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化的动力因素

社会化的动力因素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些动力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友谊群体和大众传播媒介等。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完成与这些动力因素有着最密切和最直接的联系。(一)家庭家庭是初级社会群体,也是个体社会化动力因素中最为重要、最为直接的场所。这意味着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社会化的动力因素_社会学教程新编

三、社会化的动力因素

对个体而言,社会化过程的完成有赖于一系列的群体、组织和机构作为保障和动力。这些动力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友谊群体和大众传播媒介等。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完成与这些动力因素有着最密切和最直接的联系。

(一)家庭

家庭是初级社会群体,也是个体社会化动力因素中最为重要、最为直接的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体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家庭的教育与影响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端,家庭担负着早期最主要的社会化责任

对于个体早期的社会化来说,一方面,童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儿童在这一时期智力水平、品质特征的形成和发展,为以后的社会化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家庭环境因素对个人的价值判断、心理和行为习惯等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价值标准、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心理特征等都会通过日常的家庭生活与交往方式对子女产生重大影响。

2.家庭环境培养了个体最初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技能

个体在儿童时期对家庭依赖最强,在与父母及其亲人的亲密接触中建立了最初的亲密的感情联系。一个人的情感世界能否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处的家庭环境条件。同时,个体又从父母那里学习语言和基本生活技能,学会思考和自理的方法以及基本的行为规范。

3.家庭的权力架构对儿童社会化产生影响

由于儿童生活上和心理上对家庭的依赖,大部分生活期都是在家庭中度过,很容易形成父母在子女心目中的权力架构。父母的权威形象和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促使子女开始接受和内化社会的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使得家庭的社会化具有明显的先行性、渗透力和熏陶性。

(二)学校

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进行道德教育的场所,也是国家和社会用来传播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机构。当儿童进入学龄期后,学校在个体社会化中的影响和作用逐渐增强,成为最重要的社会化环境因素,其特点表现在:

1.学校是为社会化目的而专门设立的学习机构

在这个特定的学习环境中,学校给学生提供了系统化的受教育条件,传授各种知识和技能,培养参与社会生活的本领,也努力培养和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家庭相比,学校社会化是一种有计划的规范化教化形式,而家庭社会化则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形式。

2.学校对个体实施系统化、正规化、专门化的教育

学校社会化改变了家庭社会化的松散性,由入学前学习零散的经验常识转向学习系统的正规知识,由培养一般的简单的思维方式向更加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标也更加具体、明确,它所提供的社会化内容、信息、概念以及各项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社会制度意识、政治意识和态度等都起着重要作用。

3.学校具有独特的组织结构,有助于个体适应有组织的社会群体生活

每个学校都是小社会,有其独特的社会地位、亚文化、价值准则和一系列行为规范。学生通过学习和遵守各方面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按照要求去扮演自己的角色,在不同角色的互动中,理解和把握组织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同时,儿童在学校第一次面对次级群体中的社会权威,学会服从带有强制性的非个人的组织运行规则,不断培养和锻炼其与他人交往的合作性和独立性,并学会利用多渠道的评价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发展自我。

(三)友谊群体

友谊群体是指在年龄、兴趣、爱好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们所结成的非正式群体。它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环境,也是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因素。

友谊群体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同于家庭和学校环境的作用。首先,友谊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群体,个体可以自由地选择和组合,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同伴进行交往。这种活动可以大大提高个体的独立意识,根据自己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灵活地扮演多种社会角色,使自己具有的社会性不断扩延,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其次,个体与所形成的不同亚群体结构进行着交互作用。为满足自身不同的需要,个体根据共同的思想观念、兴趣爱好、价值准则等因素组成不同的亚群体结构,在亚群体结构中会形成一定的群体亚文化。在与不同的亚群体结构互动过程中,一方面,使已内化为自己的文化不断显现化,影响着亚群体结构,也满足着个体的需求;另一方面,特定的群体亚文化又在对个体的社会化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四)工作单位

工作单位一般指个人在社会结构中从事某一职业所归属的社会组织。[9]个体完成青少年时期的基本社会化后,就要走入社会,从工作单位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意味着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个体在该阶段的社会化表现出以下特点:首先,在与这一时期主要的职业场所相互作用过程中,个体补充着学校教育的不足,学习职业知识、技能和规范,学会扮演职业角色等。其次,建立并学会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在活动中逐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个体在工作单位通过自身的活动和职业成就来确立自己的社会地位,实现自身的价值,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个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气质、品格等。工作单位作为社会化过程中的组织机构,以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角色严格要求个体去适应,而且对个体来说,要有更强的责任心,更清晰的角色意识履行岗位角色,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以达到真正适应现实生活的目的。

(五)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媒介是社会组织为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各种各样的信息交流所采用的形式和手段,如报纸、杂志、书籍、电视、网络、手机等。大众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已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其本身运行过程中所带有的速度迅速、内容丰富、影响巨大、涉及面广泛等特点,为个体社会化提供了重要的社会环境条件。毫无疑问,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日益发达,必将对个人社会化产生更大影响,发挥巨大作用。一方面,通过给人们提供大量有关社会发展的信息、以及生产生活的有用知识,促使人们不断增长新知识、学会新技能、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但同时也应看到,大众传播媒介本身就是把“双刃剑”,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在一定程度上,它改变着社会运行方式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不同的社会亚文化,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发挥着导向作用。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电视被社会学家称为儿童的“主要的社会化力量”。[10]今天,计算机网络更使人们足不出户万事知。尤其是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复杂影响,还需要做专门的分析评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