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教学理念与外语教学

现代教学理念与外语教学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现代教学理念与外语教学现代教学提倡有效教学。外语教学中,同样具有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教学者对教学目标的认知和分析,以寻求一种既要满足一定的应试教育教学目标要求,又要满足素质教育教学目标要求的教学策略。事实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不是绝对孤立的,二者是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
现代教学理念与外语教学_外语教学心理学

第一节 现代教学理念与外语教学

现代教学提倡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具体来讲,就是注重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以一种低价的教学方式或手段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要做到某一门学科教学的有效性,仅具备这一门学科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对外语教学来讲,仅仅具有良好的外语知识和能力是不够的。拥有外语知识和能力仅仅是具备了外语教学的基本条件而已。外语教学就是以外语为工具来完成让外语学习者学好外语这一教学任务。拥有工具与如何使用工具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一定程度上,一名外语教师的外语教学能力更在其具备的外语专业知识和能力之外。

外语教学需要外语教学者对将外语作为一种使用工具或一个客体的全面的认识,以及对如何使用这一工具达到教学目的的整个外语教学行为过程的全面的整体的认识。有效教学要求外语教师不仅会教外语,而且具有寻求如何使整个外语教学行为过程达到最优化的一定的知识和意识。在有效教学当中,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获得成功或表现出良好的教学行为。

有效教学主要是针对教学行为的实施者——学科任课教师的。有效教学包括对教学行为过程的认知、教学策略的认知和学习策略的认知。

一、教学行为过程的认知

教学行为过程的认知是教学者对教学运行中的诸多因素及教学行为运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认知。教学行为过程有宏观的教学行为过程、微观的教学行为过程以及特定学科的教学行为过程。宏观教学过程以教学的四变量(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为起点,通过三个过程(学习、教授、评价反思)的运作构成。教学过程的运行状态和水平不仅取决于四个变量的协调,而且受三个过程运作的制约。微观教学过程主要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制定,学习过程特点的考虑和教学策略、方法的选择)、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三个部分组成。特定学科的教学行为过程指对与某一具体学科的诸多教学特点及教学因素相关联的整个教学过程。

对教学行为过程的认知是为了对所从事的教学工作有全面的、系统的、立体的把握,是整体教学行为优化的重要环节。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思想,只有对整体有了一个全面的认知,才能更好地达到系统行为的最优化。

反之,如果教学者没有对教学过程的总体运行因素及环节的认知,其教学就难以有效。教学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者在其中如走迷津一样,在教学过程中就难免出现更多的尝试错误行为而浪费教学资源。

二、教学策略的认知

教学策略是近年来教学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范畴。目前,学术界对教学策略尚无统一的看法,归纳起来,有这样四种观点[1]:(1)把教学策略看成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的综合性方案。(2)把教学策略看成是一种教学思想,认为“教学策略可以看成是一种教学观念或原则,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得以体现”。(3)认为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步骤教学模式同义。(4)把教学策略看成是达成一定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教学方式和行为。这四种看法都从不同角度对教学策略进行了描述,可以看出,教学策略具有相当丰富的内涵。对这四种看法稍作分析,在这四种看法中,第一种实际上把教学策略看成了一种教学方案或措施;第二种是把教学策略看成教学思想或观念;第三种和第四种把教学策略看成是几乎等同于教学的方式或行为,这三种看法事实上都反映出了教学策略的多种属性,教学策略既是教学的方案、措施,又包含教学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目前对教学策略的基本涵义的较新的看法是: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需要而做出的教学谋划和采取的教学措施。这个表述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从属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凌驾于教学策略之上,教学设计针对的对象包括教学的宏观及微观管理者及教师,比如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设计虽然也涉及到教师,可是教学目标并不是教师制定的。而教学策略则基本上是针对教师的,主要涉及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怎样教以及实现怎样教所必需的课堂教学组织、实施管理等措施。(2)教学策略的制定依据于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情境和教学对象。(3)教学策略既包含一定的教学思想、观念,也兼具一定的实践操作功能。它具有教学思想观念驱动功能,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又演化成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和行为。简言之,教学策略是建立在以教学心理理论为背景情况下的使教学行为向教学有效性方向转变的教学干预措施的总称。[2]

教学策略的制定和选择主要基于教学学科知识、教学目标、学习者和教学者等四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对教学学科知识的认知可以说是将要采取的教学策略的极其重要的因素。现代知识教学观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外语教学中,同样具有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教学。针对不同的知识类别应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学科知识的特性(或情感的、或知识性的、或技能性的,或者兼而具之的)以及学科知识的内在构成,如知识和技能间的构成情况,还有学科知识的最新发展动态等等,都影响着教学策略的制定和选择。

其次,对教学目标的认知也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在既定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需要对目标进行分析,对目标的认知理解不同,意味着采取的策略也会不同。例如,我国以前所实施的是应试教育,而现在,人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尽管在诸多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素质教育还仅仅是一个前瞻性的宏观教育教学目标,现在应试教育正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教学者对教学目标的认知和分析,以寻求一种既要满足一定的应试教育教学目标要求,又要满足素质教育教学目标要求的教学策略。一旦教学策略选择失误,将会顾此失彼,或二者皆失,即要么达不成一定的应试教育的教育教学目标,要么达不成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目标,或二者都不能达到。事实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不是绝对孤立的,二者是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对教学目标的深入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对外语教师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直接影响着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教学实施的有效性。

三、对学习者的认知

对学习者的认知主要指学习者的学习态度、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学习风格、心理发展水平。对学习者的这几个方面的认知,在现代教育学理论中又叫做对学习者的初始状态的认知。只有了解了学习者的初始状态,才能确定教学行为的真正起点,然后,在起点与终点——既定教学目标之间寻求最有利于学习者的知识技能水平、学习风格、心理发展水平等的教学策略。针对学习者的认知风格方面教学上可采用相应的匹配策略和失配策略。与学习者认知风格中的优势或长处相一致的策略叫做匹配策略;采取避开与学习者认知风格中的短处或劣势的策略就叫做失配策略。

另外,现代教学还注重将教学置于“最近发展区的考虑”。最近发展区也只有建立在对学习者的认知基础之上,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应有的发展。传统教学通常只考虑教学内容的如何组织,不太注重将学习者纳入考虑。虽然传统教学理论中也有“因材施教”的理论,但其“因材施教”的含义远不如现代教学理论中对学习者的初始状态的认知的含义丰富、细致以及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实施的指导作用。

四、对教学者自身的认知

现代教学策略是多维的、多因素决定的,如前面所提到的,要考虑教学过程的诸多因素及整个教学运行过程,因此,对教学者自身的认知也就自然包含在考虑之内。这是传统的教学所没有的。如果说所教学的学科知识、教学目标、学习者是影响制定教学策略的客观条件,那么,影响教学策略制定的有效性的主观因素则主要取决于教学者自身特征。教学者自身特征包括教学者的教学思想、知识经验、教学风格、心理素质、自我意识、性格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制定、监督和实施教学策略的主体,他们一般都倾向于选择与其教学思想、知识经验、教学风格等心理特征相一致的教学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