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目标解读及策略

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目标解读及策略

时间:2022-06-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专题一 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目标解读及策略我们的母语是汉语,汉语要用汉字表达。确认了识字与写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基础地位。如表4-1所示:表4-1 识字与写字数学的学段目标续表这样的三维目标齐进,使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能认识3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会写其中的2500个左右,为他们的阅读和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第一、二学段目标中,首先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

专题一 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目标解读及策略

我们的母语是汉语,汉语要用汉字表达。21世纪初的《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次将汉字教育单列为一个教学领域,并且把常用的术语“识字教学”改为“识字与写字教学”。这种变化体现了新的教育思想:(1)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中国古代的语文教育是非常重视识字与写字教学的,有许多成功的识字与写字教材和成功的教学经验。(2)确认了识字与写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基础地位。“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我国几千年来总结的一条重要的语文教学原理。识字与写字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语文教学的质量,也关系着以语言文字为基础工具的其他学科的教学质量。(3)具有现实的针对性。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对识字与写字教学重视不够,特别是写字教学受到了键盘输入的严峻挑战,致使整个社会的识字与写字状况不能适应生活、生产、科学研究的需要。与1992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相比较,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与写字教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如何认识和理解这些改革,对现实的语文课程改革探索至关重要。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与内容”部分提出了识字与写字教学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1.总目标

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2.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第二学段(3~4年级)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三学段(5~6年级)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目标与内容设计的特点

1.目标设计的特点

纵观识字与写字课程目标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三维目标”齐进,全面落实。

我们从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学段目标中可以看出,每个学段大都是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这三个维度来通盘设计的。如表4-1所示:

表4-1 识字与写字数学的学段目标

img17

续表

img18

这样的三维目标齐进,使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能认识3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会写其中的2500个左右,为他们的阅读和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识字与写字教学的过程中,培植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唤醒了学生乐意学习和主动学习的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识字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些语文素养的获得,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

(2)目标定位准确,合理调整。

识字学习目标的定位体现了阶段性和连续性、规定性和弹性相统一的特点。

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是指三个阶段在识字量和识字能力的要求上,既有各自明确的重点,又有前后之间的衔接联系。规定性与弹性相统一,是指既有具体数量上的规定,又有“左右”这样的上下弹性空间。各学段在识字量和识字能力的学习目标如表4-2所示。

表4-2 各学段识字量和识字能力要求

img19

关于如何科学安排识字量的问题,我国语文教学工作者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艰难探索的过程。1963年《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识字量是3500个,1978年版为3000个,而1993年颁布的大纲中降到2500个。其中一、二年级识字量从1963年版的1800个、1978年版的1700个,降到1993年版的1250个,也就是说减少了500个左右。结果老师们普遍反映,学生不认识的字太多影响阅读能力的发展,影响学生信息量的获取。因此,新课标规定第一学段(1~2年级)的识字量由原来的1250个增加到1600个左右,以这样的识字量来满足学龄儿童阅读的需求。事实表明,到二年级时学生认识了1600个左右的字,一般的儿童读物、生活中常见的信息,连同本年段数学、品德与生活等教科书,学生基本上可以自己读下来。新课标又考虑到识字量的提高不致增加学生的过重负担,在要求上作了区分,即“会识”的多,“会写”的少,真正能读会写的降到了800个左右,这样安排只会促进儿童早期发展,而不至于使学生的负担过重。语文课程目标对识字的教学要求,采取该降的降、该增的增的方法,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使学生在启蒙中获益更多。

(3)着眼文化审美,同步推进。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这些目标要求,在各学段的识字阶段目标中得到了落实。那么,识字、写字和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之间有什么审美联系呢?

首先,从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来看,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主要是通过汉字传承下来的,而且,汉字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物化的成果,是民族心理积淀的成果。因此,识字写字的过程也是体会和认识民族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的过程。所以,《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第一、二学段目标中,首先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只有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学生一旦形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他们的文化品位就会逐步提高。

其次,从汉字的形体结构来看,象形字是汉字的母体,它具有图画性,因而它具有形体美的特点。因此,认识汉字和书写汉字的过程,也能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也是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情趣的过程。

2.内容设定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识字与写字教学在内容方面体现了诸多特点:

(1)突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作用,把识字与写字教学与民族文化传统和审美价值的熏陶结合起来。

(2)在“量”和“质”两方面都有了明确的标准,特别是在“质”的方面提出了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掌握检字方法等要求。

