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应用转型与特色化建设

论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应用转型与特色化建设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经历了9年的发展后,滇池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
论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应用转型与特色化建设_转型与发展:独立学院文学与新闻类学科教学转型研讨会论文集

赵雪莹[1]

一、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顺应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而建立起来的新型复合型专业。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想要通过学习汉语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而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汉语热”现象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随着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强,国家对汉语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对外汉语教学已成为事关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一环,而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又离不开汉语教学人才的培养,因此,建设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既是为汉语国际推广提供人才的紧要任务,也是进一步完善专业结构,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工作。

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几经波折,本专业的学科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8年,首次提出将“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学科来研究。1983年,正式提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同年,北京语言学院率先开设了以培养对外汉语教师为目标的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此后,华东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相继开设了这一专业。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正式将专业名称由“对外汉语”改为“汉语国际教育”,从名称上进一步明确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及学科定位

二、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建设及面临的问题

自创办以来,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始终坚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坚持以“教学是中心,质量是关键,队伍是重点,特色是出路,创新是动力”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大力发展应用型专业,以及推动原有专业的应用型转型。作为一门本身就具有较强应用性的专业,滇池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前身对外汉语专业创建于2007年,并于2013年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经历了9年的发展后,滇池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自2007年开设本专业以来,从历年滇池学院对外汉语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存在几个问题与现象:就业面较窄,本专业方向就业率低,考研率高等。存在这些问题与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专业建设方面没有紧密结合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专业培养方案基本依靠母体学校,毕业生与母体学校“同质化”现象比较明显。而与母体学校“同质化”则导致了就业方面的困难加剧,客观来说,滇池学院虽然具备了独立办学及独立颁发文凭的资格,但与母体学校云南大学相比,毕业生依然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滇池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没能突出本专业特点,仅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增加了少量课程,且以语言理论性课程为主,相比之下,文化类课程及实践类课程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实践教学能力。

(三)没有建立相应的实习机制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毕业生除了应该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还应该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与本院的其他应用型专业,如新闻学、广告学等专业相比,汉语国际教育并未建立起相应的实习基地,学生实习问题只能自己解决,而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师岗位有限,国外虽然有较大的需求,但学生却缺乏出国实习的渠道,因此大部分学生的暑期实习,甚至毕业实习都是在与本专业无关,或关系不密切的岗位上进行的。

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应用型转变及专业建设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改革精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尤其是滇池学院这样的应用型高校开设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为主体,将汉语与外语相结合,语言与文化、文学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构建与国内外人才市场需求紧密联系的专业结构体系和课程体系,探索适应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定位

汉语国际推广是一项国家战略措施,是我国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方面,而对外汉语教师的培养则是这项战略措施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行业人才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定位的原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和第二语言教学、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同时具备一定创新能力,能用双语进行教学交流的专门人才。在此基础上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兼顾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一经制订,就要严格执行,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优化

1.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1)语言学专业素养:具有系统扎实的语言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尤其是汉语言基础理论,掌握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基本知识,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语言学理论知识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本体内容,是学生首先需要熟悉掌握的。

(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专业素养:了解第二语言教学、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技能,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一般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程序,掌握汉语听、说、读、写的训练技巧;具有课程设计、教案书写、课堂教学、课外辅导、编写试题的综合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因此,与第二语言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是学生必须要具备的素质。

(3)语言能力:能讲标准的普通话,普通话水平测试需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语言对比能力。语言是对外汉语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汉语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因此学生必须具备较标准的发音,以及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4)具有扎实的中外文化理论基础,熟悉中外文学;具有跨文化交际理论基础,并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才能尽可能地避免与学生之间因文化差异而产生交际障碍,一方面能更好地帮助来华学生克服文化障碍,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出国任教时尽快适应异文化环境。

(5)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并具备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因此,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而教学实践又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科研素材。

(6)熟悉我国基本国情,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2.毕业生应取得的职业技能证书

作为以培养对外汉语教学人才为主要目的的应用型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包括教师资格证、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甲等级以上证书、大学英语四级及以上证书等。

参照国家汉办关于“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的相关要求及规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应取得国际汉语教师证书。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是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主办的一项标准化考试,考试依据“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2)”,通过对外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等五个标准能力的考查,评价考生是否具备国际汉语教师能力。作为官方机构授予的资格证书,国际汉语教师证书是孔子学院、海外学校、教育机构选拔和评价汉语教师、志愿者的重要参考标准。

除了由国家汉办颁发的国际汉语教师证书以外,目前在国际上受到较广泛认可的资格证书还有由国际汉语教师协会(ICA)推出的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国际汉语教师协会成立于1995年,是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授权的国际性团体组织,在中国,国际汉语教师协会获得国家人事部、教育部、劳动部等政府部门的权威认证认可,以促进汉语全球推广和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为宗旨。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得到156个WTO成员国相关部门的共同认可,在国内经过中国外交部、国家人事部等认证认可,具有较强的权威性。

此外,国际认证协会(IPA)根据国际上对汉语教师需求量急剧增加的状况而推出的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证是由国家人社部和国际认证协会联合颁发的,同样是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国际权威性的资格证书。

