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见脱发证型治析
【案例1】 江某,男,32岁。1979年9月23日初诊。脱发半年,几将落尽,虽鬓枕处尚存少许纤丝之黄发,但一触即掉。形瘦神疲,头皮干燥不泽,唇颧嫩艳,低热不退(体温38℃左右),五心烦热,纳少便溏,四肢倦怠,失眠;口干不甚引饮,溲淡黄。无遗精腰酸、耳鸣目涩之象,舌淡红少苔,脉虚细濡数。检视所服之方,非滋肾填精即养血益气或通窍活络之品。无效之理,非药不尽剂,也非阴无亏损,此乃脾土之营阴不足,中焦运化失司,气血化源告竭,营阴不能敷布,发乏滋沃,久必枯脱无疑。亟拟大补脾阴以运中州,滋沃燥土以润禾根之品为宜。
[处方]淮山药60g,生地60g,莲子16g,麦冬16g,生谷芽20g,生白术10g,干姜1.5g,甘草6g。5剂。
[二诊]低热退,大便实,口中和,食欲增,头皮已不甚干燥。此燥土得润,阴有回复之望。治予前方加黄精20g。7剂。
[三诊]连日来头皮微微作痒,并见稀疏之茸发新生,患者甚喜,精神大振。药合病机,守方再服。拟原方去谷芽,加百合15g,南沙参30g。7剂。再冀肺金得润,水津四布,有如甘霖之普降,枯禾备受润泽。
[四诊]继二诊之后,茸茸之发日益增多,病至如此,愈期可望矣,原方再进7剂。
[五诊]半年之脱发,现已基本新生,燥土得沃,新发重生,天人同理,验之有征。前方去干姜,加太子参15g,服7剂以资巩固善后。
【案例2】 费某,女,31岁。1983年6月13日初诊。3月前因纠纷争端,受人欺凌辱骂之后,气愤至极,遂沉默寡言,脘腹痞闷,胸胁胀满,太息嗳气,饮食锐减;头顶微痛,失眠多梦;两颊有浅褐色印斑,口干微苦,便结如珠。经行愆期,量少色紫,随之一根根乌黑之发由头顶开始脱落。来诊时头顶已光秃无发,且有向下发展趋势,舌淡暗苔薄白,脉弦细涩。细想脱发之由,殆肝郁气滞,木失条达之性,气血失于流畅,肝脉络巅,故头顶之发先落,治当疏肝解郁以达本性,并劝其移情易性以畅胸怀。
[处方]白蒺藜16g,玫瑰花10g,月季花10g,夏枯草10g,制香附6g,生麦芽30g,合欢皮30g,郁李仁20g,川芎10g,5剂。
[二诊]巅痛消除,胸胁舒适,便畅食增,前方似无不合,原方再进7剂。
[三诊]半月来,未脱之发已停脱落,巅顶先脱之处亦有纤毛再生。患者心情开朗,数月怫郁之情亦渐开达,其他诸症已愈大半。可见木郁一伸,气血冲和。原方加养血和营之品,以助新生之资。
[处方]潼、白蒺藜各10g,夏枯草10g,制首乌15g,当归10g,白芍10g,桑葚18g,枸杞10g,玫瑰花6g,火麻仁10g,制香附6g。10剂。
[四诊]巅发出齐,色乌如旧。诸症冰释,患者喜出望外,要求再服数剂以促全功。原方又取十剂。
【案例3】 刘某,女,14岁。1982年11月16日初诊。右膝漫肿不红,疼痛异常,不能步履已历四十余日。同侧大小腿已萎细肌松,面色黧黑,头发稀疏近秃,目眶下陷,终日洒淅恶寒,重被加盖,亦感寒冷。经消炎抗菌药物治疗1月,未见好转。来诊时也是大衣外裹,头扎围巾。右膝肿胀欠温,四肢厥冷,形瘦,神情极度疲乏。舌淡、苔薄白,脉沉迟细而无力。肾阳式微,元气大衰,阴寒久羁,筋脉失煦。此乃“鹤膝风”也。亟拟温肾回阳以复命门之真火,散寒利湿以撤经筋之冰伏。
[处方]熟地20g,鹿角胶10g(另炖),制附片10g(先煎),炮姜6g,白芥子6g,麻黄3g,肉桂4.5g,苍术10g,淮牛膝12g,3剂。
[二诊]药后膝痛大减,畏寒之象也无以前之甚。既效之方,无庸更张,原方再进7剂。