(3)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最明显的不同,就是提高了对写字的要求。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又是一个人人文素养的体现。最基本的标准就是规范与美观两项,使用的工具包括硬笔和毛笔,训练的方法有规范训练和书法训练,最终达到的目标是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等。目前社会上的写字状况不容乐观,这种变革是具有现实针对性的。

三、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基本理念

1.识字与写字教学内容应符合但不能等同于学生的语言实际

清末兴学以后,人们开始注重学生识字的兴趣,以及识字要符合学生日常生活的语言实际。但实际操作中,把教科书定位为学生口头语言书面化载体的编写思想使学生的语言发展受到了制约,不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因此导致了识字与写字教学极长时间处于低谷状态。从我国近现代小学语文教育发展历程来看,人们一直在努力使识字与写字教学从低谷中走出来,一直到今天还在做着各种探索。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小学识字教学思路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延续了几十年的思路还发挥着作用,从现在的一些语文教材随处可见其现象与痕迹。学生语言发展的规律,以及实践的经验和教训证明,符合学生日常生活的语言实际不能等同于学生的语言实际,应该高于学生的语言实际,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识字不能仅仅为了识字,识字应该与语言发展结合起来,必须为积累语言材料、文章样式等奠定基础。

2.培植学生喜欢学习汉字的情感,强调主动识字习惯的养成和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

任何一个国家的义务教育都会注重本国文化、价值观的教育,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因此,从小学开始就应该培植学生喜欢汉字的情感与态度,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汉字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价值与意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这样的目标与原来仅仅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目标是不同的,体现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把培养学生兴趣、习惯,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在首位。

3.多认少写,为尽快实现独立阅读创造条件

从儿童认知发展来说,具备独立阅读能力能为他们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相对于现实世界,阅读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无数新奇、可能的想象世界,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以及认识世界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发展。然而,实现独立阅读的前提是识字。因此,小学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是语文课程发展过程中的一贯要求。不同时期的课程标准,对识字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不同。“多认少写”的教学理念,明确地体现出了认、讲、写、用不是同步发展,而要重在保证一定的认字数量,使学生在一年级末实现独立阅读的可能。

4.加强写字教学意味着对写字教学功能认识的深入

加强写字教学不仅体现在《语文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提出了这个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可见写字在学生语文素养形成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同时,写字的过程不仅仅是为了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需要而掌握写字技能的过程,学生在写字过程中,可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陶冶性情,培养审美能力,它也是学生体会和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过程。

四、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实施策略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最活跃的领域。在我国,影响最大的识字教学流派主要有三个,即集中识字、随课文分散识字、“注音识字,提前读写”。长期的改革实践经验表明,三个识字教学流派,各有优点,也各有其局限性。试图用一种识字教学策略包打天下、解决所有问题是不可能的。因此,应该发挥各种识字方法的优势,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识字与写字教学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采用多种策略。

1.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随文识字与写字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随文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阅读中识字一般可采用以下的环节:一是读课文时,要先借助拼音熟读课文,然后再看汉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再看拼音;二是在词语和句子的教学中,结合词语和上下文理解字义;三是巩固练习时老师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老师要求认识的字,读准并记住字音即可,在熟读课文无意识记的基础上,可采用在文中找字、组词、读卡片的方式进行,同时指导学生书写要求写的字。阅读中随文识字,把拼音和汉字对应起来,发挥学生无意识记的作用,通过反复阅读记住要认识的字,在扩大阅读量的同时,扩大了识字量。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识字

语文是母语教育,在开始学习汉字之前,小学生已从不同渠道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口语词汇,构成了最基本的语言积累,为学习识字、阅读奠定了基础。另外,很多生字的认识都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事物,如路牌名、车站名、商店名、商品包装、广告牌、电视节目名称等,都经常出现使用频率较高的汉字。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识字,不仅可以使学生多认识汉字,还可以在识字中得到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识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鼓励学生随时随地在生活中识字,还要经常提供交流、展示自主识字的机会。可以指导学生将课外识的字制作成卡片装进识字袋或剪贴成册,定期在班上交流;可以在班级墙报上开辟“识字园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课外识字的成果,把一个人认识的字变成全班认识的字;还可以定期围绕一个专题(蔬菜、水果、花草、树木、动物、文具、玩具、用具、商标、广告、路牌、生活用品、书籍报刊、影视节目)开展活动,交流识字成果。

