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子商务专业实习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实习报告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习教学计划是组织开展实习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的时数要求、机构性质、伦理守则、评估标准等,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长期进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为业内人士所公认的规范,在实习教学计划的制订设计中,应该把这些规范要求考虑其中。二是本国本地区社会工作发展的实际状况及现实条件。
实习前的准备_社会工作实习与督导(第2版)

第一节 实习前的准备

一、学校的准备

(一)相关课程的设计安排

社会工作实习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训练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务能力的关键步骤,是整个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使学生在正式进入机构实习之前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及帮助学生做好充分的实习前的心理准备,在实习课程开始之前,学校开展一些先导性的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社会工作专业由于工作对象和工作情境的复杂性,特别强调工作技巧、职业伦理价值观、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方面的学习,因此,“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在社会工作专业中是绝对行不通的。对于社会工作实习教学而言,社会工作实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习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也可以帮助学生整合其所学的知识,发展其专业自主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和思考社会工作中所包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形成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专业工作者所具有的整体工作能力。

由于各学校所期望达到的实习目标不一致,因此,他们对于实习前所要求的准备课程的安排也不同。但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社会工作实习前的准备课程至少应该做这样一些安排。(史柏年,侯欣,2003)

第一类实习的重点在学生的自我认识、助人技巧训练和对福利机构的参观讨论方面。在课程方面,学生须学习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工作概论等课程。

第二类实习的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在专业机构内实习,并根据机构的性质让学生在督导员的指导下尝试各种助人的福利服务。在课程方面,学生除了要修完第一类课程的内容外,还须学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课程。

第三类实习的内容主要是训练学生规划、执行、评估社会福利服务方案,培养学生的领导、组织、协调、运用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方面,学生除要修完前两类实习所要求的课程外,还需学习社区工作、社会政策、社会工作行政等课程。

在本章中,主要介绍的是学校实习教学中较为常见的第二类实习。

(二)实习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完善

学校在指导学生开展实习之前,势必需要制订并完善相关的实习教学计划。实习教学计划是组织开展实习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教学计划一般包括实习的目的、形式、内容、要求、评估办法等一系列规定,它的制订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史柏年,侯欣,2003)

一是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的国际通行的规范和要求,即人们通常所讲的“国际通则”。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的时数要求、机构性质、伦理守则、评估标准等,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长期进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为业内人士所公认的规范,在实习教学计划的制订设计中,应该把这些规范要求考虑其中。

二是本国本地区社会工作发展的实际状况及现实条件。遵从国际通则不能脱离本国本地区的实际。社会工作实习教学计划应根据实际条件制订,要选择合适的实习时机、适合的实习场所、适合的实习形式和内容组织学生实习。

三是专业教学计划及其培养目标。每一次具体的实习活动,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例如低年级的实习和高年级的毕业实习就不一样。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专业培养的目标,制订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实习教学计划,使实习教学确实成为整个专业教育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实习机构的联系选择

如何选择实习机构,这是实习前准备的一个重要步骤。一个社会服务机构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成为社会工作学生的实习场所,但实习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性工作,并非每个机构都适合负责此项任务。尤其是中国目前尚未建立起专业的社会工作制度,专门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专业机构也很少,自然学校应该谨慎选择实习机构,以保证学生实习工作的专业性。

在实习前的准备阶段,学校与实习机构的联系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学校在实习前没有与实习机构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那么往往会影响到整个实习的过程与成效。学校需要在实习前拜访相关的实习机构,会见实习机构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了解该机构的目标、运作情况、服务对象和内容,等等,澄清双方的需求和目标,最终在实习机构中遴选出适合学生实习的机构并加以确认。

此外,如果学校在初步接触机构时,能够提供学生个人资料给机构,将会更加有助于机构了解是否适合接受学生实习,是否能有效地配合学校完成实习教育。学校所要提供给机构的学生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个人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籍贯、家庭概况等)。

(2)学生修习课程、学分及成绩概况。

(3)学生过去的工作经验。

(4)学生过去的实习经验。

(5)学生的特殊专长可能潜在的问题。

(6)学生实习方面的偏好。

(7)学校老师的评价。

Wilson,Brownstein提出,在最后选择实习机构的时候,学校对于机构所考虑的先决因素一般有以下几项。(曾华源,1987)

(1)机构是否能提供足够的参与机会与参与层面。

机构实习需要配合学校的专业课程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发展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因此,机构能够向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的多寡与可参与层面的范围,都会影响到学生实习目标达成的程度。有些机构的服务功能较狭窄,有些机构不放心学生的能力,给予实习学生很少的实习机会,都不适宜作为学生实习的机构。

