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发展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同历史时期,学生的地位发生不同的变化。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我国教育领域的冲击,尤其是分团教学法、分组教学法、道尔顿制以及教育测量实验和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及“做中学”等理论和方法的影响,是我国传统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始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

不同历史时期,学生的地位发生不同的变化。古代的官方教育活动中,教师被视为知识的主宰者,享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和应对考试的机器。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我国教育领域的冲击,尤其是分团教学法、分组教学法、道尔顿制以及教育测量实验和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及“做中学”等理论和方法的影响,是我国传统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始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比如,《钦定蒙学堂章程》提出,教授学生,须循循善诱。道尔顿制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自由、合作”的原则,推崇学生学习不同教材,独立完成作业,尊重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陶行知将杜威的“做中学”的理论在中国的实验和创新,突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等等。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对学生的关注不够,依然更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宰地位,更重视知识的学习。20世纪60年代以后,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双基”教学目标,即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20世纪80年代中期,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将教学的基本原则改为“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但随着教育科学化尤其是标准化考试实验的推波助澜,我国的教育逐步走向应试化的发展道路,扼杀了学生的个体意识和创新精神,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培养。21世纪以来,我国课程改革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语文教学中突出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不只是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语文能力的发展,更主要是关注他们的品德、情意和人格的发展。2011年语文新课标进一步拓展了学生发展的内涵,加大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力度,还突出强调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做一个完美发展的人,而不只是一个知识的容器和学习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