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川省高校健身气功教学现状及推广策略研究

四川省高校健身气功教学现状及推广策略研究

时间:2022-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查阅有关高校健身气功和传统体育教学现状的文献,收集相关资料,从总体上了解四川省高校健身气功教学的基本状况。采访四川省健身气功方面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广泛征求研究思路和建议。到目前为止,四川省开展健身气功教学的高校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还没有统一、完善的健身气功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健身气功教学的考核标准也不健全。
四川省高校健身气功教学现状及推广策略研究_四川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2010—2013年度成果概要汇编

李 欣[1]

(成都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6)

健身气功是以自身的形体活动、呼吸锻炼、意念运用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全民健身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高校开展健身气功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锻炼方式和技能,在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后,也能有能力和兴趣主动参与体育锻炼,而且对促进健身气功在四川省高校的全面开展,丰富健身气功理论,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事业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研究采用了以下一些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有关高校健身气功和传统体育教学现状的文献,收集相关资料,从总体上了解四川省高校健身气功教学的基本状况。(2)专家访谈法。采访四川省健身气功方面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广泛征求研究思路和建议。(3)问卷调查法。对四川部分高校的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发放教师问卷100份,有效问卷97份;学生问卷500份,有效问卷486份,获取本课题所需的第一手资料。(4)数理统计法。对所得结果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理统计。(5)逻辑分析法。采用比较、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对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四川省高校中以专业课或公共课形式,开展健身气功教学的有成都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理工学院等学校,我们选取上述5所高校中进行健身气功教学的教师和学生作为本论文的调查对象,共计教师100人,学生500人(其中女教师37人,男教师63人;女生387人,男生113人)。

经调查研究,四川省高校健身气功教学的基本情况如下:教易筋经的高校有4所,达80%;教五禽戏的高校有4所,达80%;教八段锦的高校有3所,达60%;没有高校开展六字诀的教学。健身气功教学的实践部分开展得相对较好,而对理论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绝大部分的教师是采取理论课与实践课同步进行的方式,60%的学校理论课仅为1~2个课时,40%的学校理论课为3~4个课时。

开展健身气功教学四川省高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如下:完全不喜欢健身气功和不太喜欢健身气功的学生只有4.3%和7.2%,而选择比较喜欢和非常喜欢健身气功的学生分别占40.3%和16.1%,说明健身气功是学生喜欢的健身项目,表明在高校开展健身气功教学,具有一定的群体基础和需求市场。

学生对健身气功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的评价如下:有3.3%的学生选择了难以掌握,21.6%的学生选择了较难掌握,即大约1/4的学生认为健身气功的学习存在一定难度,不易掌握功法;选择较易掌握的学生有27.2%,选择很好掌握的学生有13.7%,即大约40%的同学认为目前的健身气功教学内容难度适中,容易领会技术要领。

学生学习健身气功的原因如下:按比例高低依次是锻炼身体,82.7%;掌握一门技术,62.1%;减肥,50.0%;喜欢该项目,27.8%;学分需要,25.5%;陪同学一起,23.0%;其他,17.9%。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认可健身气功的锻炼效果,认为其具有健身、减肥等效果;大部分学生都认可健身气功在学校的发展前景,愿意掌握该门技术,以备就业所需;选择喜欢该项目的学生也达到了27.8%,说明健身气功在四川省高校已被学生接受,有利于健身气功在四川省高校的顺利开展和推广。

本研究提出以下结论与推广策略。

结论:四川省高校健身气功课程的教学目的较为明确统一。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教师学历以硕士和本科为主,具有博士学历或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较小;健身气功的专业师资力量比较匮乏,健身气功教师的中医理论水平和养生理论水平不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急需提高。到目前为止,四川省开展健身气功教学的高校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还没有统一、完善的健身气功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健身气功教学的考核标准也不健全。健身气功科学性的宣传力度不够,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学生对健身气功的了解和认识途径。

推广策略:有关部门和高校领导应提高对健身气功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健身气功方面的资金投入,改善训练场地器材等基础设施条件,切实把我国高校健身气功教学工作落实到实处。应分批次、逐步推广健身气功,加强和重视健身气功学科建设,设置系统的健身气功课程体系。应加强健身气功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建立长效的在职培训和职后学习机制,对教师进行理论和技术培训,具体可采取以下形式:一是集中培训,二是相互交流,三是自我学习。

【注释】

[1]作者简介:李欣(1980—),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运动与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