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发展观与全球化时代的发展取向

科学发展观与全球化时代的发展取向

时间:2022-09-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情境下,发展中国家获益很少,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中国倡导并率先贯彻科学发展观,就是对这一问题作出的明确回答。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不断融入世界的历史背景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体来说,妥善解决自己发展中的问题就是对整个世界的贡献,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明确了中国发展的这一价值取向,具有极大的历史进步意义,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

一、科学发展观与全球化时代的发展取向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有利于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在国际社会的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为整个世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脱离世界经济而寻求孤立地发展,都必须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从中寻求发展机遇。与此同时,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它会加剧竞争的激烈程度,增大经济发展的风险,导致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两极分化。尤其是当今世界的全球化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进行的,它们经济科技实力雄厚,掌握着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大多数最富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也往往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母公司,它们在全球化竞争中居于优势,受益最多。即使在同等竞争机会下,西方发达国家和公司也会在全球劳动分工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占尽上风,更何况参与竞争的规则偏向于它们。在此情境下,发展中国家获益很少,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正在通过跨国公司及其主导下的国际经济组织加紧向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渗透,在世界范围内争夺资源和市场。与此同时,它们还借助跨国投资、对外贸易、对外援助等手段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种种限制,比如苛刻的环保标准、商品倾销制裁、市场经济地位等,极力在全世界输出其发展模式、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在上述两方面力量的推动下,当今世界的南北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数字鸿沟加剧了两者的发展落差,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停滞,贫困化现象日益严重,为滋生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离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提供了土壤;世界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日益突出,发达国家高能耗、高污染、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着第三世界国家转移,甚至直接将一大批洋垃圾转嫁给发展中国家,加重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更加不稳定,各种危机和风险因素大大增加,一旦出现动荡,就会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造成严重的打击,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明证。因此,如果任由这一趋势发展下去,经济全球化不仅加剧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资金、技术、市场、资源方面的竞争,也加剧着一些国家内部的贫富分化,引发社会冲突、民族矛盾、恐怖主义等严重后果。如果一些发达国家又以此为借口,对这些国家进行国际干预和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则更加加剧了问题的复杂性,不仅严重妨碍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并且很容易引起所在地区的动荡不安,甚至威胁到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安宁,破坏经济全球化造就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条件。

显然,如何驾驭全球化或者像西方学者所说的那样驯服全球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是全球化时代发展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中国来说,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内,我国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还是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我们如何在激烈竞争中获胜。中国的发展要全面分析和妥善应对来自外部环境的机遇和挑战,善于扬长避短,善于从国际形势和国际条件的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方向,用好发展机遇,创造发展条件,掌握发展全局。中国倡导并率先贯彻科学发展观,就是对这一问题作出的明确回答。

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为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处理中国发展与全球发展的若干重大战略和理论问题确立了基本的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为谋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行动方向。具体来说,科学发展观为国际发展确立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双赢和共赢的价值取向。在全球经济和社会日益一体化的时代,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是谋求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不再像历史上的大国崛起道路一样,把自己的问题和困难转嫁给其他国家,而是对整个世界采取了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在追求发展的进程中努力实现互利共赢,鼓励彼此开放而不是相互封闭,公平竞争而不是损人利己,优势互补而不是以邻为壑。此种发展观在价值理念上强调双赢与共赢,推动全球化向着合作共赢和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不断融入世界的历史背景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体来说,妥善解决自己发展中的问题就是对整个世界的贡献,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明确了中国发展的这一价值取向,具有极大的历史进步意义,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

二是模式多样和优势互补的价值取向。说到底,世界经济的发展源于各国经济的发展,在谋求全球共赢的时代,发展也不能忽视国别特征。毕竟,各国的国情千差万别,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技术、信息等优势,各国要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关键是要形成符合自己国情、适应时代要求的发展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和机制。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了不同国家发展的国别特征,进而决定了整个世界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科学发展观要求各国应该根据本国国情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发展道路,从自身实际出发完善发展模式。同时,科学发展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为,各种模式之间应该优势互补,在全球经济互动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发展,这对世界经济充满活力地向前发展十分重要。同理可证,中国的发展也应该从本国国情出发确立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发展道路,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并广泛地与世界各种发展模式之间展开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是全球化时代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球共赢的重要保证。

三是协调对话与求同存异的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要求各国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条件和机遇,促进世界不同发展模式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不断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是,世界上的众多发展模式之间并非完全和谐一致,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摩擦甚至冲突。面对矛盾和冲突,如何正确处理不同发展模式之间的关系,也是全球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原则为解决不同发展模式间的矛盾和摩擦提供了一个重要思路。科学发展观认为,国际社会应加强彼此协调,通过对话与合作妥善解决摩擦,在重大的利益关系上求同存异和密切合作,反对动辄采取单方面制裁和报复措施。特别是对于发展领域产生的问题,科学发展观认为应该尽量通过经济、社会和法律的途径解决,而不应该将发展问题泛政治化,将低级政治问题高级政治化,进而激化矛盾,两败俱伤。近年来,国际社会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的合作,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现实选择,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协调对话与求同存异的价值取向越来越汇成时代潮流。

四是全面开放与公正有效的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是一种全面的普遍发展,是人人共享发展机会的发展。然而,当前国际经济体制和规则是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的,人为地设置了诸多限制和障碍,使得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少数群体在其中参与不足,没有获得平等的发展权利,成为谋求全球普遍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科学发展观要求逐步改变现有这种不合理的状况,推动建立开放、公平、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制为世界经济增长营造健康有序的贸易环境和稳定高效的金融环境;加强全球能源对话和合作,共同维护能源安全和能源市场稳定,为世界经济增长营造充足、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环境;促进和保障人权,努力普及全民教育,实现男女平等,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使人人享有平等追求全面发展的机会和权利,尤其是保证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平等参与。科学发展观确立的全面开放和公正有效的价值原则符合人类社会进步的方向,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普遍欢迎。

五是扶助弱者和共同发展的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认为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该相互扶助,共同发展。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强势群体应该为实现全球普遍、协调、均衡发展承担更多责任,进一步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开放市场,转让技术,增加援助,减免债务。当然,发展中国家也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推动发展,广泛开展相互合作,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在科学发展观主导下,中国也应尽己所能,为推动各国的共同发展特别是推动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使21世纪真正成为“人人享有发展的世纪”。

总之,科学发展观告诉人们: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全球性的合作。只有通过合作,才能逐步解决全球发展失衡问题,有效防范经济和金融风险,才能帮助各国抓住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实现共同发展。近年来,国际社会在探索与实践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应该站在时代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高度,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努力扩大各国利益的汇合点,寻求互利共赢。这是全球化时代实现全球普遍发展的不二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