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休克护理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休克护理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时间:2022-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皮肤苍白转为发绀提示进入休克淤血性缺氧期;皮下出现淤血提示进入DIC。休克是因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进而导致组织细胞结构损伤及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代偿期表现为微循环缺血缺氧,全身血流重新分布,以保证心脑血液供应;失代偿期表现为微循环淤血性缺氧,组织血液灌流量进一步减少;难治期表现为微血管麻痹、DIC形成或多器官功能衰竭。

7.4.3 休克护理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抢救休克病人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主要观察以下方面:

(1)脉搏血压 脉搏能间接反映循环系统的状态,如脉搏细弱提示心肌收缩无力;脉率由快变慢且有力,提示血容量已补足,休克好转;血压进行性下降说明休克进入失代偿期。

(2)神志状态 脑的血液供应与神志有密切联系。休克早期脑供血基本正常,病人一般表现为烦躁;病人神志不清说明脑供血补足,病情恶化。

(3)皮肤温度和色泽 休克病人体温一般偏低,感染性休克者可发热。病人面色苍白、四肢冰凉提示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提示休克已经存在(虽然血压基本正常)。皮肤苍白转为发绀提示进入休克淤血性缺氧期;皮下出现淤血提示进入DIC。皮肤由发绀转为红润,提示循环的改善。

(4)尿量 尿量间接反映病人的血容量和肾脏的血供情况。每小时尿量是决定输液量的重要依据。

本章小结

休克是因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进而导致组织细胞结构损伤及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休克的病因很多,但其发生的始动环节主要有3个:血容量减少,血管容量增加或心泵功能障碍。根据微循环的变化,可将休克分为代偿期、失代偿期和难治期。代偿期表现为微循环缺血缺氧,全身血流重新分布,以保证心脑血液供应;失代偿期表现为微循环淤血性缺氧,组织血液灌流量进一步减少;难治期表现为微血管麻痹、DIC形成或多器官功能衰竭。休克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除交感兴奋及体液因子大量产生所致的微循环障碍外,还与休克动因直接作用或微循环障碍发生后所引起的细胞损伤、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及细胞因子等细胞分子机制有关。在休克的防治上,应尽早消除休克动因,注重改善微循环,努力保护或恢复细胞与器官功能。

思考与练习

一、单项单选题

1.休克的发生主要由于(  )。

A.中枢神经系统在剧烈震荡与打击下由兴奋转入超限抑制

B.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小动脉扩张,血压下降

C.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与麻痹

D.血量减少,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减少

E.重要生命器官低灌流和细胞功能代谢严重障碍

2.以下哪种情况不引起心源性休克(  )。

A.大面积心肌梗死        B.急性心肌炎

C.心脏压塞           D.严重心律失常

E.充血性心力衰竭

3.成年人急性失血,至少一次失血量超过总血量的(  )才能引起休克。

A.15%              B.20%

C.30%              D.40%

E.50%

4.失血性休克血压下降早期主要与(  )。

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有关

B.低血容量引起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降低有关

C.血管紧张度下降、外周阻力降低有关

D.血液灌流不足、微循环血管大量扩张有关

E.细胞严重缺氧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5.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

A.强烈兴奋 B.先抑制后兴奋

C.先兴奋后抑制,最后衰竭 D.改变不明显

E.强烈抑制

6.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引起微循环血管收缩最主要的体液因素改变是(  )。

A.血管紧张素Ⅱ↑         B.加压素

C.儿茶酚胺↑           D.cAMP↑

E.TXA2

7.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  )。

A.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C.多灌多流,灌多于流       D.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E.少灌少流,灌多于流

8.休克缺血性缺氧期,下列哪一项变化不存在(  )。

A.微动脉收缩           B.后微动脉收缩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D.微静脉收缩

E.动-静脉吻合支收缩

9.休克缺血性缺氧期的心脑灌流量(  )。

A.明显增加            B.明显减少

C.无明显改变           D.先增加后减少

E.先减少后增加

10.休克缺血性缺氧期血液稀释的机制主要是(  )。

A.抢救休克时输液过多       B.肝脾储血库收缩

C.组织液返流入血         D.血液稀释疗法

E.血液重新分配

11.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持续收缩可见于(  )。

A.正常微循环灌流时        B.缺血性缺氧期

C.淤血性缺氧期          D.血液淤滞发生DIC

E.重要器官衰竭期

12.下列临床表现哪一项不是早期休克的表现(  )。

A.脸色苍白            B.四肢冰凉

C.脉搏细速            D.尿量减少

E.神志昏迷

13.休克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

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C.灌而少流,灌多于流       D.多灌多流,灌多于流

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

14.休克时正确的补液原则是(  )。

A.如血压正常不必补液

B.补充丧失的部分液体,“失多少,补多少”

C.补充丧失的部分液体和当天继续丧失的液体

D.“需多少,补多少”

E.补液“宁多勿少”

15.休克时血细胞比容(HCT)变化的规律是(  )。

A.先正常后降低          B.先正常后升高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E.先降低后正常

16.休克难治期并发DIC后对组织灌流的影响是(  )。

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B.少灌少流,灌多于流

C.多灌多流,灌少于流       D.多灌多流,灌少于流

E.不灌不流

17.所谓“不可逆”性休克是指休克发展到(  )。

A.DIC期              B.淤血性缺氧期

C.器官功能衰竭期         D.休克难治期

E.缺血性缺氧期

18.休克时发生心力衰竭与(  )无关。

A.心肌供血量减少         B.酸中毒、高钾血症

C.心肌内的DIC使心肌受损      D.心肌抑制因子的作用

E.心脏前负荷增加

19.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属于(  )。

A.肾前性肾功能衰竭        B.肾后性肾功能衰竭

C.肾性肾功能衰竭         D.肾前性和肾性肾功能衰竭

E.器质性肾功能衰竭

20.治疗休克时单纯追求用升压药维持血压导致休克加重的机制是(  )。

A.机体对升压药物耐受性增强

B.血管平滑肌对升压药物失去反应

C.机体交感神经系统已处于衰竭

D.升压药使微循环障碍加重

E.机体丧失对应激的反应能力

21.休克淤血性缺氧期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

A.高度抑制            B.衰竭

C.兴奋              D.高度兴奋

E.变化不明显

22.休克难治期(  )不是DIC形成的直接因素。

A.血中儿茶酚胺浓度过高      B.血液黏滞浓缩

C.血液高凝            D.严重的酸中毒

E.内皮激活受损,外凝、内凝系统激活

二、问答题

1.什么叫休克?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是什么?

2.为什么休克早期血压可降低不明显?试述其机制。

3.一般采取哪些措施改善休克病人的微循环,为什么?

4.简述休克缺血性缺氧期病人的典型临床表现及其微循环变化的特点。

5.试述休克淤血性缺氧期病人的典型临床表现及其微循环变化的特点。

6.试述休克难治期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其循环变化的特点。

7.DIC与休克有何关系?请简述之。

8.休克引起心力衰竭的机制有哪些?

9.休克时细胞有哪些代谢障碍?

拓展阅读书目

[1]杨燕初,孟冬月.病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2]王斌.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肖献忠.病理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李玉林.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许俊业.病理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王晓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