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形势下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的出路

新形势下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的出路

时间:2022-03-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种变化趋势下,区域性语言服务的人才需求量将会大幅增加,云南的汉语教育将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机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作为应用型文科,应该走一条比较灵活、容易变通的路子。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来看,该专业人才培养也应走多元化的道路。目前,滇池学院的老师及学生在这点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新形势下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的出路_转型与发展:独立学院文学与新闻类学科教学转型研讨会论文集

王维佳[1]

语言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影响力的标准,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民族语言的国际流行程度,往往代表了这个国家国际影响力的高低。所以,语言教育必须紧随国家战略的步伐,为国家战略服务。滇池学院自建院十几年来,始终在二流院校阵营中徘徊,在当前国家发展、云南省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以建设省内一流大学的目标,探索汉语教育的思路,积极提升自己的发展层次,打造更高的发展平台,将滇池学院建设成为东南亚最具影响力的大学之一。

一、从国家战略层面来审视汉语教育

1.“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将为汉语发展带来新机遇

“一带一路”是我们国家面对复杂国际形势提出的对外开放新战略,展现了我们国家正在实施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已经不是单纯的对外经济合作,还涉及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方方面面,甚至已经提升到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目前,“一带一路”发展构想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预示着我国与世界的交流水平、交流平台、交流方式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而汉语教育在这其中必将承担独特使命和重要作用。因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而语言文化交流则是实现这“五通”的重要基础。

2.“桥头堡”战略必将为云南的汉语教育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云南是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中心,地处中国、东南亚、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连接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的国际大通道。2015年,习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明确提出,要重点将云南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经贸、金融、科技创新人文交流4个辐射中心。可以预计,今后随着云南战略定位的实施,云南正从以前国家战略的边缘地区转变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和区域辐射中心。在这种变化趋势下,区域性语言服务的人才需求量将会大幅增加,云南的汉语教育将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机遇。

二、从服务国家战略层面探索汉语教育

国家的发展对本国语言文化的推动是非常强的,同时语言文化的发展也是推动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工具之一。而当前,在国家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的趋势下,我们的语言教育也需要积极创新,要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这一目标来提升语言教育的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以国际化的眼光开展汉语教育工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开始创建孔子学院,开始学习汉语。今后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的对外交流涉及的内容、交流层次都将大幅推进,汉语的应用也将会越来越广泛。在这种趋势下,我们需要以国际化的眼光来开展汉语教育工作,使汉语与其他语言体系实现包容性融合,努力避免因语言文字差异带来各方面的分歧、误解和冲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作为应用型文科,应该走一条比较灵活、容易变通的路子。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来看,该专业人才培养也应走多元化的道路。这个多元化道路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国外的需求,也要考虑国内人才市场中语言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

目前,滇池学院的老师及学生在这点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教师并不具备双语教学的能力,没有太多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并且持有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的老师更是少之又少;而对于学生来说,单纯地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并没有主动学习的能力。这就造成了教师没激情,学生没兴趣,两者都没有国际化的眼光。因此,这就要求在转型期,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有国际化的眼光,适应国际化要求。

2.要加强传统文化在语言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

传统文化和语言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为语言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作为保存和记录文化的主要工具,同时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在文化传播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传统文化,它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所在,透过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探视出它所代表的民族的社会风貌、人群心理、道德观念等。但是近年来,很多学校的汉语教育更多注重对语言应用方面的教育,突出应用语言学重要地位。笔者认为,在语言教学中,不仅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的作用,而且需要进一步加强,因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是汉语教育的“根”,是汉语教育的“魂”,如果根和魂都丢了,语言教育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笔者个人认为,不论是现代汉语,还是古代汉语,都离不开传统文化这个基础。所以,传统文化的教育在汉语教育中只能强化,不能削弱,这就必须把汉语教学和传统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展示语言背后的中华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汉语教学才能诠释汉文化所倡导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行为规范、道德观和价值观等。目前,滇池学院的学科独立性比较强,没有将各学科内容融合为一体,文学的老师不知道语言的老师在课堂上教授什么,而教语言的老师也没有办法将文学、传统文化知识内容融入语言课里。这就使文化和语言相脱节,因此,要在新形势下让我们的学生有出路,除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重视传统文化在语言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将传统文化贯穿各门课程,避免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

3.要强化意识形态在汉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意识形态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思想体系,不仅涉及文化、社会形态、思想意识,也涉及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等哲学方面的范畴。要学好每一门语言,最基本的是需要“能说会写”,但高级的层次是要掌握该门语言所代表的意识形态。所以,在今后汉语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和认同,这既是新时代背景下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宣传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