(2)机构是否配备适合的督导员。

是否配备适合的督导员,这是影响学生实习效果的最重要因素。在社会工作实习中,督导员扮演着示范者、教育者、支持者等角色。比如说,如何使学生学习、了解和整合运用课堂上的知识、价值和技巧,以及除去不适当的感受、态度和偏见等,这些能力不仅需要机构的督导员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以及热心教学之外,还需具备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并接受过一定程度的督导训练。

(3)机构是否具有稳定的组织机构和良好的运行机制。

如果机构目前缺人,或者有许多新进人员,改组或有新设立的服务工作项目等,都是不适合接纳实习学生的,因为机构无法兼顾并妥善安排实习教学。此外,机构专任人员之间有许多人事纠纷发生,工作人员对于机构有较多抱怨,或者机构工作士气低落时,都不适宜接纳实习学生,以免学生在专业认同上受到不良的影响。

(4)机构是否有完善的设备条件。

机构是否有完善的教学器材和设备以及其使用状况是否良好(如隔音、隔间、办公桌、录音、录影、单面镜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实习成效。

(5)机构主管和其他部门的支持。

学生到实习机构实习的时候,会对机构的组织运作带来影响。如果学生因为实习工作中接触他人却未能得到支持时,会感到有压力和被排斥感,这将会对学生在专业认同和机构参与上产生负面的影响。

除上述几点外,诸如机构在社区中的声誉、机构人员的领导能力或创新性、机构的氛围(机构是否有益于学生的学习)、机构的实践领域和服务人群及可能提供给学生的实习工资等其他因素也要纳入考虑范围。

中国目前专业的社会工作制度尚不完善,但随着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从事专门社会福利服务的专业机构渐渐由沿海城市普及到内陆城市,学生在实习时也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除专业的社工机构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政府部门或机构正承担着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的任务,如民政局及其所属的福利服务系统,残联、街道等政府部门,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众团体以及一些NGO(无政府组织)。

(四)学校对学生实习前的工作说明

当学生前往实习机构之后,学生除了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之外,又增添了社会工作机构实习学生的角色。该角色的扮演能否符合各方的期望,需要角色扮演者明白自己将要扮演何种角色以及是否具有扮演这种角色的能力。因此,在学生前往机构实习之前,学校应对学生进行实习前的工作说明,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将要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尽力去扮演好这个角色,这对于学生尽快地适应实习学生的角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Wilson提出学校对于学生实习前的训练和说明包括下列各项。(曾华源,1987)

(1)实习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目标与地位。

(2)解释如何选择实习机构和督导员,学生如何配合督导员的选择。

(3)在实习时应有何种实习态度,实习中的注意事项,学生该如何配合机构的结构。

(4)实习中应该有的结构:

①正式教学会议的次数(学校实习指导老师参加);

②督导员每周提供给学生的教学时间;

③机构提供哪些方面的实习机会;

④学生直接与案主接触的时间;

⑤每个学生可能的工作量(每个机构可能不同);

⑥学生在机构实习时,所要做的实习记录及其标准;

⑦其他。

(5)如果机构在定向工作上未提及会有何种经验时,学生应如何反应,包括如何沟通的技巧。

(6)角色组合中各种有关的其他角色说明,如督导员、行政主管、学校实习指导老师等,以及对这些角色互动的态度和期望。

(7)学校课程所教授的内容,如何在实习中整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整合运用,以便培养分析思考能力和获得工作技巧。

(8)学生与督导员在实习安置期间所共有的需求和焦虑。

(9)学校、机构及督导员对学生的基本期望,包括适当的穿着、行为表现、出勤、与机构人员的接触。指导学生认识到学校和机构可能有不同的期望、不同标准,提醒学生该如何去掌握这些差异。

(10)说明学校实习方案目标,老师对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巧上的最低期望,以及实习对其专业成长上的协助。

(11)说明机构对大学毕业学生的专业期望水准程度。

(12)说明学生在评估学习过程中的责任,并且参与使评估工作结构化。

(13)说明教育性契约的性质和重要性。

(14)与学生讨论可以对督导员的期望。当督导员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实习失败时,学生应该让督导员知道其失败的一些内在原因,并列举说明。

(15)学生在实习时所需要表现的行为、态度、工作习惯和技巧,并告知学生与督导员沟通失败时应该怎么办。

(16)说明评估执行方式与评分过程:

①工作表现评估是一个持续过程,其从实习第一天开始持续进行;

②学生自我评估,并与督导员和学校实习指导老师沟通;

