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际吸引的社会学和方法论探索

人际吸引的社会学和方法论探索

时间:2022-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梅奥主持和组织一批专家对美国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调研,结果表明:人际吸引是社会“非正式组织”形成的人类学动因。梅奥的调查,被称为“霍桑实验”,这一成果,在社会学、管理学中有广泛影响。在探索社会学、组织学中,研究人际吸引,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三、人际吸引的社会学和方法论探索

考察人际吸引的机理和表现,对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探索,都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易经·同人卦》中就考察了“同人于门、同人于宗、同人于郊”,组织队伍,运作大事业的原理,并且指出靠人际吸引,组织起志同道合的人,可以克服艰难险阻,完成伟大任务,即“利涉大川”、“能通天下之志”。《孙子兵法》中讲为将之道,要有人格魅力,要靠“智、信、仁、勇、严”管理军队,使人民团结,“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这样的将军,是“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人际吸引是社会认同的基础,它有助于全社会建立共同的文化心理,共同的审美情趣,共同的风化礼俗,共同的地域文化和社会文化,更有助于当今建立和谐社会。在一定意义上说,和谐社会就是人人互相认同的社会,多民族的和谐社会,就是各民族彼此文化认同的社会。

在社会组织学中,人际吸引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德国组织学家马克斯·韦伯以及亨利·法约尔等,都通过研究认为,人际吸引是进行组织的动力和原因。靠人际吸引进行组织,比单纯靠权力强迫人服从要高明,因为人际吸引的凝聚力可以使人心悦诚服、死心塌地、不怀异心异志。法约尔强调指出:靠人际吸引建立的组织可以有效地减少组织内耗,使人际关系易于协同,人际间也容易沟通,从而可以和谐内部,提高功效,更重要的是可以使组织成员心情愉悦,生活得欢乐而有意义。

澳大利亚的埃尔顿·梅奥认为:人际吸引在人类行为学中有重要价值,这种吸引的力量,在一定条件下,远远超出权力和权威的力量。它可以使人自觉自愿地聚集在一起,协同动作,和谐完成某些社会功能。梅奥主持和组织一批专家对美国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调研,结果表明:人际吸引是社会“非正式组织”形成的人类学动因。这种“非正式组织”在任何有人群的地方都普遍存在。“非正式组织”往往会和社会权力组织相对抗,并在功能上会和社会权力组织相抗衡。梅奥的调查,被称为“霍桑实验”,这一成果,在社会学、管理学中有广泛影响。他还证明:靠人际吸引建立的“非正式组织”是内耗最小、效率最高的组织。特别是梅奥提出著名的“梅奥八条”,对积极有效地管理好“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和谐二者关系,使之有利于社会进步并提高管理效率有重要启示。无独有偶,梅奥的理论,与耗散结构、协同学、超循环理论等自组织理论,有着极其相似的内容和结论,与当代复杂性研究的一切积极成果都是相通的。事实上,世界上一切自组织的成果都是吸引的表达,一切斗争与对抗都是排斥的彰显,所以,吸引与排斥的古老范畴,将不断赋予现代内容。但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能追溯到比吸引与排斥相互作用更远的地方”[1],“宇宙中一切吸引运动和一切排斥运动一定相互平衡”[2],“一切吸引的总和等于一切排斥的总和”[3]。在人类社会领域,人际吸引必以人际排斥相补充。吸引的愉悦使志同道合者结盟,排斥的烦恼使离心离德者分崩离析。

在探索社会学、组织学中,研究人际吸引,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如,吸引的亲和力大小的量表研究,人际吸引的远程力和进程力的转化等。研究发现:人际吸引力有“远程加强”和“渐进排斥”的现象。同时发现,人际吸引力表现为多层次多类型的差异,探索这些差异是认识不同组织的基础,把握和利用人际吸引的同一与差异,对伦理学研究、对管理学与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1]王德胜、杜中臣:《自然哲学范畴》,沈阳出版社,2002年,第132-147页。

[2]王德胜:《普通管理学》,北师大出版社,2004年,第195-203页。

[3]王德胜、宋洁:《孙子兵法》,中华工商联出版社,2008年,第1-5页。

[4]王德胜、宋洁:《易经》,北京出版社,2005年,第4-12页、第134-138页、第55-58页。

[5]王德胜:《化学方法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34-238页。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注释】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第55页。

[2]同上,第5页。

[3]同上,第22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