(二)课程设置与建设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应用型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出本专业的特色。对外汉语教学与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中文教学或外语教学都不同,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理论基础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语言教学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因为本专业的学科综合性,学生还应具有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等相关的学科理论知识。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脱胎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多数院校,包括滇池学院的教学计划多年来只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几门对外汉语教学类的课程,很难体现出专业特色。虽然汉语言文学是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支撑学科,但两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有明显区别的,而这种区别应该体现在课程设置方面。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2007)提出了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2012年修订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更突出了汉语教学、中华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际三项基本技能,作为以国际汉语教师为主要培养对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将这一标准作为制订教学计划的重要参考。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包括语言基础类、语言教学类、文化类、文学类四个大的版块,而在这四大类课程以外,还可以设置一些针对职业资格考试的导向型课程。

1.语言基础类课程建设

滇池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语言基础类课程和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一致,普遍开设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语用学和普通话,除此之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还增设了社会语言学、汉语史、汉字学、国际汉学、大学英语、英汉互译、英语口语、英语写作等课程。

汉语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本体,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语言基础类课程在教学时,应将侧重点放在运用汉语理论知识解释汉语语言现象上,即从汉外对比的角度掌握汉语规则,帮助学生规范使用现代汉语普通话,能运用现代汉语理论知识解释汉语言现象,能运用汉语理论知识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包括知识讲授、技能训练等,同时能发现汉语学习者在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使用上的偏误,并进行分析、指正,能够从比较中进行归纳,指导汉语学习者发现汉语的规律。

对外汉语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汉语语言学理论基础以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外语理论能力及交际能力,英汉互译课程着重训练学生的汉外对比能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则主要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要想提高竞争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必须掌握英语这一门外语以外,还应该掌握一门第二外语。滇池学院地处云南,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以东南亚学生为主,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还应该增设小语种的课程,如“泰语”“越南语”等。

2.语言教学类课程建设

语言教学类课程在学分所占比重上远远不如语言基础类课程,但同样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主干类专业课。滇池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主要开设有“对外汉语教学通论”“对外汉语教学法”两门,除此之外,还有作为素质选修课的“教育心理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的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对象是非本国学习者,因此,与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文教学相比,有其特殊性,语言教学类课程让本专业的学生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了解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法流派,了解语言习得理论,并掌握课程设计、教学编写、课堂设计、试卷设计等技能。其中,对外汉语教学通论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知识,而对外汉语教学法则主要针对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滇池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了常规的语言教学类课程,但因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对象情况较为复杂,导致课堂教学与国内的语文教学或大学中文系的教学都有较大差异,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还应该增设课堂管理类课程,增强课堂控制能力。

3.文化类课程建设

文化类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滇池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主要开设有“中国文化概论”“西方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东南亚民族文化”“东南亚民族文化”“西南少数民族艺术”和“民俗学”等课程。

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首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掌握一种第二语言,必须同时学习该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因此,中国文化的有关知识是对外汉语教学内容之一,也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其次,对外汉语教学要培养的交际能力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需要以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指导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必须掌握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理论;同时,教学对象是非本国人,教学环境也常为国外课堂,教师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本身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文学类课程建设

滇池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文学类课程基本与汉语言文学专业一致,主要有“中国古代文学”“西方文学”“东方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概论”“比较文学”等。

文学类课程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重要性不如语言基础类、语言教学类以及文化类,主要的开设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习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滇池学院是一所应用型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的也是应用型人才,而目前本专业的毕业生却普遍存在实践能力较差的问题。因此,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用型改革的重点内容。要加强学生教学实践能力,除了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实践类课程以外,还应该加强社会实践,而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导向的社会实践正是当前滇池学院所欠缺的。

1.重视课堂教学实践

在课程设置中,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定位就是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在该课程中,通过教案设计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进一步掌握,通过对外汉语教学示范课视频观摩与讨论让学生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有一个直观的了解,通过对外汉语教学模拟课堂教学与师生点评等方式,让缺少实际教学经验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获得一定的实践机会。

2.整合校内实践资源

目前滇池学院并没有设立留学生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缺少校内实践的机会,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校内现有资源,为学生创造校内实践的机会。首先,外语学院聘请一定数量的外教,可以与外语学院合作,面向外教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其次,可以考虑增设留学生院,一方面可以扩大滇池学院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与留学生院合作,让本专业学生与留学生成立互助学习小组,或以结对子的方式为留学生提供一对一的汉语学习辅导。

3.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作为一个应用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是多样化的,首先,可以与本地的对外汉语教学培训机构合作,推荐优秀学生前往实习;其次,可以与东南亚国家开设有汉语课程的学校,以及汉语教学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派遣大四学生前往进行交流学习并进行教学实践,从听课观摩开始,到独立完成备课、讲课、考试等环节;再次,鼓励学生积极申请国家汉办组织的汉语国际教师中国志愿者项目。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

[2]檀晶晶,屠海波.关于应用型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色化发展的思考[J].决策与信息,2015(3).

[3]杨同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与中文专业课程设置的区别[J].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2013(1).

[4]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师标准[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注释】

[1]作者简介:赵雪莹,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