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护理心理学的发展

护理心理学的发展

时间:2022-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生理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是当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取向。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主张用信息加工、综合整体的观点研究人的复杂认知过程,1967年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这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学派的成熟。心理学和护理学的发展都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护理心理学的历史更为短暂。她认为护理工作者应该是品质高尚的人,应该是人类健康的使者,护理工作者应该具备心理学知识,能满足病人的需求等。

第二节 护理心理学的发展

一、古代心理学的发展

中国古代许多哲学家、教育家和医学家的著作中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礼记》中提出七情说,指出人类情绪的基本形式包括喜、怒、哀、惧、爱、恶、欲。著名思想家荀子在《天论》中提出“形具而神生”,认为精神现象是依赖形体而存在的,进一步说明心理与生理的相互关系。宋代的理学家程颢重视学习的作用,认为人的智力、性格、道德品质基本上是在幼年期形成的。清代医生王清任提出“脑髓说”,认为人的感觉和记忆是脑的功能,而不是心脏的功能,对科学地认识人的心理活动有重要意义。

在西方也有很多关于心理的论述。阿尔克美恩提出“人体是小宇宙”的观点。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在《论人的本性》等著作中提出了“脑是心理的器官”、“人体含四液”学说。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著《论灵魂》是西方心理学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对灵魂的实质、灵魂与身体的关系、灵魂的种类和功能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法国著名哲学家、科学家笛卡儿认为灵魂与身体有密切的关系,认为某些心理现象离不开身体的活动,他还相信“天赋观念”,即人的某些观念不是由经验产生的,而是人的先天组织所赋予的。而英国哲学家洛克则认为人的心灵像一张白纸,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从后天经验中获得的。法国哲学家哈特莱强调感觉在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并认为它的源泉是客观世界。19世纪中叶,实验生理学特别是神经系统生理学和感官生理学的发展,对心理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产生重要的影响。1840年,德国人雷蒙德发现了神经冲动的电现象。1850年,赫尔姆霍茨测量了神经的传导速度,这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测量反应时应用方法的基础。1861年,法国布洛卡发现严重的失语症与大脑左侧额叶部分组织的病变有关,从而确定了语言运动区(布洛卡区)的位置。1869年,英国神经学家杰克逊提出了大脑皮层的基本功能界线:中央沟前的大脑皮层负责运动,中央沟后的大脑皮层负责感觉。1870年,德国生理学家弗里茨和希兹用电刺激法研究大脑功能,发现动物的运动性行为是由大脑额叶的某个区域支配的。这些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大脑功能分区的认识,而且为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生理机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二、现代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标志着心理学真正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此后,大批的哲学家、生理学家、医学家、教育学家,分别按照各自的理论对心理现象进行研究,最终形成了20世纪初心理学百家争鸣、学派林立的局面,科学心理学的发展也遍及欧美各国,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学派如下。

(一)构造主义学派

构造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创始人是德国的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还有铁钦纳。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方法。

(二)机能主义学派

机能主义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代表人物还有杜威。机能主义学派也主张研究意识,认为意识是连续的和有选择性的,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认为意识的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三)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产生于1900年,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潜意识现象,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认为人类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

知识链接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问题

用生理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是当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取向。采用这种研究取向的心理科学家关心心理与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把生理学看成描述和解释心理功能的基本手段,认为高级心理功能(知觉、记忆、注意、语言、思维和情绪等)和生理功能,特别是脑的功能有密切关系。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有:①脑功能定位,即不同的心理功能是由哪些脑区来完成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②心理免疫学,即人的思想和情感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四)行为主义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产生于1913年,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可以观察的事件即行为,不应该是意识;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实验方法,反对内省方法。

(五)格式塔心理学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学派产生于1912年,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墨。格式塔心理学学派是在批判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现象的结构性和整体性,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

(六)人本主义学派

人本主义学派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马斯洛。人本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必须说明人的本质,研究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反对行为主义只研究外显行为,也反对精神分析只研究人的潜意识。

(七)认知心理学学派

认知心理学学派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认知心理学以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他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提示了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该学派主张将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环境的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的因素,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它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影响人类行为的。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主张用信息加工、综合整体的观点研究人的复杂认知过程,1967年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这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学派的成熟。

三、护理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学和护理学的发展都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护理心理学的历史更为短暂。最早提出心理护理的是护理学的先驱——南丁格尔,她针对传统护理观念的弊端,根据对护理工作的独到见解,创立了全新的护理观念,认为各种各样的人,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等不同,所患疾病与病情也不同,要使千差万别的人都达到治疗或康复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她提出护理工作者必须“区分护理病人与护理疾病之间的差别,着眼于整体的人”。她认为护理工作者应该是品质高尚的人,应该是人类健康的使者,护理工作者应该具备心理学知识,能满足病人的需求等。

继南丁格尔之后,一些专家学者逐渐认识到加强病人的健康教育以及让病人保持生理和心理平衡的重要意义。他们先后提出:护理包括“加强健康教育,包括病人及其环境、家庭、社会的保障”;护理是给需要的人们“提供解除压力的技术,使其恢复原有的自我平衡”;护理就是“帮助”等新型护理观念。这些改变了护理学领域只重视技术操作的状况。美国的护理学家率先提出了“护理程序”概念,以“应重视人是一个整体,除生理因素以外,心理、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人的健康状态和康复程度”的新观点来重新认识护理工作的对象,进一步提出了“在疾病护理的同时,重视人的整体护理”的专业发展新目标。20世纪50年代末,以有利于人们心身健康的责任制护理开始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院付诸实践,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得到普遍推广。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目标,进一步推动了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学从而进入“以人的整体健康为中心”的发展阶段,护理心理学由此开始进入科学化的学科发展阶段。

在我国,1917年北京大学开设心理学课程,并首次建立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心理学进入科学的时代。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现东南大学)建立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1921年中华心理学会在南京正式成立,1922年中国第一个心理学杂志《心理》出版。新中国成立后,仅有少数医院有专职的医学心理学工作者从事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工作,个别医学院开设过相关课程。直到1958年,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成立了“医学心理学组”,心理学工作者联系医学实际,针对当时众多的神经衰弱病人开展以心理治疗为主的综合快速治疗获得显著疗效,但在“十年动乱”中,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都遭到严重的摧残。1976年,医学心理学工作才又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起来,且护理心理学开始作为医学心理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1979年,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1980年,在卫生部的督促和支持下,通过举办医学心理学师资培训班,全国许多医学院校逐步开设医学心理学课程,同时医学心理学也被纳入必修科目。1985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1995年11月,在中国科协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指导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护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创立。1996年,全国高等教育护理学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将护理心理学从医学心理学中分离出来,护理心理学成为护理学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这也标志了我国护理心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