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性坏疽患者的护理
一、概念
气性坏疽(gas gangrene)是由厌氧芽孢梭菌属(clostridium)中的某些病原菌所引起的一种梭菌性软组织感染,多由创伤引起,肌肉坏死和全身毒性症状是其主要特点,临床表现包括水肿、疼痛、气体捻发音、恶臭味、广泛色素沉着以及休克或肾衰竭,起病急,进展快。致病菌多来自土壤,也可来自肠道或胆道。临床上主要通过视诊和气味来进行诊断,确诊需进行厌氧菌培养。治疗主要是青霉素加手术清创,高压氧亦有一定的疗效。
二、传播途径
梭菌为革兰阳性、产芽孢的厌氧(多数为专性厌氧)菌,多数有鞭毛,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常存在于土壤、人和动物的肠道中,多数为腐物寄生菌,少数为致病菌,在每克肥沃的土壤中至少含103个梭菌,在人粪中含菌量可达109~1010个/g,而正常皮肤、口腔和女性生殖道则较少,最常见的分离菌种为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Cp),常与多种梭菌并存,人体必须存在特殊情况促使梭菌生长繁殖、产毒素,才能引起发病,单纯伤口或体表有细菌存在并无重要意义,梭菌感染大多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常见传播途径有:①空气飞沫与尘埃传播;②饮水与食物传播;③接触传播;④经土壤传播。
三、消毒隔离
(1)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对已确诊的传染患者应立即转科或转院隔离治疗,在未转之前,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
(2)患者置单人病室,同种病原菌的感染或携带者可共居一室。
(3)室内应执行接触隔离制度,门口设隔离标志。
(4)限制家属探视。必要时,应做好手卫生、穿隔离衣、戴手套和口罩。
(5)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应专用。
(6)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在每次使用后须消毒。
(7)诊疗过程中应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如无法使用一次性器械和物品时,应遵循消毒、清洗、灭菌原则。
(8)保持病室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无异味,经常通风换气,消除污染。每日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1次,每次1h;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用消毒液拖地消毒。
(9)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消毒。
(10)患者用过的一切衣物、敷料、器材等均应单独收集及消毒并注明特殊感染标志。煮沸消毒应在1h以上,最好用高压蒸汽灭菌,换下的敷料应行销毁,以防交叉感染。
(11)有伤口患者的局部消毒。采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周围皮肤可选择碘伏原液擦拭消毒。
(12)外送标本放入不易泄漏破损及能防止潜在性生物危险的坚固容器中。容器外包贴上醒目的生物安全标志。
(13)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进行床单元的终末消毒,终末消毒可采用3%过氧化氢或过氧乙酸熏蒸,3%过氧化氢按照20ml/m3气溶胶喷雾,过氧乙酸按照1g/m3加热熏蒸,密闭24h;5%过氧乙酸溶液按照2.5ml/m3气溶胶喷雾。
四、职业防护
(1)诊疗操作遵循手卫生规范要求。
(2)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接触患者时穿隔离衣,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戴手套;当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可能喷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应佩戴防护面罩。
(3)个人防护用品宜一次性使用,而且使用过的防护用品应放入相应的废物袋中,并根据医疗废物处理相关制度进行处置,避免污染其他物品或人员。
五、病情观察
(1)观察伤口处的颜色变化,通常苍白色→红色或青铜色→黑绿色。
(2)观察伤口周围有无明显肿胀、剧烈的疼痛。
(3)观察伤口处有无化脓性感染和组织坏死,有无恶臭和气体产生。
(4)密切观察有无明显的中毒症状,如心动过速、皮肤苍白、低血压。
(5)坏疽部位如出现大量溶血,立即报告医师。
六、护理要点
(1)病室保持安静,整洁舒适,空气流通。
(2)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心动过速、皮肤苍白、血压降低等休克和肾衰竭表现应立即报告医师。
(3)心理护理,对需要截肢的患者,耐心细致地多与患者交流,给予安慰,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4)饮食应高糖类、高蛋白质、易消化,鼓励患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必要时静脉高营养治疗。
(5)床单元和患者衣裤需保持平整、清洁、干燥,有污染随时更换。
(6)厌氧菌培养标本在无菌部位获取。获取后立即送检,而且运送过程中还需提供无氧的含二氧化碳、氢气及氮气的气体环境。
(7)伤口护理 3%过氧化氢或1∶3000~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伤口不缝合。手术后继续用氧化剂定时冲洗,每日换湿敷敷料1次或2次。
(8)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 首选青霉素及高压氧疗法。
(9)消毒隔离 单人病室,患者使用过的一切衣物、有条件者使用一次性敷料、器材,用后焚毁。患者用过的一切衣物先经浸泡消毒再清洗,防止交叉感染。
(10)对四肢的重度挤压或穿透伤导致的组织剥离和无氧环境,需注意异物或污染存在,防止感染。
(11)创伤部位外伤后伤口不应接触泥土,创伤后尤其是深部创伤应尽快彻底清创、扩创、清除异物,彻底止血。
(12)深部不规则的伤口应保持开放。不应包扎过紧,应注意止血带或绷带的正确使用,注意保留血供。
(13)预防 伤后可用青霉素预防。青霉素过敏者可用氯霉素进行预防。
七、健康教育
(1)对一切开放性创伤特别是有泥土污染和损伤严重者,应及时行彻底清创术。
(2)清创后,一般应敞开引流,不作缝合。
(3)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
(4)注意个人卫生,勤晒衣被,饭前便后勤洗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