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口语交际教学的内涵与策略

口语交际教学的内涵与策略

时间:2022-06-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专题四 口语交际教学的内涵与策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口语交际教学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之所以出现以上几种现象,是因为对口语交际教学内涵和特点的理解还不够清楚,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及实施策略把握还不到位。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作为一种交际活动,这是口语交际不同于书面交际的所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语言训练必须突出口语的特点。

专题四 口语交际教学的内涵与策略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口语交际教学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在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的跟踪调查中发现: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交际教学的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尤其是下列三种倾向必须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一是与听说训练无异,课堂上基本沿袭过去听说教学的一套做法;二是认为课堂上有学生口头表达就行,口语交际课被上成了口头作文指导课;三是只关注口语交际活动的组织,忽视了对倾听与表达的训练,口语交际课被上成了交际活动课。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之所以出现以上几种现象,是因为对口语交际教学内涵和特点的理解还不够清楚,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及实施策略把握还不到位。口语交际教学由过去的听说教学发展而来,但不是听说教学的简单相加。弄清“口语交际教学”与“听说教学”的区别和联系,正确理解口语交际教学的内涵和特点,准确把握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合理选择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应是实现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基本前提。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1.什么是口语交际

把握口语交际教学的内涵与特点,首先必须正确理解口语交际的概念。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对口语交际概念的理解产生偏差,势必导致教学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正确理解口语交际的概念,应该重点把握好以下两点:

(1)口语交际的工具是“口语”。

有人认为,口语就是口头说出来的语言。在口语交际课上,只要学生在进行口头表达,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就能发展,结果口语交际课被上成了口头作文指导课。

其实,口头作文不过是书面语的口头表达,与语文教学所要求的口语交际不同。口语交际中的语言活动,是直接为口语交际的目的服务的。口头作文中的语言活动,则常出现在习作指导的环节,直接为完成习作服务,不大需要考虑交际的效果。再者,口语交际和口头作文中的语言运用,在词汇的选择、句式的运用等方面,也都有着显著的区别。

以话题“难忘的第一次”为例,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可能会讲述这样的内容:

“大家好!我今天想跟大家交流的是我第一次做饭。那是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这种事情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直到今天想起来还忍不住想笑。你们觉得我做的这件事好笑吗?”

再看另一个讲述的版本:

“我的童年时代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但是许多第一次已经随风飘走不留痕迹了,唯有第一次做饭的经历,永远留在我的心底,并将伴随我的一生。……那一次经历,至今还埋藏在我的记忆深处,并在不经意的时候浮现于我的脑海。”

两段文字,虽然表达的是同一个内容,但展现的风格迥异。第二段文字呈现出典型的书面语色彩,显然不是口语交际课要求使用的语言。教师必须注意两种课型中学生口头表达所用语言的区别,才能保证口语交际课的特点不受影响。如果课堂上学生的口头表达由于教师的引导不当或是学生的错误理解,变成了表演式的、背诵式的、书面语的、口头作文式的表达,那就偏离了口语交际的方向,无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2)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与过去的听说活动相比,这是根本的、价值取向上的不同。所有的口语交际,都直接指向交际的目的、交际的功能。即使是独白式的表达,也不是自说自话,而是为了与人交往,求得理解与认同。

以“介绍自己”话题为例,我们可以怎样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交际呢?

第一步:采用头脑风暴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想在什么情况下有可能产生“介绍自己”的想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考虑各种不同的情况。

img21

图4-1 “介绍自己”话题

由图4-1可以看到,“介绍自己”这样一个话题,因场合不同、对象不同,具体的交际形态也就不同:既有正式场合的交际,也有非正式场合的交际;既有一对一的交际,也有一对多的交际。

第二步:结合每一种具体的情境,思考:在每一特定的场景下,应该重点介绍哪些内容?又该怎样介绍?

第三步:选择不同的情境,尝试着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如此引导,学生便不大会把自我介绍当做口头作文,面面俱到地介绍自己的相貌、性格、爱好,而会根据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来选择自我介绍的内容,确定介绍内容的重点,讲究自我介绍的技巧,关注这个过程中的信息与情感互动交流。可见,口语交际能力所包含的,绝不仅仅是听说能力的简单相加,其间包含着更加丰富的内容,诸如交际技巧、交际方法、交际策略、交际心理等等。要想成功交际,除有一定的听说能力外,还要考虑交际对象、语言环境以及听说能力以外口语交际能力所包含的其他因素。