3.运用多种直观化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识字情境

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要充分利用图像、动作、情境等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以加深对所认生字的第一印象。

(1)实物图画演示法。

实物或图画能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并作用于大脑,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用实物或图画识字,可使学生对要认的字产生强烈、深刻的第一印象。如教学《识字四2》有关水果名字的汉字时,可引导学生观看各种水果实物或水果的图片,对照实物、图画看标牌,通过看看、摸摸、读读、认认,甚至尝尝,调动多种感官认字记字。通过这样的教学,汉字和实物紧密地联系起来,汉字的表象就会清晰地贮进学生的头脑里,就会明显地提高识字效率。

(2)故事趣味识字法。

抓住字形和特点,把生字编成小故事,引导学生在听故事的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忆字形。如教“游”字,可编这样的故事:“游泳要到水(氵)里去,游泳池是方(方)形的,大人(人)带着孩子(子)去游泳。”也可以编成这样的故事:“一个小孩子(子),戴着游泳帽(人)在方(方)形的水(氵)池里游泳。”这样,通过故事把生字的各个部件弄清楚,便于学生趣味识记。

(3)歌诀识字法。

儿童对歌诀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利用歌诀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一些难识的汉字。如“夜”的歌诀:“一点一横长,左下单人旁;右下有个夕,再加一捺要拉长。”学习“高”字可编歌诀:“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不封口,小口里面藏。”利用歌诀还可以区别形近字。如“为”和“办”:“一个‘力’字加两点,一个‘为’字一个‘办’;‘为’字两点在上下,‘办’字两点在两边。”再如“左”和“右”:“小朋友,分左右;‘左’字下边是个‘工’,‘右’字下边是个‘口’。”

(4)动作演示法。

有些汉字,用动作演示一下,就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如学“大”字时,可让学生双手向两侧平伸,叉开双腿,就变成了“大”字形;学习“看”字,可用一只手在眼睛上遮住阳光,往远处“看”;学习“灭”字,可用一块长条形的铁或石块往火上一压,火就“灭”了做演示。

(5)谜语识字法。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根据这一特点,把生字编成谜语,可以帮助学生在猜谜语中识字。如“比”字可编成字谜:“兄弟两个在一起,一个弯来一个提。”字谜既体现了比较之意,又提示了左右两部分的笔画不同。“告”字可编谜语:“一口咬掉牛尾巴。”还有“牛走独木桥(生)”“上面竹子下边毛,写字画画离不了(笔)”等等。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汉字,锻炼了思维,又理解了字义。

(6)拆字法。

根据合体字的构成,可以用拆字的方法识字。如“口天吴”“日生星”“甲鸟鸭”“女子好”等。还可以用已掌握的熟字替换生字的拆法。如“阴”字,是“明”字将“日”字换成“阝”;“杨”字是“场”字将“土”换成“木”等。

4.教给儿童识字方法,使之逐步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识字的规律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等独立识字的能力,多识、快识,提高教学效率。如《识字五》会意字“小土尘、小大尖、一火灭”“日月明、二木林、三木森、二人从、三人众”,《识字六》形声字“天气晴,河水清,草青青,立蜻蜓。小青蛙,大眼睛,呱呱叫,不安静。捉害虫,不用请,保庄稼,好卫兵”,这样的归类识字的教学,在老师的恰当引导下,学生就会逐步掌握会意字、形声字组成的一些规律,为学生独立识字提供条件,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5.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不断扩大识字成果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学生这种热情,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不要强求统一。如教学《识字二①》的姓氏识字,可利用教材中的提示,引导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介绍同桌的姓氏字、亲朋好友的姓氏字。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书,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汉字在眼前多次复现。除了每课要求认识和学会的汉字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有意识记或无意识记自主增识一些汉字,不断扩大识字成果。

6.识用结合,巩固识字

(1)多样复现,采用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活动方式巩固识字。

巩固识字最好、最有效的办法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之后两三天内进行复习巩固尤为重要。复习的时间要充裕,形式要多样,要全体参与。可用分组玩字词卡片、玩魔方和做摘苹果、走迷宫、找朋友、巧配对、夺红旗等兴趣盎然的游戏进行巩固。