[三诊]右膝之肿痛消除殆尽,已能下榻步履数步,面色转华,四肢亦温。更奇怪的是,患儿脱落将尽的头发已有新生。细询之,方知得病二旬时,即见头发逐渐脱落,来诊时所剩无几,因求治膝病心切,未言脱发之苦衷。岂知一法而二病能愈,竟出乎意料。原方加生地10g,服10剂。
[四诊]膝痛已愈,新发逐日增多,上方去白芥子、麻黄、苍术,加当归10g,黄芪15g,服10剂善后。
【案例4】 陈某,男,40岁。1983年8月18日初诊。脱发八月,经治乏效。头皮秃亮虚浮微肿,头发稀疏可数,残丝一触即落,神疲倦怠,四肢无力微肿,面晦且垢,显露臃肿不灵之神态。脘腹胀满,饮食欠香,便溏溲清,舌淡润且胖,苔白滑,脉濡缓。脾虚水湿中阻,浸溢肌肤,上泛头面,发遭其累。法当健脾利湿佐以通络活血之品。
[处方]茯苓60g,白术40g,泽泻40g,藕节20g。5剂。
[二诊]药后身感轻松,发落已止,头皮之虚浮微肿消退,脘次舒泰。原方再服5剂。
[三诊]细发渐生,面转红润,食增便实,前方小其量再服10剂。
识证体会:脱发之疾虽为无关生命的小恙,如失治误治,将成终身之遗憾。患此疾者,不仅影响美容,且给精神上带来莫大的痛苦,青年男女更是焦愁万分。余遇此疾甚多,运用滋阴养血,补肝益肾,通窍活血诸法,有效有不效者。面对脱发患者,余并未气馁,并清楚地认识到无效之例,并非不治之症,大多为辨证未精,方药错投。虽为小恙,也得勤求古训,穷究原委,或有可愈之望。通过上述四案的列举,我们清楚地看到,脱发之病除按一般的分型论治外,尚有一些少见的证型。如:
脾虚土燥型:脾为阴土,润则长养脏腑。脾阴不足,土失濡润,则四肢百骸,筋脉皮毛等均乏滋养,头发焉能无损?万物皆赖土润以生。故唐容川在《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中说:“土湿则滋生万物,脾润则长养脏腑……脾土以湿化气。”案例1之脱发即为土燥阴虚,津不敷布,如同久燥之赤地,禾无水湿之滋润,岂有不枯萎衰败之理。故宗唐氏之理,仿吴师朗之法,选用大剂滋补脾阴之品而奏效。方中辛热之干姜,乃反佐其间,既可防阴柔之药有阻遏脾阳之弊,又有协同养阴之品共起阳运阴布之用,故并行而不悖也。
水湿浸渍型:“土湿则滋生万物”,是与土燥相对而言的。若水湿之邪久渍土地,万物岂有不衰而丧生者?案例4乃脾虚水湿久潴,浸溢肌肤,上泛头面,发失气血之荣养,独遭水湿之侵蚀,时暂为害不甚,日久不脱何待?正如久涝之禾苗,未有不亡者。岳美中在“一味茯苓饮治发秃案”条下说:“发秃的形成多因水气上泛巅顶,侵蚀其根,使发根腐而枯落。”可见水湿浸渍型早已出现于临床,救治之理,当以健脾利水贯彻绐终。配伍藕节乃借其逐瘀活血之力以疏通被水湿久渍之脉络。案例1、案例4虽同为脱发,又均是脾土病变,但一为土燥阴虚,一为脾虚水湿,机制截然不同,若互易方药,其误立见。
气血郁滞型:情志怫郁,肝失疏泄。气血郁滞之人,变生诸疾,令人莫测。正如朱丹溪尝谓:“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案例2情志怫郁为因,头发脱落是果,乃气血郁滞的又一变证,处方用药谨拟轻疏流通之品,使郁解木达,遂其条达之性,并辅劝慰患者移情易性之语,亦有助于郁解志悦之功,俟木郁一达,则气血冲和,郁久无荣之毛发顿获甘露之滋养,故未脱者停落,已脱者可生。
阴寒凝结型:案三之脱发虽为无意得效,但其阳虚阴凝之症昭然若揭。窃思阳虚阴凝,脉络闭阻,发失气血之温养,如同严寒残冬,生机冰伏,必待春回大地,东风解冻,万物方可生机盎然。此例非大剂温阳散寒的阳和汤加味必不为功。如若不加辨证,仍按常法投以滋阴养血,活血通络之品,效从何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