2.口语交际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所谓“口语交际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具体交际情境的创设和口语交际活动的组织,规范和发展学生口头语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文明交际素养的教学活动与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教学由过去的听说教学发展而来,保留了听说训练的一些特点,又不同于传统的听说训练。听话、说话与口语交际,都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口头言语活动,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提出的概念,后者是从言语交际学角度提出的概念。

心理语言学着重从言语的内部心理过程出发研究言语活动,口头言语活动被解释为一个编码、发码、接码和解码的单向信息传递过程,其中,编码和发码就是说话,接码和解码就是听话,口语能力就是听说能力。言语交际学则主要从言语的外部行为过程出发研究言语,口头言语活动被看做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复合系统。可见,不同概念导致人们关注的重点是不同的。从听说教学发展而来的口语交际教学,同样关注学生的听说训练,但是是把它放在人际交往的大背景下予以关注。

口语交际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从口语交际层面——把它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来理解,它有两个特点:口语性、交际性;从口语交际教学的层面——把它作为一门学科课程来认识,它有两个特点:语文性、广泛性。

(1)口语性。

作为一种交际活动,这是口语交际不同于书面交际的所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语言训练必须突出口语的特点。①口语是用语音形式呈现的语言。口语交际过程中,说话者可以运用音高、音长、音重、音质、语调、语速、节奏、停顿等口语特有因素的变化,借助姿势、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态势语,利用交际的时空、气氛、背景等因素帮助传情达意。国外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表明:通过口语输出或者获取信息的总量=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口语交际过程中的非文字因素更值得关注,交际用语的书面语色彩应尽量弱化。②口语表达往往是边想边说,交际者来不及组织结构复杂的长句,加上在特定的情境中,交际双方可以依赖体态、表情、语境等因素理会说话人的意思,无需多费口舌,所以交际用语往往简单,多用短句。与此同时,因受交际时空的限制,交际者往往也不可能对语言进行细致的润色和加工,其遣词用句、组织结构、语法规范等难免有些粗疏。这就要求交际者灵活采用各种交际策略,通过解释、重复、停顿、迂回、猜测、追加、转换等手段现场弥补。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口语训练一定要防止学生“背稿”或“像书本一样说话”。

(2)交际性。

这是口语交际不同于听话说话的关键所在,也是区分口语交际课与传统的听说训练课的关键。听话、说话是口语的单向使用,多以“独白”的形式存在。口语交际则是说话一方和听话一方双向互动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语言实践活动,包括单向表述,但更多的是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常以“对话”的形式出现。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听说双方是互为主客体的对话关系,双方均有极强的对象意识。说话人不仅要考虑如何恰当地表情达意、发送信息,还要注意听话人的反应,适时调整话题,根据听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语言材料和语调语气;而听话者在准确接受信息的同时还要及时领会说话者的意图、思想,并能及时地反馈信息。这样交际双方的对话才能顺利展开,并在互动的过程中逐步向前推进。在这一过程中,听者和说者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会随着话题的展开和情境的变化不断地发生变化。情境性和互动性是口语交际的基本特点。口语交际还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综合行为。口语交际任务的完成,除了语言系统的参与外,还必须有思维系统、情感系统、态势系统、听众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参与和配合。总之,口语交际教学离不开听说的训练,但不仅仅是听说训练。而且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口语训练一定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3)语文性。

这是口语交际教学不同于口语交际活动教学的所在。口语交际教学姓“语”,这是口语交际进入课程领域后获得的一个本质特征。口语交际进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范畴,反映了人们对口语交际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发挥的作用及其地位的重新认识和高度重视。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语交际教学有着自己明确的任务。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我们可以把口语交际教学的任务大体分成三个方面:一是规范并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表达和应对的习惯与能力;三是提高学生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增强口语交际课的“语文”意识,围绕完成这些任务来组织教学,口语交际课就不会被上成交际活动课了。

(4)广泛性。

这是口语交际教学不同于口语交际课的所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活动是极其广泛的,口语交际教学同样也具有广泛性。口语交际课是实现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我们研究口语交际教学,要以口语交际课为重点,又要跳出口语交际课的圈子,关注语文教学的各个领域和其他学科教学,还有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实践。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同样如此。

二、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解读

1.《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表述

(1)总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2)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目标:

①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②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③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④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⑤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⑥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二学段目标:

①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②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③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第三学段目标:

①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

②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④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⑤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⑥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2.《语文课程标准》体现的口语交际教学新理念

