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道德文明

网络道德文明

时间:2022-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德规范的建立成为刻不容缓的要求,网络道德文明就在这种危机与要求的摩擦中逐渐产生了。网络道德并不完全独立于传统道德,它可以说是传统道德在网络上的延伸与扩展。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这些看起来浅显易懂的道德准则在网络上的实施却比在现实生活中困难了不知多少倍。它直接起源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后来逐渐扩展到经济、道德等各个方面。

网络道德文明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与互联网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应用互联网查找学习资料,进行网上学习,互相联系感情,交流信息。互联网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是,我们在享受互联网好处的同时,却不得不面对它的“先天不足”:垃圾信息、黄色文化、泛滥的游戏等等,国家的法律、老师的教导、家长的监督在电脑和网络面前显得苍白无力。道德规范的建立成为刻不容缓的要求,网络道德文明就在这种危机与要求的摩擦中逐渐产生了。

      一、网络道德的产生

      网络道德是应对各种不良的网络行为而产生的,其产生的基础是网络的社会化。其产生、发展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影响力的逐步扩大基本上是同步的。

      网络产生之初,它仅仅作为人们工作、科研和学习的一种工具而存在,多由一间机房或一栋建筑内的几台到几十台的电脑组成,网络的联机人大多数是相互认识的。这时的网络和传统的办公室交流没有太多的区别,传统的道德规范在这种关系下仍然起着作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随着网络应用的扩大和网络联机者的增加,在网络上逐渐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规范和规则。这些规则以现实社会中的规则为基础,与传统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并没有产生冲突,仅仅作为传统道德的衍生而存在。可以说网络发展到局域网阶段,还不具有产生网络道德文明的技术与物质基础。传统道德仍然在网络中发挥着它的作用,其与网络的冲突并没有凸现出来,也并未加剧到需要一种新的道德准则来解决的地步。到20世纪80—90年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迅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厂家、学校、博物馆、商店,甚至政府都将自己的办公室搬到了网上。网络信息资源得到极大的丰富。网络对社会生活无孔不入的渗透,产生了足以改变现有道德规范的物质基础。网络在给我们无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消极的影响。网络社区的虚拟性与非责任性既是它区别于现实社会的特点所在,也是引发各种不道德现象与危机的根源所在。在这个网络的社会里,时间和空间都被缩小了,既没有国家和地区的限制,也没有时间的约束,用一句话来说:“无需远行,无需久等。”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每个人都只是以一个符号存在,你所有的档案资料、社会关系尽可以虚构,而且没有人会在乎。在这个“人—机—人”的环境里,个人的世界变得相对封闭,人际关系变得更为次要,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容易引发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所有的这些,都要求建立一套新型的道德规范。最初,先是在一个团体、协会中出现了统一的道德标准,这种准则逐渐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影响力逐渐扩大,由社团内部散布开来,成为网络社会所公认的道德规范。于是,网络道德便在这种互相间的认可中产生了。

      网络道德并不完全独立于传统道德,它可以说是传统道德在网络上的延伸与扩展。将网络道德每条准则上的“在网络上”忽略掉,得到的就是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应遵守的道德准则: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不要乱动他人东西,等等。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这些看起来浅显易懂的道德准则在网络上的实施却比在现实生活中困难了不知多少倍。

 

      二、网络道德的内涵

      网络道德是网络中各种伦理关系的集中表现。网络的道德原则只有适用于全体网络成员并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才能被确立为一种标准和准则,避免了网络道德的“沙文主义”和强权措施。它的建立通常遵循的原则有:平等性、包容性、多元性、互利性。

      (一)平等性

      平等性是指每个网络用户和网络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社会权利和义务,他们都被给予某个特定的网络身份,即用户名、网址和口令,网络所提供的一切服务和便利他都应该得到,而网络的所有规范他都应该遵守并应当履行他所应该履行的义务。在网络社会,无论网络用户本身实际上具有什么地位、职务和个人爱好,不管他的文化背景、民族和宗教是什么,在网络上,他都应该只是一个在社会地位上“失去”或“隐去”社会差异的用户和一个在网络上拥有与别人一样的网址的“代码”。在网络中,人往往会失去自己的身份感和对人的自觉度,你面对的往往是一串串字符代表的机器和服务器的名称,感觉不到究竟在和谁打交道。

      (二)包容性

      包容性是说网络主体间的行为方式应符合某种一致的、相互认同的规范和标准,个人的网络行为应该被他人及整个网络社会所接受,最终实现人们网际交往的行为规范化、语言可理解化合信息交流的无障碍化。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求消除网络社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网络行为主体间的交往障碍。它直接起源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后来逐渐扩展到经济、道德等各个方面。网络的包容性要求网络道德规范适用于一切网络功能和一切网络主体。

      (三)多元性

      多元性在文化上网络表现为多元文化共存的新景象。网络把不同文化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统括成一个全球文化体系,在其中,任何一个人可以表达自己的文化理念,也可以方便地了解、接受别的文化模式。今天的主流文化当然会继续存在并发挥其强大的影响力,但非主流的、少数民族的、甚至个人的文化形式也会在更大范围内传播,产生今天由于信息传播条件所限而发挥不了的作用。作为网络个体,他可以方便地参与整个网络文化建设,任何人从理论上将都可以是网络文化的直接创造者,另外他也可以了解他想了解的任何一种网络文化。

      (四)互利性

      互利性是指让任何一个网络成员和网络用户认识到,他既是网络信息和网络服务的使用者和享受者,也是网络信息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在享有网络社会交往的一切权利的同时,也应承担网络社会赋予其的责任。信息交流和网络服务是双向的,网络主体间的关系是交互式的,你从网络和网络交往对方得到什么利益和便利,也应同时给予网络和对方什么利益和便利。对应于网络的互利性原则,青少年应当在网络交往中自觉为自己所享受的服务付出相同的劳动,不提出任何附加的、不合理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