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时间:2022-05-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不是生活必需品,酒的发明权没有授予盘古、女娲这些人类社会创造者,也没有给黄帝、神农氏这些中华文明的启蒙者,而是给了杜康或者仪狄之类的二流角色。仪狄,据说是大禹的属下,职务不详。武二郎别说打虎,来不来得及送医院抢救都是问题。并且明确指出,炮制药物必须用东阳酒。黄酒特殊的风味,据说其中就有石灰的功劳。所以石灰,古代黄酒酿造行业的标准添加剂。对今天生活精细的人们,确实有些难以接受。

商代唯一可以确认的恐怕是酒的广泛应用。

商代墓葬里,各式各样叫不上名字的青铜酒器都是无言的证人。1980年罗山蟒张乡天湖商代墓地的考古,还发现了存在罐子里的中国最早的酒。不知三千年过去,酒还能喝不?

酒是谁发明的,无从考证。

因为不是生活必需品,酒的发明权没有授予盘古、女娲这些人类社会创造者,也没有给黄帝、神农氏这些中华文明的启蒙者,而是给了杜康或者仪狄之类的二流角色。

仪狄,据说是大禹的属下,职务不详。此公似乎和大禹的女儿关系不错,大概属于蓝颜知己的类型。和今上女儿有一腿,无论多么清白,肯定要被人肉。不过古代人肉的水平不高,包括东汉大学者,第一部中华字典——《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在内的诸多大牛,查来查去,依然不知道这个叫仪狄的家伙到底是干啥的。反正就知道公主叫他酿酒,酿得很好喝。公主是爸爸的小棉袄,如此好的东西,自然不忘给老爸送一点。谁承想,大禹虽然大赞此酒,却一眼识破了此乃仪狄踏雪无痕的马屁,坚决拒绝了给仪狄加官进爵的请求,并且从此戒酒。

“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

根据《战国策》里的这段话,再加上考古中酒器的发掘。专家们认为,酒在殷商以前就已经出现。

殷商之前,不就是夏朝么?你说夏朝不就得了吗?干吗绕弯子。

夏、商、周,《史记》里写得明明白白,连古代的启蒙读物《三字经》都有介绍,是个中国人都不会否认他们的存在。

真正持怀疑态度的是外国人。老外喜欢较真,认死理。

别说夏朝,如果不是在19个世纪发现了甲骨文、妇好墓之类的考古铁证,他们连大名鼎鼎的商纣王都不想承认呢。老熊还是觉得,在诸多史书里提到的夏,这个大禹开创的王朝,应该是有的,只是和我们想象的,有金銮殿和玄武门的集权式样王朝有些不同罢了。但是出于所谓的严肃起见,还是先不说死好一点。

还是说酒。

发酵,是自然条件下的常见现象。所以酒的发明,全世界各民族似乎都有功劳,好像也没有人为酒的发明权打打闹闹。

一般说来,各民族夸耀的是自己发明的不同种类的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地中海沿岸发明的是葡萄酒。埃及发明的是啤酒。

各种烈性酒,不论中国的白酒,俄罗斯的伏特加,苏格兰的威士忌,最初的原创者,都是阿拉伯人。

中国人的特长是黄酒

日本的清酒呢,不过是中国唐代酿酒方法在日本的山寨版本。和服啥的,都是。如果这也值得夸耀的话,那中国人还改良过葡萄酒呢。比如味美思(Vermouth)的中国型,就是山东的张裕公司在晚清时期琢磨出来的。等若干年后,老欧洲都忘记葡萄酒啥味道时,咱也可以大摇大摆地端上桌子,说是咱的国粹呢。

商代,人们还没有发明蒸馏技术,因此不会看到今天喝的白酒,大部分是黄酒、米酒或者葡萄酒之类低度酒。直到明、清,蒙古人从阿拉伯引进的蒸馏技术普及后,白酒(烧酒)才在中国人的酒桌上占据今天的位置。生活在大宋朝,喝了十八碗上山打老虎的武松,那十八碗酒,也是低度的米酒。不然,即使按照保守的每碗200毫升估计,18碗就是3.6升,7斤多白酒。武二郎别说打虎,来不来得及送医院抢救都是问题。

今天,奋战在酒精考验一线的人们多么希望能回到没有白酒的时代啊!

且慢!别拿村长不当干部,谁说米酒不醉人的,拉出去,灌米酒!