(1)紧跟时代,着眼未来。

《语文课程标准》将“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不仅仅是提法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观念上的改变和时代的要求。这是因为,“口语交际”作为“听话、说话”的发展,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要在口语交流中规范口头语言,并培养学生语言交际、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传情达意等综合能力和基本素养,而这种综合能力和基本素养也正是现代和未来公民适应知识化、全球化、信息化社会所必需的。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会文明地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努力用语言去打动他人”,“尊重对方、理解对方”,“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等口语交际课程目标,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和前瞻性,是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换句话说,《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确定,正是着眼于学生的明天,为学生将来的发展着想的。

(2)三维设计,整体提高。

新课改背景下诞生的各学科《课程标准》都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的,“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设置也不例外。比如,第一学段目标要求“有表达的自信心,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第二学段目标要求“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第三学段目标要求“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这些要求侧重于第三维度。同时,口语交际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的一种言语信息交流活动。较之于以往“听说训练”的静态目标,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更偏重于在动态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即时性和现场性口语能力。因此,口语交际教学还注重引导学生参与交际过程,这一点在第一学段目标“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二学段目标“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第三学段目标“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中都有明确具体的体现。此外,“口语交际”课程目标还对“口语交际知识技能”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倾听,要求学生把握主要内容,抓住要点;表达,要求学生会复述、讲述、转述,由简单的说到讲得清楚、明白,再到有中心、有条理;应对,是在交流、交际中的表达,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更高。“口语交际”课程目标将多方面的目标要求整合交融,为的是整体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他们的人格素养。

(3)多维互动,引领实践。

“口语交际”的外在表现虽然都是“听和说”,但其内涵却远非单纯的“听说”可比。况且,无论是“听话”还是“说话”,过去的教学大纲都只提单向的目标(如“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和少年儿童广播,理解内容”“能清楚明白地口述一件事”),没有或很少强调“交往”“交流”“沟通”与“合作”——即“互动”。《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更多地体现了“对方”意识,也就是强调要在人际交互作用、思维对流的情境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口语交际”的课程取向还特别突出自主性尤其是实践性,这是因为,第一,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有关口语交际技能方面的知识是理论上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课堂的模拟训练也不能等同于生活实践,因为学生在课堂上不可能以生活中真正的角色身份去说话,他们无法面对突然变化的情况,临场应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第二,日常生活是学生运用口语交际最广泛、最频繁的领域,他们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形成了口语交际能力,而形成口语交际能力后最终又要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所以,《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是要把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与社会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进行。

(4)遵循规律,便于操作。

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设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为选定“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提供了依据。比如,根据“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这一目标,我们就可以在教学中安排“听故事、讲故事”“听童语、演童话”之类的教学内容;根据“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量”的目标,我们就可以设计“向别人请教”“学会商量”等教学内容。有些“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独特视角还为“口语交际”教学提示了清晰的教学实施策略。比如“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这一“口语交际”课程目标,就是要求教师教学时要在让学生“听”别人说话上下工夫,先引学生“会听”,在“听会了”的基础上再转述。二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随着学生年级的逐步提高,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要求也呈螺旋式上升状态,有利于操作落实。比如,关于说普通话的目标要求,在第一学段中提“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用普通话交谈的习惯”,到第二学段中则提“能用普通话交谈”;又如,关于听说方面的目标要求,第一学段要求“能认真听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第二学段要求“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到第三学段则要求“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三、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1.创设交际情境的策略

口语交际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话语发生的情境,往往包含与话语有关的潜在信息。口语交际教学一般在课堂上进行,特殊的课堂情境极易造成交际情境某些信息的缺失,影响交际的进行。因而如何创设真实具体的交际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大程度地“跳出”自己所置身的课堂环境,便成为一堂口语交际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1)创设情境的方式。

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从情境来源的角度考虑有:利用教材情境;自行创设情境。从情境性质的角度考虑有:利用现实情境;虚拟生活情境。从创设手段的角度考虑有:展示实物;张贴图片;利用多媒体;道具表演;语言描述等等。

(2)创设情境的要求。

首先,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口语交际教学中创设的交际情境都必须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交际展开。贴近生活是基本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使学生承担的交际任务真正具有“实际意义”,使交际活动顺利展开。这是衡量一堂口语交际课中情景创设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

比如,在口语交际课《介绍家乡的景物》上,一教师在播放了家乡美景的多媒体课件后,让学生两两互说。不料课堂上学生在观看课件时兴致很高,可在相互介绍时却表现得情绪低落。于是他对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结果找到了原因所在,那就是让学生彼此介绍大家都熟悉的景物,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实际意义。于是她对设计进行了修改,在播放同样的课件后跟着创设了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帮助老师对假期要来这儿玩的外甥女介绍这儿的景物,还说要把同学的介绍进行录音,选择好的寄给自己的外甥女,结果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了起来。这样修改,一方面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承担的交际任务真正具有“实际意义”;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又一个情境,很好地促进了学生交际活动的展开。

