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代同步发展

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代同步发展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然,此时毕竟阳气正不断上升,不断发挥作用,使天下万物不断成长,因此,要顺应这一潮流,适应这一趋势,也就是“与时偕行”,这样才会为自己赢得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圣人以此为镜顺应时机而动,因此能做到赏罚公正,民心诚服。《周易》中反复强调和演练的就是这种要与时代同步发展,与时间一同消长的思想。
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代同步发展_传统文化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一、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代同步发展

1.顺应时代潮流,顺时而为,顺时而动,与时偕行。《乾·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三》位居下卦的上位,在这个位置,为何“君子”一天到晚要勤勉不息,提高警惕,这样任何灾祸就不会落在他的身上?《小象传》解释说“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文言传》解释说“‘终日乾乾’,行事也”;“终日乾乾,与时偕行”;“《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原来,《九三》之爻“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悬在中间,但又不是下卦的中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小心谨慎,勤勉不息,才不至于惹祸上身。当然,此时毕竟阳气正不断上升,不断发挥作用,使天下万物不断成长,因此,要顺应这一潮流,适应这一趋势,也就是“与时偕行”,这样才会为自己赢得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豫·彖传》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这段话告诉我们,《豫》卦因为顺应时机而动,所以,《豫》卦就象征着愉快。因为天地的运行也是顺时而动,所以,日月的运行不会失误,四季的交替不会出现差错。圣人以此为镜顺应时机而动,因此能做到赏罚公正,民心诚服。可见,《豫》卦的这种必须顺得其时的意义,确实不可低估。

《无妄·大象传》云:“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无妄》卦是下震上乾,震表雷,乾表天,所以说“天下雷行”。由于天下雷声震动,所以万物应雷声而奋起。中国二十四节气有“惊蛰”一说,《孝经纬》云:“雨水后十五日,斗指甲为惊蛰,二月节。惊蛰者,蛰虫震惊起而出也。”[14]可见,春之时,天气渐暖,渐有春雷,冬眠动物将出土活动。这也就是“天下雷行,物与”的写照。古代君王从中受到启发,奋勉努力,以配合天时变化,用以养育万物。可见,顺时而为,顺时而动,就是要按照时代的要求,寻找有利的发展时机,以实现自己的目的。

《恒·彖传》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圣人明白日月出没,四时代序的客观规律,所以能“化成天下”。这乃“与时俱进”的另一种表述。

《损》卦和《益》卦都有关于“与时偕行”的思想。《损·彖传》云:“损益盈虚,与时偕行。”就是讲,在天地之间,无论是减损、增益、满盈、空虚,都有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条件,因此,必须遵循这一规律,与之同步。《益·彖传》云:“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就是说,各种关于增益的规律,都是伴随着相应的时机,与之同行。

2.以“变”应“变”,以“变”适时。与时俱进强调的就是要立足于“变”。“变”是世界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规律之一。《丰·彖传》云:“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这段话告诉我们,天地间种种盈亏的变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消长,这乃是大自然的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规律。因此,必须要有这种“应变”、“通变”思想,以适应客观世界的变化和规律。

《周易》中反复强调和演练的就是这种要与时代同步发展,与时间一同消长的思想。《易·系辞传》对这种思想作了深刻的总结。“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15]整个这段话强调的都是一个“变”字,尤其是最后一句话揭示出天地万物变化流通的真谛乃是在追随或适应时间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这里的“趣”通“趋”,乃趋向、跟随之意。“变通”“趣时”乃适时通变之谓。

这种“变”实际上就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体现。“《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16]这种穷通变化思想无疑是《周易》极富辩证法的思想,它对中国后世的影响可以说绵延不绝直到现在。而《周易》给人启示极深的也正是“变”的思想。于此,我们便不难理解《系辞下传》要这样来评价《易》这部书:“《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不可为典要”,就是说它不可能形成什么经常固定的法则,而只有“唯变所适”,即只能看到种种不同的变化发展与之适应。“唯变所适”是对《易》之思想精髓的高度概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