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特殊情况下的复苏

特殊情况下的复苏

时间:2022-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CPR期间,每次开放气道时应检查患者口腔内有无异物,并以手指加以清除。因此对低体温患者,不应根据临床表现而错失抢救良机。若发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应立即电除颤1次,但应注意,低体温可能使电除颤、药物复苏无效。应尽快从水中救出淹溺者,并立即实施CPR,尤其是有效的人工呼吸。某些情况下,不必等待实验室结果即应开始治疗威胁生命的电解质异常。

第四节 特殊情况下的复苏

(一)气道异物梗阻

气道异物梗阻主要由不可压缩的硬物所致,成人多发生于进食时。正确识别气道异物梗阻是成功抢救的关键,应与晕厥、心脏病发作、癫痫及其他可能导致呼吸窘迫、紫绀、意识丧失的紧急情况相鉴别。

气道异物可引起程度不等的气道阻塞。如果患者出现换气不足和呼吸费力的征象,如咳嗽无声、紫绀、不能说话或呼吸、紧抓自己的喉部,抢救者应立即询问,若患者点头却不能发声,则进一步证实已发生十分严重的气道梗阻。

若气道梗阻轻微或患者症状较轻,可让患者用力咳嗽。如果患者症状加重,出现咳嗽停止、呼吸困难加重伴喘鸣、意识消失,则应立即呼救,努力解除梗阻。对有意识的成人,首选连续、快速腹部冲击法解除气道异物梗阻,若无效,依次考虑胸部冲击法、背部排击法,或联合应用以上三种方法。若患者过于肥胖或处于妊娠晚期,则应使用胸部冲击法解除梗阻。对无意识的气道异物梗阻患者,应置患者于平地,立即开始CPR,此时采用胸部冲击法能更有效解除气道异物梗阻。CPR期间,每次开放气道时应检查患者口腔内有无异物,并以手指加以清除。

(二)低体温

严重低体温(<30℃)会显著抑制身体机能,患者可能表现为临床死亡,但同时低温对脑等重要器官有保护作用,低温导致心跳停止的患者也可能恢复完整的神经系统功能。因此对低体温患者,不应根据临床表现而错失抢救良机。低体温患者常脉搏、呼吸频率变缓,因此最初对呼吸、脉搏评估的时间应适当延长(30~45s)。若无心跳停止,治疗以复温为主,但操作时应注意手法轻柔,以免诱发室颤,而一旦发现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开始CPR,同时开始复温。若发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应立即电除颤1次,但应注意,低体温可能使电除颤、药物复苏无效。因此对中心体温<30℃的心跳停止患者,治疗应以“复温+CPR”为主,当恢复中心体温>30℃,方考虑继续电除颤、药物复苏,用药间隔时间也必须适当延长。同样,低体温导致的心动过缓可能是生理性,不需要起搏治疗。

(三)淹溺

淹溺的主要危害是缺氧,缺氧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的因素。应尽快从水中救出淹溺者,并立即实施CPR,尤其是有效的人工呼吸。清理气道时,误吸的水不必强求清除。对怀疑合并创伤患者,应注意脊髓保护。CPR过程中应注意呕吐,防止胃内容物误吸。单个抢救者应在完成5个周期的CPR后再呼救。

(四)妊娠

对妊娠20周以上的心跳停止孕妇进行复苏,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和主动脉增加了复苏难度,同时复苏也直接威胁到子宫内的胎儿,使复苏面临双重困境。复苏首选体位为仰卧位,一名助手以手将子宫推向左侧,若复苏无效,可考虑采取左侧30°卧位,解除或缓解下腔静脉受压。基于同样考虑,外周静脉通道也不应建立在下肢。当实施无气管插管的人工通气时,应持续按压环状软骨以避免胃内容物反流。尽可能鉴别心跳停止的原因并处理。若常规复苏失败,可考虑紧急剖宫产解除下腔动静脉受压,尤其当胎儿有存活可能时,应争取在心跳停止后5min内剖宫产娩出胎儿,提高母体和胎儿存活率。

(五)电击和雷击

遭电击或雷击患者应尽快脱离危险环境(如除去电源),复苏应在安全环境中进行。对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患者应尽快实施CPR,发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应立即电除颤。患者可能出现体表及内脏损伤、烧伤,对广泛烧伤者,即便存在自主呼吸也应考虑尽早气管插管。输液应能维持足够的尿量,以排出组织损伤产物。

(六)哮喘

若哮喘导致心跳停止,除按哮喘发作处理外,应尽早行气管插管以便于通气,同时可降低误吸危险。机械通气应避免气道高压,可采取小潮气量、慢频率通气,适当缩短吸气时间、延长呼气时间,避免气胸形成。室颤的哮喘患者首次电除颤失败可能与胸壁阻抗增加有关,随后电除颤可考虑加大功率

(七)威胁生命的电解质异常

电解质异常通常与心血管急症相关,可引起或加快心脏停止,也影响复苏结果。某些情况下,不必等待实验室结果即应开始治疗威胁生命的电解质异常。

参考文献

[1]Dumas F,Grimaldi D,Zuber B,et al.Is Hypothermia After Cardiac Arrest Effective in Both Shockable and Nonshockable Patients?[J].Circulation,2011,123(8):877-88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