(2)识用结合,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识字能力。

学过的字要力求在阅读和写作当中经常应用,这是复习巩固生字的重要途径。首先,教师要将教学时所教内容放入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把字词句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学生认识了一定量的汉字后,要引导他们阅读儿童报刊和书籍,使学过的生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反复重现;再次,要及时为学生创设练习和运用新知识的机会。学用结合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紧扣儿童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和生活实际需要,教师要有意识、有步骤地示范、引导。如让学生用字组词,用词造句;学说话,学写话,为学生提供和字词反复见面的机会,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7.写字指导要到位

(1)教师要以身作则,加强板书示范。

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一项重要的任务。新入学的儿童写字大多是零起点,一定要“有师指导”。教师一定要在思想上对写字教学引起重视,练就一手规范、美观的板书字,以身示范,指导好学生写字。不能用展示的写字课件代替教师的板书示范。

(2)端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是写好字的前提,也是提高身体素质的一个方面。因此,从学生入学那一天、握笔那一时起,就要严格把好写字姿势这一关。在学生写字前,教师要做好示范,讲清要求。对坐姿和握笔姿势,教师要逐个指导、纠正。开始写字时,不求多,不求快,要用大量时间纠正错误姿势。在日常写字过程中,时时巡视,时时提醒,及时发现和纠正,不断强化和巩固,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学生前阶段形成的错误写字姿势,要下决心慢慢纠正,并教育学生懂得,不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写不好字,还会造成斜肩、驼背、近视等不良后果,影响身体健康。

(3)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一是要加强基本笔画教学,指导运笔。每个汉字都是由基本笔画组成的。对于基本笔画,要进行直观教学,加强示范,一丝不苟地训练,让学生掌握笔画的位置和形状,并体会起笔、行笔和收笔以及运笔的轻重、缓急和提按的要领,从而使每个基本笔画写得规范。二是要加强独体字的训练,定准主笔。定准主笔,字的笔画位置就容易摆布。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准并定准主笔,摆布好副笔,做到疏而不空、重心平稳。三是要加强偏旁部首的教学,揭示规律。偏旁部首大多是从独体字演变过来的,它直接影响到整个字的结构和重心。要注意提示学生独体字做偏旁部首时末笔的变化。四是要加强合体字的教学,把握部件的比例。要注意指导学生把握合体字各部件的大致比例,交代清楚每个部件的高矮胖瘦和部件之间的穿插挪让,使学生的书写比例恰当、穿插合理、挪让得法、匀称美观,并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五是要引导学生观察,注意发现问题。随着学生写字能力的提高,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把规范字和自己写的字进行比较,鼓励学生说出写每个字要注意的问题,在评议中加强指导,提高写字质量。六是要把握课标对写字教学的要求,不要把写字课上成书法课。

(4)写字指导要精要、得法。

写字的指导,要抓重点、抓关键。新学的汉字以及新学的和难写的笔画、部件要重点指导,熟悉的笔画和部件可以不指导。要做到指导一个字、带动一类字、努力克服逐字烦琐指导的弊端。

(5)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

学习写字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因此,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写字的积极性,是提高写字质量的关键。一是抓表扬奖励。对写字好的学生或写字有明显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这样既能调动学生本人写字的积极性,也会给全班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二是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写字比赛,为学生写好字搭建平台,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写字的信心和兴趣。三是抓好个性化评价,评出每个学生个体在写字方面的闪光点,使每个学生都有长足的进步。

五、识字与写字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把汉语拼音的要求放在“识字与写字”中,对其功能进行了调整,降低了要求,减少了内容。规定汉语拼音的功能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查字典,不再提帮助阅读。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

(2)要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的思想。一方面要在教学中突出这个重点,在教学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认记写等方面予以保证,特别是在阅读课上要防止只抓课文的阅读、理解,蜻蜓点水式地处理识字、写字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要相信儿童的认字能力,调动小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在自信的心态下,识字、写字的效果会事半功倍。

(3)要求认的字,要明确要求,努力做到当堂认记、及时巩固。教科书中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教学中不要拔高要求。有的老师认为,对要求认识的字,引导学生逐字进行字形分析,达到每个部件、笔画的精确记忆,能提高认字质量。事实上,这种方式花费的时间很多,又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效果不一定好。

(4)要注意儿童的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重视对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引导与交流,不断扩大识字成果。

(5)写字指导要到位,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和习惯,在每天的语文课上要保证10分钟的写字时间,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不能简单地用罚抄的方式来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

(6)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查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识字的评价,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和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第四学段要重视考查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写字的评价,要考查学生对于“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和习惯,引导提高书写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