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学: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心理学: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9-2 人际交往中熟悉与态度关系图美国心理学家伯恩所做的研究发现,在人们不了解他人的情况下,观点是否一致高度决定着人们对他人的喜欢程度。研究表明,当交往双方社会地位接近或平等、社会角色作用相同时,如通常的友谊关系,决定人际吸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相似性。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外貌魅力会引发明显的晕轮效应,使人们在心理上对美貌的人的其他方面,也倾向于作出积极的评价。
人际吸引_美容消费心理学

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怎样才能被别人接纳和喜爱,是一个古老而有生命力的问题。

人究竟为什么喜欢别人或为别人所喜欢呢?从心理学家们广泛而深入研究可以发现,熟悉、相似态度和互补需求、令人赏心悦目的仪表风度、令人愉快或崇拜的个性品质、令人信服或羡慕的学识才能,都是产生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

(一)熟悉

熟悉引起喜欢。美国心理学家扎琼克(R.B.Zajonc)以人的照片为研究素材,发现一个人的照片被呈现次数越多,被试者对他越熟悉,被试者越倾向于喜欢照片上的人。他又以无意义音节和中文字(对西方不解中文的人而言,中文是无意义的)为研究素材,也得出了这个结论。许多研究还证明,不仅熟悉会增加人们对事物的喜爱,那些没有有意注意的对象的重复出现,也可以使人产生更为积极的体验。对于经常一起参加某项活动的人,尽管你完全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和情况,你也倾向于越来越喜欢他们,日久生情就是这种现象的反映。

熟悉不是影响喜欢的唯一变量。所接触对象的性质,也影响着人们喜欢的程度。许多研究者的研究也发现,如果被试者发现,别人对某一事物的态度与自己相同,则熟悉会增加喜欢的水平。如果被试者知道,别人对某一事物的态度与自己不同,则熟悉不影响喜欢的程度。心理学家波尔曼(D.Perlman)等人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他们选择三种类型的人的照片作为研究素材。一类为正面人物,如科学家或牧师,一类是穿着运动服的中性人物,另一类则是反面人物。仍然考察照片呈现次数(熟悉水平的实验操作)与被试者对正面与中性对象的喜欢水平。对于反面对象,却没有这种效应(图9-2)。

(二)态度相似与需求互补

日常生活中,各种情况的相似,能引起程度不同的人际吸引效应。共同的态度、信仰、价值观和兴趣,共同的语言、种族、国籍、出生地,共同的民族、文化、宗教背景,共同的教育水平、年龄、职业、社会阶层,乃至共同的身体特征,如身高、体重以及居住地等,都能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程度地增加人们的相互吸引,其中共同的态度和观点影响更大。

图9-2 人际交往中熟悉与态度关系图

美国心理学家伯恩(D.Byrne)所做的研究发现,在人们不了解他人的情况下,观点是否一致高度决定着人们对他人的喜欢程度。伯恩先了解被试者对于一些事物的看法。几周后给被试者一些其他人的情况的材料。材料将有些人的态度与观点描述得与被试者非常相近,将另一些人描述得与被试者相去甚远。结果发现,描述的相似性决定了被试者对别人的喜欢以及是否选择别人作为自己的工作伙伴。为什么相似导致吸引呢?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人们愿意与自己相似的人交往,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似使人们更加相互理解,有共同语言。比如美容企业中的老乡和校友之间往往多一层亲近感,因为共同的成长背景使他们多了很多共同语言。

第二,相似的人可以为个体的信仰和态度提供支持。心理学家阿龙森(E.Aronson)提出,之所以观点相似对人际吸引影响很大,在于当人们发现别人的观点与自己相近时,会造成“我是正确的”这样一种奖励结果,从而使人更喜欢与自己意见相同或相近的人。而别人与自己观念不同,会提醒自己可能是错误的。这可能是一种惩罚。因而人们不喜欢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由此可见,态度相似者为个体提供了社会证实的作用,使之感到自己不是孤立的而是社会支持的,所以志同道合更容易成为知己。

第三,人们以为自己相似的人会喜欢自己。因为人们倾向于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所以想当然认为同此心,心同此理,觉得他们也会喜欢自己,这样形成了人际吸引的良性循环。

