发学生的思考和阅读欲望。

其次,选文在时代上既要考虑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又注重中外现当代的文学作品,以激活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自觉性。适当地选入一些语言优美、富于民族文化韵味的古典文学作品,对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再次,体现精致实用原则,注重培养人文素养和锻炼职业能力。在教材的编写选用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培养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这是高职高专《大学语文》与一般普通院校《大学语文》的最大差别。挑选一些审美性与通俗性相结合、与专业相关的内容,作为教材的选文是最为直接的办法。与此同时,在教材练习部分的设计上紧密结合专业特点,设计出与专业相关的训练内容、训练方式,从而达到锻炼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在这点上,探讨的空间是无穷尽的。

三、大胆创新,整合资源,寻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从根本上讲,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是体现高职高专《大学语文》特色的关键,教师一定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发挥自己的特长,结合所教学生的专业特点,把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职高专《大学语文》的现状。

(一)师生互动,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课堂讲解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如果老师每节课都满堂灌,势必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死气沉沉,要让课堂充满活力,就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如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关注的热点相结合,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或与学生本专业相关的讨论话题,把学生分成小组,组与组之间展开讨论、辩论等。还可以直接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老师先给学生上示范课,然后把一些教学内容布置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承担部分教学内容,这样小组成员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大量查阅资料、商量、讨论、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充分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效利用课内外资源,落实能力训练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能力训练是完全可行的好办法,利用教学挂图、报刊等传统媒体资源,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现代媒体资源,报告会、朗读赛、演讲赛等活动资源,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设施、场所资源等,这些资源既具体形象,又生动活泼,利用好这些资源,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既可以培养语感,积淀语文素养,又能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