当然,由于文化的差异,汉文化的意识形态在传播过程中的阻力是显而易见的。近一年,一些国家孔子学院的关停潮,原因就是一些国家对文化意识形态的传播的一种抵制,或者说是对汉文化意识形态的一种恐惧。这正是由于它们对我国文化意识形态的不了解,甚至是误解而产生的现象。

因此,在汉语教育中融入汉文化价值观,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着重揭示语言背后的文化内容。只有将文化和意识融为一体,学生产生根深蒂固的文化价值观,才能把汉文化与汉语推向全世界。

三、滇池学院汉语教育的战略改革思考

1.积极实施语言教育“走出去”

云南在国家战略中的新定位,不仅是国家放开的“桥头堡”,更要建成东南亚、南亚的辐射中心。在这个过程中,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各国间各种层次的交流将会更加频繁,汉语人才需求量与日俱增,文化教育交流将是未来这一区域内重要战略工程。在这种大的趋势下,滇池学院的汉语教学,需要积极走在前列,而不能继续以一种跟随者、模仿者的姿态,跟随在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之后,而是需要发挥学院的体制优势,积极研究东南亚、南亚国家语言体系,为中国企业走向东南亚、南亚国家提供语言人才资源。这就要求我们积极与东南亚国家教育机构的交流和联系,走“引进来”和“走出去”相互结合的教育途径,即要积极与东南亚国家局教育机构交流和联系,扩大对东南亚国家的招生规模,同时积极向这些国家输出汉语人才。

笔者认为,滇池学院对此可以与东南亚一些国家签订一系列实习、培养合作协议,通过定期互派留学生、联合培养、学历互认的形式,强化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发展,将中文教师派到东南亚国家任教。

2.积极提升云南民族语言、方言研究水平

云南作为一个多民族省份,民族语言研究的环境得天独厚,而当前云南民族语言研究主要是以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为主导。笔者个人认为云南民族语言研究的空间还很大,滇池学院当前语言研究还比较薄弱,这是短板。从长远看,云南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及研究对云南的发展乃至滇池学院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在学习和借鉴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的经验基础上,力争能够开创出滇池学院民族语言研究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在云南多民族语言的研究中,发出滇池学院的声音。

具体来看,要提升研究水平,当前的主要抓手是要加大社会实践以及田野调查的力度。就拿“社会语言学”这门课来说,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按目前的教学资源和条件,并不能把将理论运用到实践。而田野调查能够获得更真实、更准确的语言资料,能够获取更为广泛、更有价值的语料,另外,还能获取大量的语言社会功能方面的材料,这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的任务。这些情况和特点,如果不深入其境做实地调查,只使用二手资料,是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的,也就无法提高水平。滇池学院的语言教学及语言研究在这一块依然处于空白。

同样,就“现代汉语”这门课来说,云南是一个具有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特点的边疆地区。因此,云南全省具有丰富的语言资源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我们进行民族语言研究和现代汉语方言教学研究所需语料的重要来源。立足于这一宏观背景,以滇院为基点,在现代汉语教学内容上,笔者认为可以立足于学科的交叉性、时代性,重点吸取心理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以及人类学等其他学科的内容;注重在进行汉语理论分析的时候,老师需要运用与时代、生活等有关的、具有代表性的语料作为支撑,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专业素养;要打破以前现代汉语教学内容的“固式(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引入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要把课堂知识传授与学生课外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3.要积极参与云南民族文化的开发

云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25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具有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如前所述,汉语的教育离不开文化,离不开传统文化。而当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今后要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推动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结出硕果。在这种大的环境下,民族文化不仅成为云南的名片、形象和品牌,而且正逐步成为云南省经济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随之而来的是,云南民族文化研究和传承的人才将会成为社会需求新方向。

所以,在滇池学院的学科建设上,人才培养上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紧跟政策导向,积极为云南文化大省的建设贡献力量。另外,滇院可以加大两个假期学生社会实践的力度,设置专项调研资金,指派专人领队带领学生到全省各地各乡镇进行实习调研,脚踏实地开展民族语言研究、民族文化研究、少数民族民俗研究等,积极将云南民族文化的开发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于晓日.高校对外汉语教育的若干思考[J].江苏高教,2013(1).

[2]骆小所.文化与语言[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3]刘珣.也论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及其科学定位[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1).

[4]李禄宁.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人才体系建设[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1).

[5]张公瑾.文化语言学发凡[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注释】

[1]作者简介:王维佳,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社会语言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