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试论当代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平民意识”的培养

试论当代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平民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4-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试论当代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平民意识”的培养肖寒摘要: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当前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立足于当前的社会现实,强调当代大学生也是社会的普通劳动者的观点,因此在求职过程中要树立“平民意识”,以一位普通劳动者的姿态面对就业,并对培养这种“平民意识”提出若干建议。因此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平民意识”。

试论当代大学求职过程中“平民意识”的培养

肖 寒

摘 要: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当前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立足于当前的社会现实,强调当代大学生也是社会的普通劳动者的观点,因此在求职过程中要树立“平民意识”,以一位普通劳动者的姿态面对就业,并对培养这种“平民意识”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平民意识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已经非常突出。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毕业生自身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加之择业期望值较高等因素都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党和国家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社会、高校、家庭和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影响重大。特别是自2008年全球范围内出现“经济海啸”以来,更是给大学生就业问题雪上加霜。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大学生而言,压力越来越大,形势越来越严峻。据我国教育部门的统计,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总量不断增长,每年全国的毕业人数由1998年的83万增长到2009年的500万左右。而高校本科初次就业率2001年为82%,2002年为80%,2003年为70%,2004年为73%。预计到2010年我国的毕业生人数将高达630万,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在2005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22%,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往被人们称之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和“象牙塔”的高校已经改变了形象。大学生已经不是骄子,而是普通人。一届又一届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成为这个社会的工作者。他们只是这个社会劳动者中的一部分,是社会的普通劳动者。那么普通劳动者就应当有普通劳动者的心态,特别是在大学生求职的过程中要以一位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去面对,树立起“平民意识”。

“平民意识”就是提倡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放低眼光,在求职时对自己有合理的定位。在当代这样的“大众化”教育阶段,从高校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工作的大学生如果一味地追求好单位、大城市,要求工作环境好、待遇好,在单位不顺心就辞职,那么这种心态是和现实脱节的。在求职和工作的时候,只有认清形势,放低姿态,平和面对,才可能顺利就业,才可能在当今社会立足。当然,“平民意识”不是让大学生都一味的贬低自己,不是让他们自卑、失落,不追求更好的发展和更高的目标,而只是让他们在求职时找准定位,认清形势,放平心态,合乎实际的求职。高等教育要注意培养当代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树立“平民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就业形势教育

高校连续的扩招、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以及现实的很多制约就业的因素应当让大学生有清楚的认识。大学生就业问题在每一年都面临很多新问题,如在2008年就遇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些现实情况在毕业生就业教育过程中应当多向学生宣传,让大学生清楚地了解现实。除了关于大学生就业背景知识的教育,还应当将近些年来相关专业的就业情况详细介绍给学生,即就业地点、薪酬、福利等等情况都向学生做一个对比展示。结合每一所高校的具体情况和每一届毕业生的具体就业情况给面临就业的大学生一个直观的展示,在展示的基础之上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就业观念与就业定位是否务实与合理。面对年年下降的就业率和愈发严峻的就业形式,让大学生意识到现实的严峻,引导他们放低就业眼光,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就业问题。

二、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

大学生在我国有一种普遍的社会定位就是“天之骄子”,人们心中对大学生的定位还普遍过高。这从很多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出端倪。比如大学生开洗脚房,大学生开擦鞋店,大学生卖猪肉等等,大多数人都认为不可思议,或者说是大多数人都觉得想不到大学生毕业后会做这种工作,会去从事很普通的职业。仿佛大学生毕业后都应当成为中高级的劳动者,从事着“体面”的职业,享受着不错的待遇和福利。但是劳动不分贵贱,每一个职业都是平等的,在任何职业中都可以成功。不论是公务员、医生、律师、教师,还是洗脚工、擦鞋匠,都是千千万万平等的劳动者之一。近几年大学生从“天之骄子”一下变成了这个社会的普通劳动者,不用说大学生自己不能适应这个心理落差,就是社会中的很多人也不能适应。这样巨大的心理落差势必给大学生带来非常多的心理困惑。应对这样的问题需要心理引导,需要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者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者更为耐心、细心的帮助。特别是要避免个别心理问题突出的学生走向极端。

三、注意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进取心

很多大学毕业生坦言,从学生到普通工作者的角色转变过程,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事。除了知识,似乎应该还学些什么。因此要有明确的就业方向,核心就在于想干什么。这一切的起点都在于就业过程之中要树立“平民意识”,以低姿态进入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岗位。但是这种就业过程中的“平民意识”不是一味地强调贬低当代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不是过多的打击大学生的就业信心。大学生不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而是牵涉到许许多多的家庭,每一个大学生背后都有一个期盼着他/她成长成才的家庭,而在中国培养一名大学生需要一个家庭为之付出巨大的成本和无法衡量的心血。与之相对应的回报,无疑是这一个个大学生能够成龙成凤,能够在走出大学校园之后成为人才,拥有良好的工作、薪酬、环境……而从大学生个人的角度看,当然每一个年轻人都应当树立自己的目标,积极的为之奋斗,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光彩。但是当下的就业形势却非常现实,大学生毕业后很快可以拥有一份满意工作的人少之又少。其实这是在一个国家高速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遭遇的问题,岗位不一定和毕业生人数一一对应,工作不可能个个都好。面对这样的矛盾,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把自己定位在一名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认识上,毕业之后先就业再择业。因此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平民意识”。2009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亚忠认为:现在大学生择业观念在改变,不少人选择到基层就业,但是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的择业观念需要进一步的转变。“大学生去卖猪肉,不是件坏事,而是一种观念的转变。大学生卖猪肉也要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卖出不一样的猪肉”。张亚忠说,择业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必须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相适应。可以说,仰望天空,脚踏实地,这应当是当代大学生就业择业时树立思想认识和心理准备必须具备的心理准备。

四、结语

四川省教育厅公布了四川省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2月底,大学生就业签约率达32.33%,专科生就业率高于研究生,本科生就业率最低。四川省教育厅公布的报告显示,今年四川省有大学毕业生28.18万人,为历年之最。其中研究生1.82万人,本科生12.93万人,专科(含高职)生13.43万人。截至2月底,四川省高校签约9.1万人,签约率达32.33%。其中研究生签约6180人,签约率33.94%;本科生签约36 685人,签约率28.37%;专科(高职)生签约48 247人,签约率35.93%。专科生签约率高于研究生,本科生就业率最低。专科生的签约率最高,其实正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树立“平民意识”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一般情况下专科生的求职意识更能适应当前社会的要求。2009年大学生就业难遇到了金融危机的叠加效应,使应届毕业生的求职之路格外坎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12月底,北京市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仅约为12%,大大低于往年同期。当代的大学生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心态面对这样严峻的就业现实,特别是在大学生求职的过程中要以一位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高校注意培养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树立“平民意识”,是应对当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途径之一。

备注:本文系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组阶段性成果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