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能引起一型超敏反应的抗原

不能引起一型超敏反应的抗原

时间:2022-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Ⅳ型超敏反应又称为迟发型超敏反应。发生传染性超敏反应的个体,往往表示该机体对相应病原体具有特异性细胞免疫力。再次感染结核杆菌时,病灶较初次感染局限,这是细胞免疫的作用;而局部的坏死、液化及空洞形成,则是传染性超敏反应的结果。此外,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主要由T细胞介导,也与Ⅳ型超敏反应有关。另外,同一种变应原在不同个体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超敏反应。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又称为迟发型超敏反应。其特点是:①T细胞介导;②引起以单核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性病理损伤;③无明显个体差异;④反应发生较慢,一般在再次接受相应抗原后24~72h发生;⑤抗体补体均不参与。

一、发生机制

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T细胞致敏阶段

进入体内的抗原经APC加工处理后,以抗原肽-MHCⅡ类/Ⅰ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刺激具有相应抗原识别受体的CD4Th细胞和CD8Tc细胞,使之增殖、分化为效应性T细胞,包括炎性T细胞(Th1细胞)和致敏Tc细胞(效应Tc细胞/CTL)。这一阶段需1~2周。

(二)T细胞介导免疫损伤

1.炎性T细胞(Th1细胞)的作用 炎性T细胞再次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相应抗原接触时,可通过产生TNF-β、IFN-γ和IL-2等多种细胞因子,后者作用于其他细胞,导致在抗原存在部位形成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

2.致敏Tc细胞的作用 致敏Tc细胞与具有相应抗原的靶细胞特异性结合相互作用后,通过分泌穿孔素、颗粒酶和FasL等细胞毒性物质使靶细胞溶解破坏或发生凋亡(图12-4)。

img60

图12-4 Ⅳ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示意图

二、临床常见疾病

(一)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胞内寄生菌(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等)、病毒和某些真菌感染时,可诱导机体产生针对相应微生物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因其在传染过程中发生,故称为传染性超敏反应。发生传染性超敏反应的个体,往往表示该机体对相应病原体具有特异性细胞免疫力。如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说明机体对结核杆菌感染具有免疫力。再次感染结核杆菌时,病灶较初次感染局限,这是细胞免疫的作用;而局部的坏死、液化及空洞形成,则是传染性超敏反应的结果。

(二)接触性皮炎

引起接触性皮炎的变应原多为小分子半抗原,如药物、油漆、染料、农药、化妆品等。这些半抗原与表皮细胞内的角质蛋白结合成为完全抗原,使机体致敏。当再次接触相同变应原时,经24h后局部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硬结等皮炎症状,48~96h达高峰,病因除去后,1周左右可恢复。

(三)移植排斥反应

此外,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主要由T细胞介导,也与Ⅳ型超敏反应有关。为了减轻或延缓排斥反应,通常在移植术后大剂量、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但病人易发生感染或肿瘤。

4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制各不相同,临床变现复杂多样,但临床上不少病人可同时存在几种类型超敏反应,而以某一型为主。另外,同一种变应原在不同个体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超敏反应。如青霉素,既可引起过敏性休克(Ⅰ型),又可引起药物热(Ⅲ型),还可引起溶血性贫血(Ⅱ型),局部应用时也可引起接触性皮炎(Ⅳ型)。因此临床上遇到具体病例时,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区别对待,正确处理。四种超敏反应的区别见表12-1。

表12-1 四种超敏反应的比较

img61

模拟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不能引起Ⅰ型超敏反应的抗原是(  )

A.螨

B.花粉

C.同种异型抗原

D.某些药物

E.鸡蛋

2.当病人需要注射抗毒素,而又对其过敏时,可采取的治疗措施是(  )

A.脱敏注射

B.减敏疗法

C.先小量注射类毒素,再大量注射抗毒素

D.先服用抗过敏药物,再注射抗毒素

E.同时注射类毒素和足量抗毒素

3.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

A.过敏性休克样反应

B.新生儿溶血症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过敏性休克

E.传染性变态反应

4.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

A.Arthus反应

B.Graves病

C.花粉症

D.血清病

E.接触性皮炎

5.不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

A.类风湿性关节炎

B.血小板减少性紫厩

C.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

D.血清病

E.系统性红斑狼疮

6.无需抗体参与的超敏反应是(  )

A.重症肌无力

B.Goodpasture综合征

C.特应性皮炎

D.类ArthuS反应

E.传染性变态反应

7.与Ⅱ型超敏反应无关的成分是(  )

A.补体

B.抗体

C.巨噬细胞

D.嗜酸粒细胞

E.NK细胞

8.与类风湿因子特异性结合的是(  )

A.自身IgG分子

B.自身IgM分子

C.自身变性的IgE分子

D.自身变性的IgM分子

E.自身变性的IgG分子

9.Ⅰ型超敏反应所不具有的特点是(  )

A.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B.可有早期相和晚期相反应

C.特异性IgE参与

D.免疫病理作用以细胞破坏为主

E.发生和消退迅速

10.能使支气管平滑肌发生持久而强烈收缩的物质是(  )

A.激肽原酶

B.前列腺素

C.组织胺

D.白三烯

E.血小板活化因子

二、多项选择题

1.补体可参与(  )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格雷夫斯(Graves)病

2.IgE(  )

A.与嗜碱性粒细胞有高度亲和力

B.是肥大细胞产生的重要免疫球蛋白

C.在速发型超敏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D.与内啡肽释出有密切关系

E.种系发生过程中最晚出现

3.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包括(  )

A.Graves病

B.过敏性休克

C.全身性红斑狼疮

D.新生儿溶血症

E.肾小球肾炎

4.Ⅱ型超敏反应的组织和细胞损伤的机制是(  )

A.ADCC

B.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

C.IgG与循环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后,通过调理作用促进靶细胞溶解破坏

D.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使其沉积在局部组织

E.补体激活后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使靶细胞发生溶解

5.关于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

A.IC沉积是其直接原因

B.补体起重要作用

C.单核细胞在局部沉积

D.局部发生水肿、缺血和坏死E.小分子免疫复合物易沉积在肾小球和关节等部位

6.与Ⅰ型超敏反应发生、发展有关的细胞是(  )

A.嗜酸性粒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NK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E.LAK细胞

7.可引起组织损伤的超敏反应性疾病是(  )

A.过敏性鼻炎

B.接触性皮炎

C.ABO血型不合引起的血管内溶血

D.荨麻疹

E.肾小球肾炎

8.Ⅱ型超敏反应中的效应细胞主要包括(  )

A.巨噬细胞

B.NK细胞

C.Tc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血小板

三、名词解释

1.超敏反应 2.变应原

四、问答题

简述Ⅰ型超敏反应的机制。

(王 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