其次,老师们还要注意,我们在教学中创设的交际情境,不能完全等同于生活,不该是对日常生活的简单复制。因为从本质上讲,所有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情境都是教学情境,都必须具有教学意义,体现课程价值,否则就会造成相关课程资源的巨大浪费。

以教材中的生活类话题“打电话”为例,其课堂活动的主体部分,不应该是模拟打电话,而应该是一系列反思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发现打电话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归结出打电话的一般性原则。如给别人打电话,应该先介绍自己是谁,而不应该先问别人是谁;要使用礼貌用语;别人午睡时间或不方便的时间不应该打电话……围绕这一交际话题进行教学,关键点在于打电话的普遍规则,而不在于这次打电话都说了什么,是不是说清楚了。唯有这样,围绕生活类话题展开的口语交际课才是有教学意义、有迁移价值的。如果仅仅是模拟教学,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互相打电话,是严重缺失语文课程价值的。我们的口语交际课一定要避免这种“生活秀”,避免这种不真实的“伪交际”。

(3)情境的创设要遵循真实性原则。

在情境中,所有的学生都应真实地参与到交际活动中来。要避免一切虚假的情境,体现对儿童的充分尊重,致力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如对二年级下册的《秋游》一课,老师较常用的情境是:“下周我们就要去秋游了,我们分小组来讨论一下去哪里秋游……”但是实际上,老师却没有打算安排集体性的秋游活动。这种言行不一致的行为危害很大,损害的不仅仅是学生对口语交际课的态度、对语文老师的信任,甚至会对学生的人生态度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2.促成有效互动的策略

口语交际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的口语交际。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促成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

(1)关注教学互动的形式。

口语交际教学的互动方式很多,基本的有这样几种:①师生互动;②生生互动;③群体互动。

一位教师在上《请到我家来》一课时,有意安排了三个环节:

①同学们,找到你们的好朋友,热情地请他到你们家里做客吧!

②同学们的家真好玩,老师也想去你们家,谁来请我呢?

③听课的同学和老师也想到你家去看一看,你愿意与他们交个朋友,请他到你家里去吗?拿上你的名片,热情地邀请他们吧!

这样,生生、师生、群体互动,场内场外融为一体,情感的交流、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全部蕴涵其中了。

(2)实施有效互动的要求。

教学中安排各种形式的互动不难,难的是这种形式上的互动同时也是真实的、有效的。真实的互动应该具有两个基本的特点:一是交际双方进入各自的角色;二是交际双方都有明显的回应。在真实的互动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一定会被激发,语言一定会被激活,课堂中定有“意外的惊喜”和“无法预约的精彩”。互动的有效性是指在各种形式的互动活动中,教师必须始终围绕教学的目标,加强调控,适时示范和相机引导。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以《一块面包》为题上了一堂帮助学生学习劝告的口语交际课。课中有这么一个片段:

师:现在,我请一个同学到前边来劝说晓理,其他同学在下面听,允许插话,都要参与,看谁有口有心,能说会道。——于婧,请你到前边来。(婧摇头)

师:我不喜欢摇头,我喜欢听“让我来试试”。

生:(走上讲台,老师鼓励她大胆一点)于晓理同学,这是你扔的面包吗?

师: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众笑)(一生站起来插话:“小同学,请问你是哪个班的,叫什么名字?”)

师:我是四(1)班的,叫于晓理。

生:晓理同学,你扔面包是不对的。

师:我扔面包关你什么事!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众笑。婧一时语塞。师提醒不要直接指责对方,否则就会顶牛,激发矛盾)

生:于晓理同学,我觉得把好好的面包扔了太可惜了。(师插话:“这样说,对方就不至于抬杠了。”)

片段中,于老师凭借其高超的课堂调控技巧,把原本由师生二人的模拟表演,变成了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尤其是在交际过程中,教师或鼓励、或反问、或抬杠、或提醒、或点拨、或巧妙利用同学的示范,不仅帮助台上的于婧顺利进入了自己的角色,而且引导台下的同学一起进入交际情境,体会到不同交际角色的真实心理,极大地激发了参与学习的热情,领会了劝说他人的技巧。

