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脏按压复苏视频

心脏按压复苏视频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部位准确有助于防止损伤肋骨或脏器。如此反复进行,复苏操作中途换人,应在按压和吹气间隙进行,抢救中断时间不得超过5~7秒。心肺复苏有效的指标:①按压时,大动脉可扪及搏动,收缩压可维持60mmHg以上。酸中毒可诱发脑水肿,可导致心律失常和低血压甚至心跳呼吸骤停,必须及时纠正。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

从心脏停搏到细胞死亡的时间以脑细胞时间最短,因此维持脑细胞的有效血液灌注是心肺复苏的重点,故将“心肺复苏”扩展为“心肺脑复苏”,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阶段、后期阶段和复苏后处理。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时间,心脏停搏4分钟内开始初期复苏、8分钟内开始后期复苏出院率最高,此时间内如开始复苏可避免脑细胞死亡,心跳呼吸恢复后意识也能尽快恢复,否则预后不佳。

一、基础生命支持

基础生命支持又称现场急救,完整的基础生命支持包括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环三部分。

在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前,心前区迅速捶击可产生微弱电流,心脏可能转律。具体方法:抢救者右手握空心拳,小鱼际侧朝向患者胸壁,距胸壁高度20~25cm,垂直向下捶击心前区1~2次,力量适度。若心跳未恢复,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一)开放气道

1.呼救 一旦确定为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应立即呼叫他人前来协助抢救,如大声呼叫“救命”,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2.病人体位 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位(图5-2),病人的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两臂放于躯干两侧;若病人在软床上,其身下应垫硬木板,下肢抬高20°~30°,或直接在平地上进行心肺复苏。

img66

图5-2 放置仰卧位

3.畅通气道 病人意识丧失后下颌肌松弛,舌根后坠阻塞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进行人工呼吸的首要步骤。在去除病人口中的污物、呕吐物或义齿后按以下方法畅通气道:

img67

图5-3 仰面抬颌法

img68

图5-4 仰面抬颈法

(1)仰面抬颌法:施救者一手置于病人前额,手掌紧贴前额用力下压使头后仰,另一手食指和中指放在下颌骨近下颌角处,将下颌抬起(图5-3)。

(2)仰面抬颈法:救护者一手抬起病人颈部,另一手以小鱼际侧向下按压病人前额,使其头部后仰,颈部抬起(图5-4)。

(3)托下颌法:病人平卧,救护者双手同时托起双侧下颌角,使其头后仰。

开放气道应注意:①手指不要按压病人的颈前部、颌下等软组织,以防压迫气道。②不要使颈部过度伸展。③对有头、颈部外伤或可疑者,不应抬颈以免损伤脊髓。

(二)人工呼吸

畅通呼吸道、判定病人丧失自主呼吸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 是最快速有效的人工呼吸方法(图5-5)。步骤如下:

img69

图5-5 人工口对口呼吸

(1)病人仰卧位,松开衣领、裤带。

(2)救护者用仰面抬颌法开放病人气道,并用按压前额那只手的拇指、食指捏紧病人鼻孔,以防吹气时气体从鼻孔溢出。

(3)救护者深吸一口气,屏气,双唇包住患者口部(不留空隙),用力吹气,吹气量为500~800ml,吹气毕,松开口鼻。吹气时间约占人工呼吸周期的1/3,吹气的同时,观察患者胸廓起伏,且呼气时听到或感到有气体逸出即为有效指标。

(4)频率要求:成人14~16次/分,儿童18~20次/分,婴幼儿30~40次/分。

2.口对鼻人工呼吸 适用于口腔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的患者。抢救者一手将患者口唇紧闭,深吸一口气,双唇包住患者鼻部吹气,吹气时必须用力克服气道阻力,并观察胸廓起伏程度。注意抢救开始时先连续吹气两口,以扩张萎陷的肺,并可以检验气道开放的效果。

(三)人工循环

1.胸外心脏按压术 建立人工循环的方法有胸外和胸内两种,现场急救中主要应用胸外心脏按压术。

(1)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用中、示指触及肋下缘后向上滑动到剑突,再向上移动二横指定位(图5-6、图5-7)。部位准确有助于防止损伤肋骨或脏器。

img70

图5-6 胸外心脏按压解剖示意图

img71

图5-7 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部位

img72

图5-8 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手法和姿势

(2)按压手法:抢救者站立或跪于患者一侧,左手掌根部置于患者按压部位,右手掌叠压在左手手背上,手指均向上方翘起,双肘关节伸直,利用身体重量,通过双臂垂直用力按压胸骨,然后双手迅速放松且手掌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图5-8)。按压深度维持胸骨下陷4~5cm;若为小儿,用一手掌按压即可;若为婴幼儿,则用拇指或2~3个手指即可。

