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梭形芽孢杆菌性肌坏死(气性坏疽)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孢杆菌所引起,病变主要是肌肉广泛坏死,通常发生于开放性骨折,深部肌肉挫裂伤、伤口内有异物存留,或因血管损伤致局部组织血液供应不良的病员。
【病因和病理】
气性坏疽致病菌常由产气荚膜杆菌(又称魏氏杆菌)、恶性水肿杆菌、腐败杆菌和溶组织杆菌等致病,且都有两种以上的感染,常混合其他的化脓性细菌。梭状芽孢杆菌类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但沾染伤口后并不一定致病,与伤口及人体抵抗力的情况有关,若伤口较深,有肌肉组织挫裂伤,或血管损伤,使用止血带时间过长等,加上血容量过少或休克,使沾染的致病菌进入缺氧环境,就容易发生气性坏疽。
本病的致病菌在局部伤口生长繁殖,分泌多种外毒素和酶。可以引起溶血,并可损害心肝和肾等器官。一部分酶有较强的分解糖和蛋白质的作用,糖类分解可产生气体,蛋白质分解可产生硫化氢。坏死组织和毒素的吸收,可引起严重的毒血症。
【临床表现】
潜伏期可短至6h,长至6d,一般为1~4d。
1.局部表现
(1)伤部剧痛为最早的症状,呈特殊的“胀裂样”剧痛,用一般镇静药不能缓解。
(2)患部进行性肿胀。伤口周围皮肤水肿、紧张、苍白、发亮,继而变为紫红、紫黑,并可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含暗红色泡液。
(3)伤口内流出恶臭的血性或浆液性液体;伤口内肌肉坏死,呈暗红或土灰色,失去弹性,切开后不收缩,也不出血,犹如熟肉。
(4)轻压伤口周围皮肤有捻发音,或可见气泡从伤口边缘溢出。
(5)由于血管血栓形成及受压、淋巴回流受阻,肢体可发生水肿、变色、厥冷和坏死。
2.全身表现 病人极度软弱,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有时谵妄。体温可高达40℃以上。面色苍白,可出冷汗,脉搏加快,脉率>100次/min,呼吸急促。晚期血压下降,神志昏迷,还可出现黄疸、尿少等;严重者出现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3.实验室检查 进行性贫血,红细胞计数迅速降到(1.0~2.0)×1012/L,血红蛋白降到30% ~40%。白细胞计数一般不超过15.0×109/L。伤口渗液涂片检查可见革兰染色阳性粗大杆菌,厌氧培养可见荚膜芽孢杆菌。
【诊断】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保存伤肢和挽救生命的关键。由于病变进展迅速,稍有耽误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1)创伤或手术后,伤口突然剧烈胀裂样痛,局部肿胀迅速,有明显的中毒症状。
(2)伤口周围触诊有捻发音。
(3)渗液细菌涂片有革兰染色阳性粗大杆菌。
(4)X线平片检查发现肌群内有积气。
【预防】
彻底清创是预防创伤后气性坏疽的主要方法。对开放性创伤,特别是泥土较重和软组织挫伤严重者,都应及时进行彻底清创,清除异物和失活组织。污染严重的伤口可用3%过氧化氢液冲洗,并应开放引流。对疑有气性坏疽的伤口,立即拆除缝线,敞开伤口。
对气性坏疽病人要严格隔离,病人用过的一切衣物、敷料、器材等要单独收集,严格消毒,以防发生交叉感染。
【治疗】
(一)手术治疗:诊断一经确立,迅速及时的清创是抢救生命的关键。切除已失活的肌肉组织,清除异物,伤口用氧化剂冲洗。如果肢体损伤甚为严重,或全身中毒严重,为了挽救生命,应考虑截肢术,伤口全部开放,用氧化剂湿敷包扎。
1.术前准备 术前静脉滴注青霉素G800万u或注射头孢菌素,或氯林可霉素,并给予补液、输血400~800mL。手术应在全麻下进行。
2.手术方式 应将病变区做广泛、多处纵形切开,直达正常健康的组织为止。对已发生坏死的肌肉、碎骨片及异物等,应彻底清除,敞开伤口,用3%过氧化氢或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和湿敷。若肢体损毁严重,动脉搏动已消失,并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为挽救病人生命,应施行高位截肢术,残端创口敞开,用氧化剂冲洗和湿敷。
(二)抗生素治疗
术前、术中、术后均应给予静脉滴注大剂量青霉素G,每日1 000万u和四环素2.0g,如青霉素过敏,则选用红霉素,每日1.5~1.8g。必要时可选用新一代头孢菌素,常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三)高压氧疗
病人在高压氧仓内吸入相当于3个大气压的纯氧,可抑制甚至杀灭厌氧菌,使其不能产生毒素。方法:第1日3次,第2日和第3日各2次,共7次,每次2h,间隔6~8h。清创在第一次高压氧治疗后进行。这种治疗目前已得到充分重视,可起到保留患肢的作用。
[1]William,et al.Necrotizing fascitis.Ann Surg,1970:957.
[2]徐新献,胡国斌,蔡绍汉,等.现代临床急危重病新进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33.
[3]叶舜宾.外科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91,99-102.
[4]时德,林春山.坏死性筋膜炎[J].中华外科杂志,1987,26(1):38.
[5]姚春祥,刘文昌.急性坏死性筋膜炎2例报告[J].吉林医学,1989,10(4):247.
[6]何亮家,陈福真.急性坏死性筋膜炎4例报告[J].实用外科杂志,1984,8(6):303.
[7]周颜才.治疗破伤风232例经验体会[J].1983年湖北省外科学会论文汇编,1983.5-16.
[8]华积德.彻底清创立即植皮治疗坏死性筋膜炎[J].中华外科杂志,1987,(12):697.
[9]周书锋.应用大剂量安定及早期气管切开治疗破伤风35例疗效观察[J].实用外科杂志,1986,6(5):259-26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