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健身气功的概念与发展_健身气功的概念及健身特点

健身气功的概念与发展_健身气功的概念及健身特点

时间:2022-07-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气功通过“三调”的自我锻炼,充实和调动了人体的正气,调整大脑的功能,排除大脑中的种种不良刺激所引起的病理信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人体自我调节生理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调整机体内由于身心失调引起的不平衡状态,以达强身治病目的。

一、健身气功的概念与发展

(一)健身气功的概念

古代将吐纳、导引、服气、食气、练气、定功、静功、内功、调息、静坐等都属于“健身气功”范围。这些功法虽然不同,但都是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姿势、呼吸、心神的调练,来达到培育元气的目的。这就是我们统称的“健身气功”(健身气功本书简称为“气功”)。

我们将气功称为“练意练气的功夫”。以意引气,循经运行,能促进和加强有关脏腑功能的气化,培育元气是可以达到治病强身的一种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

(二)气功的发展

气功的发展状况:中华气功源远流长,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初、中期,距今已达5000余年。气功起源于劳动,萌芽于人类最早的劳动、生活、保健、宗教、祭祀等社会活动中,尤其是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医学、教育、宗教、武术等各界推动下,更加蓬勃发展。

早在商周的初期铜器上,有些图像十分生动地描述了古人做气功的各种姿态。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预防医疗观点,把养生问题列在首位。《索问·遗篇刺法论》则指出:“肾有久病,可从寅时(早晨3~5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

建国后,在党的中医政策光辉照耀下,古为今用,气功得到重视和发展,成为我国广大群众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气功的特点

气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以祖国医学理论为基础的一门古老的学科,又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概括起来。气功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

1.自我身心锻炼:所谓自我身心锻炼,即依靠自己一定的身体姿势形态的锻炼和一定的思维、意念活动的导引,来调整自己身体的内部功能,发挥人体内部的潜在能力,以强身治病;它不同于一般的药物、针炙、推拿、理疗、手术等治疗方法;也不同于一般的体育锻炼及体育疗法。前者是依靠外在因素起作用的;后者虽属自我锻炼,但体育锻炼往往是使身体处于紧张激烈活动状态,因而新陈代谢旺盛,能量消耗较大。而气功锻炼则相反,它具有贮能的作用,在整个锻炼过程中,要求意、气、形三结合,古人概括为调身、调息、调心。

通过“三调”的锻炼,可以使人体内气(即真气)充实与调动起来,使大脑功能得到调整与加强。这样,就可以使人气血旺盛,精神充沛,抗病能力增强,从而为发挥人体自我调节的生理机能创造条件。

2.发挥人体自我调节的生理机能:人体是一个完整的自我调节控制系统。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人体自身内气,即正气的充实与调动,如《内经、素问》所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里所指的邪即病邪,亦即邪气、病气。就是说,只要人体的正气、内气充实、旺盛,邪气、病气就侵犯不进来。机体生病主要原因是由于正气、内气虚弱之故。中医学还指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血通则病自愈”。这说明疾病的发生与治愈同自身的内气强弱有密切关系。另外,中医学还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内伤七情有关,所谓内伤七情(喜、怒、悲、思、忧、恐、惊)太过所致。近代国外医学家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调查研究,也认为人类多数(50%~80%)由于身心失调所致。而气功通过“三调”的自我锻炼,充实和调动了人体的正气,调整大脑的功能,排除大脑中的种种不良刺激所引起的病理信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人体自我调节生理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调整机体内由于身心失调引起的不平衡状态,以达强身治病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