(3)按压频率:80~100次/分。

注意:双手迅速放松时,抢救者手掌不能离开按压部位,以免造成错位。

2.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同步进行时 单人操作要求在按压前先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后再做胸外心脏按压15次,即按2∶15的比例;双人操作则要求一人先做1次口对口人工呼吸,另一人同步做5次胸外按压,即按1∶5的比例。如此反复进行,复苏操作中途换人,应在按压和吹气间隙进行,抢救中断时间不得超过5~7秒。

3.观察心肺复苏是否有效 复苏过程中,要始终观察患者的心跳、呼吸及意识恢复情况。

心肺复苏有效的指标:①按压时,大动脉可扪及搏动,收缩压可维持60mmHg以上。②面色、口唇、甲床及皮肤等色泽转红。③散大的瞳孔出现缩小。④吹气时胸廓上抬,可听到肺泡呼吸音或出现自主呼吸。⑤意识逐渐恢复,昏迷变浅,可出现反射或挣扎。⑥泌尿功能恢复。⑦心电图波形有改变等。

二、进一步生命支持

在基础生命支持的基础上应用辅助技术和设备,建立和维持有效的通气和血液循环,识别和治疗心律失常,改善并保持心肺功能,及时治疗原发病,是进一步生命支持的主要内容,是心跳骤停抢救的第二个阶段,具体包括呼吸支持、循环支持和复苏用药。

(一)呼吸道管理

1.气道控制 气道控制的本质是通过各种手段使病人的气道保持通畅,为机械呼吸创造条件,如通气管(口咽或鼻咽)、气管插管、气管造口术、环甲膜穿刺术等方法均可采用。

2.呼吸器应用 通畅的呼吸道建立后应立即给病人进行机械辅助呼吸。

(1)简易呼吸器法:连接输氧管以提高氧气输入的浓度。

(2)机械呼吸:呼吸机正压通气可以减少呼吸道死腔,调节合适的呼吸参数可使机械通气最有效。

(3)纠正酸碱失衡:呼吸循环停止后,可以发生混合性的酸中毒。酸中毒可诱发脑水肿,可导致心律失常和低血压甚至心跳呼吸骤停,必须及时纠正。呼吸性酸中毒主要通过建立有效的人工呼吸来纠正,对代谢性酸中毒则综合运用呼吸支持和药物来纠正,一方面迅速采用恰当模式通气;另一方面静脉应用碳酸氢钠以纠正重要器官的酸中毒。

3.护理

(1)观察有无酸碱失衡:呼吸循环停止后发生酸碱失衡,需要针对性处理。

(2)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根据病人的病情调节呼吸频率参数,注意吸入气体的湿化,防止痰液和气道分泌物干结堵塞。

(3)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4)气管切开的护理:观察导管有无阻塞、连接是否紧密、气管切开局部有无皮下气肿等,每天消毒更换敷料,预防感染。

(二)循环支持

1.建立有效静脉通路 心肺复苏后的病人,宜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一条可以选用静脉留置针进行中心静脉穿刺,这样,既可以保证迅速补充血容量,又可及时使用各种急救药物。

2.心脏复律 突然的心跳骤停前往往存在心室纤颤,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病人进行电除颤复律最有效。

3.护理措施

(1)持续心电监护:病人的心律在复苏后初期并不是很稳定,持续的心电监护能及早发现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致死性心律失常,及时处理有助于改善预后。

(2)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脉搏心率和血压,当脉压差小于35.4mmHg时,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3)末梢循环观察:如病人肢体湿冷,皮肤、口唇和指甲发绀,末梢血管萎陷,则提示循环血量不足。

(三)药物治疗

1.给药途径 首选肘前静脉、气管、心内注射途径。

2.应用药物

(1)肾上腺素:是心脏复苏中最常用、最有效的药物。其机理是兴奋α受体,收缩外周血管,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压,恢复已停跳心脏的心电活动(心脏复跳首选药物),可使心室纤颤由细颤转为粗颤。标准剂量为1mg,必要时3~5分钟重复应用。近年来主张早期、大剂量、连续给药,按0.1mg/kg体重给药,总量小于0.2mg/kg体重。

(2)利多卡因:纠正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等心律失常,提高室颤和电除颤阈值,首次量为1~1.5mg/kg体重静注,追加量0.5~1.5mg/kg体重,8~10分钟重复应用,总量小于3mg/kg体重。

(3)阿托品:降低心脏迷走神经张力,增强窦房结兴奋性,加快房室传导。心跳停止者静脉应用1mg,3~5分钟重复,心动过缓者剂量0.5mg,使心率达60次/分钟以上。

(4)碳酸氢钠:呼吸循环停止后,可以发生混合性的酸中毒。早期以呼吸性为主,充分通气即可纠正,组织的低血流灌注形成酸血症,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应考虑用碱性药予以纠正。

(5)其他:如钙剂、胺碘酮、血管加压素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