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治传播主体意识的哲学解析

政治传播主体意识的哲学解析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哲学上讲,自觉意识首先是一种自我意识。所谓“自我意识”,就是政治传播主体对自我的反省意识,对自己区别于其他主体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与其他主体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是政治传播主体的本质规定之一,是政治传播主体从事创造性政治传播活动的前提。政治传播主体自我意识的最本质的特征是对自己传播目的的自觉性。相反,在政治传播活动中主体对此无意识,就属于自发的和盲目的政治传播活动。
政治传播主体意识的哲学解析_中国政治传播策论

政治传播主体意识是政治传播主体在进行政治传播活动时对自身特定政治目的的自觉意识。在此有必要首先从哲学高度对这种自觉意识作出清晰的解析。从哲学上讲,自觉意识首先是一种自我意识。就作为一种活动的政治传播而言,政治传播主体的形成和发展,与其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步的。所谓“自我意识”,就是政治传播主体对自我的反省意识,对自己区别于其他主体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与其他主体关系的意识。只有意识到自身与其他主体的区别,形成主体的自我意识,才会存在传播主体与传播对象及其他主体的真正区别,才能形成真正的传播主体。自我意识是政治传播主体的本质规定之一,是政治传播主体从事创造性政治传播活动的前提。

政治传播主体自我意识的最本质的特征是对自己传播目的的自觉性。恩格斯曾说:“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1]自觉性以政治传播主体的自我意识为基础。从一般理论上讲,政治传播活动包括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方面是政治传播活动与政治传播主体自身的关系;另一方面是政治传播活动与传播对象的关系。与此对应,政治传播主体的自觉性也具有两个层次:初级层次和高级层次。初级层次是指在政治传播活动中直接指向传播对象的意识;高级层次是指在政治传播活动中通过指向传播对象而返回到自身的意识。可以用图表示为:

政治传播活动都出自政治传播主体自身的某种需要。由需要所支配的政治传播活动,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有意识的政治传播活动是有意而为的活动,它不仅意识到了传播主体自身的需要,而且意识到了这种活动的意义。它通常表现为在一定目的意识支配下的政治传播活动。无意识的传播活动是受下意识支配的随机性的政治传播活动。前者属于自觉的活动,后者属于非自觉的活动。

政治传播活动总要同传播对象发生某种关系。对象对政治传播活动的制约,同样可以是在活动之前或活动过程中为政治传播主体所意识到的,也可以是没有意识到的。在活动中主体意识到对象的性质、状态和它对活动本身的制约作用,这就属于自觉性的政治活动。相反,在政治传播活动中主体对此无意识,就属于自发的和盲目的政治传播活动。

为了适应政治传播活动中包含的这两种关系和主体意识内容的两个层次,自觉性概念在运用中也具有两种涵义。一是区别于无意识的或盲目性的政治传播活动的自觉性,在这一意义上的自觉性是指意识到传播目的的活动,或如通常所说的“有意如此”的传播活动;二是区别于自发性活动的自觉性,在这一意义上自觉性则指已充分认识到传播对象的种种情况而从事的传播活动。这两种自觉性具有层级区别,在政治传播活动中从较低层次的自觉性到较高层次的自觉性,是有一个历史过程的。即使全球化背景下的政治传播要求政治传播主体“知己知彼”,即具有较高层次的自觉性,但是,相对于过去那个年代中盲目的政治传播而言,能清醒地意识到政治传播的特有目的,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了。这也是我们研究这个问题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