③不同意评估结果时,学生可采取的行动;

④实习失败的影响;

⑤讨论评估表格和大纲。

(17)其他,如实习第一周应读些什么,实习健康保险、实习作业有哪些及上交时间,实习期间不可以发生的事情——早退、中途请长假等。

(18)实习与工作的差异。

(19)专业伦理守则的阅读与讨论。

此外,学校在学生实习前还需要完成督导工作的准备,特别是在目前国内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较少的情况下,来自学校方面的实习督导显得特别重要。一般来说,学校在安排实习工作时,会设置一名总体负责实习的教学主任或是实习联络员,负责实习教学的统筹管理工作。同时,学校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相关的实习指导老师。一般来说,每8~10个学生配备一名实习指导老师。在学生进入机构实习之前,每位实习指导老师应该与其所指导的学生就具体情况进行答疑解惑,并给出具体的实习建议。

二、实习机构的准备

第三章已经提到,在接收实习学生之前,为了让学校和学生更好地了解实习机构并作出正确的选择,机构在学生实习之前应该提供相关的信息,主要包括机构的服务内容、组织系统、案主情况、督导员情况、常用理论与技巧等,以及机构能提供的实习机会、教学风格与方法、对实习学生的期望和要求等。在接收实习学生之后,正式开始实习之前,机构还应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准备。

(一)机构对学生实习的行政准备

为了使学生在开始实习之后能够迅速地了解并适应新环境,扮演好实习学生的角色,在学生到机构报到实习之前,实习机构和实习中参与督导的工作人员要做好以下的行政准备。

(1)在机构中通过行政渠道通知各部门实习工作即将开展,各方须做好准备与配合工作。

(2)机构准备好提供给学生的关于机构各方面情况的材料,以便在学生进入机构后供学生学习。

(3)筹备机构对实习学生的欢迎会。

在实习前这一阶段,机构的准备工作安排得越细致,越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越有助于学生进入机构后迅速适应新环境,马上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实习,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也有助于机构实习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实习前会谈与实习安排决定

1.实习前会谈

目前,在我国的社会工作实习中并没有设置这个环节,仅有少数机构会在实习安排决定之前,让学生前来机构面谈,或是学生主动前往机构访视,但这样会谈的方式,其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双方对于会谈的真正用意也不十分了解。实习前安排会谈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实习的教育性结果,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机构和督导员;同样,让机构决定学生是否适合前往该机构实习。因此,在实习安排之前,学校实习指导老师与机构的接触十分有必要,学生与机构及督导员碰面,可以了解双方对实习的共同认知,以便更好地开展实习工作。实习前会谈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具有教育性诊断的功能。据此,本章对实习前会谈进行一定的介绍,以便其在我国今后的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中能够得以运用。

实习前会谈的时间长短不一,但是大约都为一个小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酌量增减。实习前会谈的主要目的在于考虑学生是否适合到安排的机构中实习。因此,在会谈时,督导员应该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教育性诊断。根据学校预先送来的学生相关资料,实习安排前的会谈工作可交由预定担任督导员的人员来负责。

一般说来,实习前会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史柏年,侯欣,2003)

(1)实习前安排会谈的目的。

(2)学生选择此机构的原因。

(3)学生过去的工作经验。

(4)学生过去的实习经验。

(5)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6)学生目前的能力和需要成长的地方。

(7)对实习机构的介绍。

(8)说明机构提供的教学风格和实习教学的取向。

(9)对督导员和实习的期望。

(10)学生个人的情况。

2.实习安排决定

前文提到,在会谈过程中,督导员要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教育性诊断。教育性诊断是一个持续过程,在实习前会谈时所要考虑的因素,大致包括下列几个方面。(廖荣利,1970)

(1)学生的学习形态。

(2)学生的学习动机。

(3)学生的人格特质

(4)学生的自我了解。

(5)学生个人的潜能与问题。

(6)学生的个人能力与技巧。

(7)学生对于机构实习教学的看法。

实习安排会谈的结果大都为机构接受实习学生,而学生也愿意接受安置,此时双方就可以进一步沟通实习计划。如果某学生被认为不适合某个机构,那么就需要考虑找合适的人选去告诉他。此时,督导员和学校实习指导老师要做好沟通工作,告诉学生不适合的具体原因,以便让学生明确了解具体情况,而不会产生“我太差了”的自卑心理,避免对学生造成伤害。同样,在会谈之后,学生也有选择机构的权利。此后,学校实习指导老师要帮助学生与其共同继续寻找,直至找到合适的实习机构,将其转化为积极的教育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