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四代领导人的共同战略思想曾鹤翠摘 要 本文从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入手,阐述其所经历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探索、初建、丰富、深化四个不同阶段,进而揭示出实现这两大战略思想,是我党四代领导人的共同战略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四代领导人的共同战略思想_文化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四代领导人的共同战略思想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5年课题研究成果)

曾鹤翠

(浙江工业大学政管学院 杭州 310014)

摘 要 本文从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入手,阐述其所经历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探索、初建、丰富、深化四个不同阶段,进而揭示出实现这两大战略思想,是我党四代领导人的共同战略思想。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战略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总结国内外关于发展问题的经验教训,思考我党如何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历史任务,并从当前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提出来的两大战略思想。这两大战略思想经历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探索、初建、丰富、深化的四个不同阶段。

一、毛泽东时期:两大战略思想的探索阶段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党就提出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问题。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一文,总结前苏联和我国在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初步探索了符合我国情况的发展道路。党的八大全面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1957年2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毛泽东同志进一步阐述了这一基本方针,认为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力关系下积极保护和发展生产,要团结各民族人民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另外,又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而这些矛盾的出现大多是同我们社会内部利益分配的问题相联系的。对各方利益是采取兼顾,还是只顾一头的方针,是直接关系到社会能否安定,能否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一个全局性问题。以上这些思想,均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观在中国已进入了一个积极的探索阶段,这为我们今天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二、邓小平时期:两大战略思想的初建阶段

由于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状况认识不足,加之受“左”的影响,脱离了实际、急于求成,盲目追求高指标、高速度,结果导致浪费严重、效益低下,使经济建设走了弯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总结了过去中国20多年来经济建设及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重新审视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果断地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正确判断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必须横下一条心来,始终如一,毫不动摇地搞经济建设,并且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另外又强调在抓主要矛盾搞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还必须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也就是说在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重人的素质和全面提高,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这正如邓小平所说的那样: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代表那个阶段的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设想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根本目标,也是人民利益的最大愿望,这必然会赢得人民的依赖,就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造就巨大的生产力。另外还把“小康”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这是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观建立的根本标志。

三、江泽民时期:两大战略思想的丰富发展阶段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丰富、发展了关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思想。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提出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从而在国内外风云变幻的复杂局面中,始终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使我国的经济在世界经济增长缓慢的大背景下,仍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状态。另外,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还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是我党所确定的长远目标的最高纲领。同时又指明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漫长历史过程,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而应当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而不懈努力,这就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样江泽民把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了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这样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阶段的区分。在十六大报告中,多次论述了“人们的和谐相处”、“安定和谐的局面”、社会的“和谐发展”等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两大战略思想。

四、胡锦涛时期:两大战略思想的深化完善阶段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继续坚持以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在妥善应对和战胜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各种挑战与困难,吸取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和有效成果,根据新的形势与任务,特别是抗击“非典”的重要启示,即要注意协调发展。因此,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整合性地提出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开创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发展观的先河。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化、更加完善,是对社会发展观认识上的一次重要升华、一次飞跃。

另外,胡锦涛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又指出:实现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如今面对现实生活中众多而又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执政党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解决。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提出这一问题时,强调的就是:“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党要通过发展经济、完善民主、健全法制和建设精神文明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统筹兼顾、整合社会。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平等和正义,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条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五、结束语

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四代领导人半个多世纪以来所追求的共同战略思想,对其认识有着一个不断的探索与深化过程。虽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所实施的方针、政策有所差异,但方向、实质、核心是一致的,而且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明确、凸显出来的概念,而且它本身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那种把它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美好社会”,或者宽泛地理解为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一切领域中的和谐追求的做法,很大程度上离开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含义。同样地,只有树立了科学发展观,我们才能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重要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基于对重经济增长、轻社会发展的积弊,基于偏重增长,见物不见人的片面发展观念,基于当前我国的社会分化达到一定程度,社会利益冲突表面化,正在进入一个“风险社会”甚至“高风险社会”这样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让我们在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为实现这两大战略思想而不懈努力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