研究表明,当交往双方的需要和满足时途径正好形成互补关系时,双方之间的喜爱程度也会增加。最典型的是婚姻关系的缔结。一个支配型的男人娶一个依赖型的妻子,一个喜欢控制人的泼辣女人与一个被动型不愿做决定的沉默丈夫结为夫妇等都属于这种情况。支配型的男人与支配型的女人是很难做一对平和夫妻的。互补的另一种情况是他人的某一特点满足了个人的理想,从而增加了他对这个人喜欢的程度。表面上,互补与相似是矛盾的,但是,如果两者态度与价值观一致,就可以产生协同作用。例如一个团队中外向型和内敛型两种个性迥异的人却能够互相支持,就在于他们能够忠于一种信念,追求同一目标。研究表明,当交往双方社会地位接近或平等、社会角色作用相同时,如通常的友谊关系,决定人际吸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相似性。另一方面,当涉及人际吸引中最关键因素或社会角色相互对应时,互补就成了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如一个依赖型的人需要支配型人的引导的时候,如领导与服从的关系时,互补就变得比相似重要。

(三)仪表风度

人际吸引的第一要素就是外在的吸引力,一个人的长相、气度、风度、仪表、穿着打扮等,都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同时,仪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知识修养、审美情趣等。特别是我们美容行业内的从业人员就更应该注意仪表风度。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外貌魅力会引发明显的晕轮效应,使人们在心理上对美貌的人的其他方面,也倾向于作出积极的评价。对于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美国学者梅拉比安(Mehrabian Albert)等提出“7/38/55”定律:信息的全部表达=7%的语调+38%的声音+55%的外表,即人与人之间沟通交往取决于视觉、声音和语言,人们对于一个人的看法有高达55%的比重取决于视觉部分,也就是外表;38%取决于声音的部分,包括辅助表达的口气等,只有7%取决于语言,也就是谈话的内容。该研究显示,外表的吸引力的确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陌生人见面时,对于彼此的第一印象里,外貌往往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人际交往筛选的第一关。

(四)个性品质

研究表明人们在所喜欢的个性品质可以看到,“真诚”、“诚实”、“可信”放在最高的位置上,而在最低位置上的是“说谎”、“装假”和“不真实”。其实都与真诚有关。可见,一个人要想吸引别人、赢得别人,与别人保持良好的交往,真诚是必须具有的品质。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会使个体体验到真实友好的情感,人际关系自然向纵深方面发展。

(五)学识能力

个人具有与众不同的学识才华,这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因为这会令人产生钦佩和倾慕感。但是实际中人们对有能力的人的态度往往出人意料。表面上似乎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能力越高、越完善,就越能受到欢迎。但是研究结果却并非如此。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E.Aronson)曾做过一个实验,呈现的四个被试者是四种人:①才能出众又犯了错误的人;②才能出众而未犯错误的人;③才能平庸而犯了错误的人;④才能平庸而未犯错误的人。得出的结论是:才能出众但又犯了错误的人被评价为最有吸引力的,才能出众而未犯错误的完美者吸引力居第二,平庸没有错误的人吸引力居第三,这一实验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即一个才能出众但偶然有点错误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比没有错误的人更令人感到亲切,受人欢迎。这是因为一方面每人都希望自己周围的人有才能,有一个令人愉快的人际关系圈,但如果别人的才能使自己可望而不可即,则会产生心理压力。才能与被人喜欢的程度成的程度成正比,超出这个范围,可能会产生逃避或者拒绝,任何一个人都不愿意选择一个总是反衬出自己无能和低劣的对象去喜欢。后来心理学家称这一现象为“犯错误效应”。这种现象意味着人们对喜欢对象的选择,会受到他自我价值保护心理的影响。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类似的现象,有的自我感觉很优秀,把自己包裹的很严,毫无破绽,这样做自己不仅很累,而且未必会受到欢迎。但心理学家进一步研究还揭示,“犯错误效应”与接受者的性别角色、学识才能水平以及自尊心有关。在性别方面,男性更喜爱犯了错误又才能出众的男性,而女性则是更喜欢能力出众而没有错误的人。有些小缺点而学识才能卓著的人对两种人缺乏吸引力,一种是能力差且自尊心低的人,另一种是能力强而且自尊心也强的人。前者对具有高深学识才干者崇拜的,并且可以产生晕轮效应,认为他是完美无缺的,如果发现有缺点,就像眼中的沙子,难以容忍;后者是能力强而且自尊心也强的人,他们对才能出众却连一点小缺点也不注意克服的人感到失望,认为不值得自己崇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