3.适时评价反馈的策略

评价作为一种常用的反馈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调控手段。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评价手段,不仅能及时掌握课堂教学的现状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以便补救,还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所以选择有效的评价策略,拓宽评价的视野,对上好口语交际课尤为重要。

(1)注重评价反馈的方式。

口语交际教学以双向或者多向互动为特点,评价反馈的方式也应是多种多样的。教学中应综合运用师评、生评、自评、他评、互评(师生或生生)等多种方式。

请看《我该怎么办》教学片断:

师:在生活中,你们都遇到过哪些难办的事,是怎么办的?先想一想,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小组里交流,然后推选代表来汇报。

师:大家积极参与的精神老师很欣赏,下面哪组先汇报?

师;你们小组想用什么方式来汇报?

生:我们想用表演的方式来汇报。我们要给大家表演的是:陌生人敲门。(生表演)

师:你们俩觉得对方表现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表现得非常好。

生:谢谢你的夸奖,我觉得你也说得不错。

师:你们都懂得欣赏别人,真不错!(对全班)他们哪里做得特别好啊?

口语交际课中常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学生上台展示。一些老师习惯跟着就让下面的学生评价,上述片段中的老师却不着急,而是先让展示的同学互评,再让下面的学生评价,从而把更多的评价时间和发言机会留给学生,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2)落实评价反馈的要求。

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价和反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渗透三个维度。不仅要关注语言,还要关注语言以外的因素。在语言方面,不仅要借助评价激活学生的语言储备,规范口头用语,还要借助评价培养学生言语的得体性和应变性;在非语言因素方面,要把交往态度、习惯、方法、沟通能力、处事能力等也置于评价的视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口语交际教学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也才能保证有效完成口语交际课教学的任务。

请看于永正老师执教《一块面包》的教学片断实录:

师:这件事,当面劝告一下比较好。当然,写稿子,报告老师或校长也不失为好办法。不过,当面劝告,不能耍态度,要以理服人。如果请你去劝告,你准备讲哪些道理?对了,有人告诉我,这位扔面包的同学姓于。咱们就叫他晓理吧。你准备讲什么,先列个提纲。这叫发言提纲。(生写,师巡视)

师:哪位同学说说你列的提纲。

生:我先请晓理背古诗——《锄禾》,再根据古诗教育他粮食来之不易。

师:你们是同学关系,“教育”这个词换成什么更合适?

生:把“教育”换成“告诉”。

师:这就对了。

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用词的一个细节及时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交际用语怎样才更合适、更得体,收到较好的效果。总之,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听说的内容、评价听说能力的发展,还要评价交际时的行为和态度,关注交际的实际效果,关注在具体的语境中,语言是否得体,行为是否得当。在某些情况下,后者甚至更为重要,因为它有可能直接决定交际的成败。

4.拓宽教学途径的策略

如前所述,口语交际教学与口语交际课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但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实现却并不局限于口语交际课。语文教师应跳出口语交际课的小圈子,努力拓宽口语交际教学的途径和渠道。

(1)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

简而言之,语文教学的实践不外乎五个字:听、说、读、写、书。结合识字、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和写作教学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是有效拓宽口语交际教学途径的常用办法。只要不断增强自己的口语交际教学意识,我们就能够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比如,阅读教学的角色扮演环节,包括让上台表演的同学面向全班同学介绍将要表演的故事内容,介绍各自扮演的不同角色,要求在表演之后真诚地向观众表示感谢;也包括要求台下的观众要主动地配合、质疑和最后应给表演者报以掌声,都是口语交际教学应该训练的内容。

(2)在各种主题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校和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口语交际训练。这些活动中,有应“节日”举办的,诸如针对劳动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元旦等节日举行的各种庆典;有应“时事”组织的,诸如围绕国际、国内、社区及校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组织的观摩、交流与辩论等活动;还有“故事会”“演讲比赛”等专题活动和一些老师摸索总结出的“晨间口语交际训练”“课前五分钟口语训练”及“课间口语交际训练”等等。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加强口语交际活动的组织、口语交际技能的指导和文明交际习惯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生活是口语交际教学的活水源泉。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师还必须树立起“大语文”教学观,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及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实践。诸如:在学校里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与游戏,在家里向家长介绍自己的班级,转述老师的问候,接待来访的客人,还有节假日走亲访友和课余时间自己去医院看病或看望病人,到公园参观向人问路,到商场购物和商家“砍价”等等,其间都蕴涵着大量的口语交际的机会与话题。语文教师应注意引导,并充分利用,让它们也成为训练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