米酒和黄酒的绵软悠长,或许更能体现中国人坚韧的精神。

葡萄酒传入中国的时间比白酒要早很多,据考证,在汉代就已不是稀罕之物。到“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唐代,已在中原地区普及。所以说喝葡萄酒很洋盘实在是历史小白。

葡萄酒,白酒,黄酒,米酒,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都有了详细的记录。

今天的主流酒当中,李时珍没有提到的只有啤酒。

李时珍心目中最好的酒是哪一种呢?毫无疑问,是黄酒,而且是浙江绍兴一带的黄酒。李时珍关于黄酒的认识和我们今天的认识差不多。他把把浙江出产的酒专门单列一条,并命之曰“东阳酒”。

在描述其他酒的时候,李时珍都说它们“有毒”,甚至是“大毒”。唯独描述东阳酒的时候,用“无毒”二字。并且明确指出,炮制药物必须用东阳酒。

这一点今天我们继承了下来,迄今,所有需要用酒炮制的药物仍然是用黄酒。

为啥说东阳一带的黄酒好呢?因为那里的黄酒是纯糯米酿造,没有任何的添加剂。古代没有三聚氰胺,没有增塑剂,他们要加什么呢?他们要加石灰来调节pH值。

黄酒特殊的风味,据说其中就有石灰的功劳。但是最好的黄酒,是可以不加石灰的。李时珍说东阳酒好,就是说浙江东阳地区的黄酒用五谷中等而上之的糯米酿造,并且不加石灰。

这样的酒得多少钱一瓶?味道好吗?今天我们喝的黄酒还有这种添加剂吗?

李时珍生活的明代,没有现代化发酵罐,也没有pH的控制,完全凭酿酒师父的手艺。万一火候不到,发酵过头,就只好加石灰补救。所以石灰,古代黄酒酿造行业的标准添加剂。今天的黄酒厂家对石灰的依赖度已大大降低。

不过如同很多传统食品一样,现代化的控制手段,虽然减少了对石灰的需求,却也意味着传统风味的损失。腌肉,皮蛋,包括黄酒都是如此。一点都没有石灰调节的黄酒,据说味道也有些损失。唉,反正石灰嘛,就是氢氧化钙。

你被补钙广告吸引过吗?用来调节黄酒风味的微量石灰,权当补钙吧。

酒在诸多民族中都有用于医疗的记载,想来商代的人们也不会只拿它当饮料给自己浇愁吧!后世的《黄帝内经》中,有《汤液醪醴篇》。汤液,是伊尹发明的药材水溶液。醪醴,都和酒有关,有人说就是药酒。

古人很早就注意到酒精的生理活性:酒,辛,大热。

自古医家对酒的认识基本相同。

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其气剽悍,其入于胃中,则胃胀,气上逆,满于胸中,肝浮胆横。当是之时,固比于勇士,气衰则悔。与勇士同类,不知避之,名曰酒悖也。——引自《黄帝内经》

上面一段文字,通俗点讲,就是酒壮怂人胆。想必喝过酒的人对头脑发热、勇猛无畏、不惧严寒的醉汉形象都有深刻认识。

其实这就是酒辛热之性的一种表现。

中医里,对酒的使用,都和它的辛热、温通之性有关。

辛,可以活血行气。热,可以散寒止痛。

张仲景的《伤寒论》里,就有若干与酒相关的方子。比如瓜蒌薤白白酒汤、红蓝花酒等。都是用来温通阳气、散寒止痛的。后世的医家对酒的使用大多遵循这么个原则。

想到医圣那年月,今天的白酒还没有上市,仲景的“白酒”二字,多半是指酒的清澈程度。我们在使用这些方子的时候,还是加点黄酒比较符合张仲景的本意。

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即使没有医学背景的人,也能说出此二条关于酒的应用。值得注意的是,喝酒的禁忌几乎和它的功效一样多。妇女、儿童,高血压、糖尿病啥的。现在还加了一条,开车!

如果单单是酒本身,能治疗的病痛有限。即便酒的活血、散寒功效不错,给它一个百药之长的名号,未免孟浪。中药里大量运用的还有各种酒加工品,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药酒。

被达尔文誉为百科全书的《本草纲目》,详细地记载了关于酒的点点滴滴。他的书里曾经一口气提到过69种药酒。

可惜,即使是李时珍,也没有查到药酒是如何起源的。对于有食不厌精、饮亦不厌精的中国人来说,大约弄点食材泡到酒里,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吧。不仅不需要神农、伏羲这样的一流大神,连狄仪、杜康这样的二流小仙都不必烦劳。老百姓自己动手就OK了。

没有劳动各路神仙的不良后果之一,就是药酒的理论相对薄弱。谁都可以拿点药材到酒里泡一下。药酒中,经典产品少,恐怕与此有关。

所以李时珍记载的69种药酒,大部分今天都看不到了。他那百科全书式的记载,便成了繁琐冗长的鸡肋。

挑几个有趣的瞧瞧吧。

屠苏酒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别搞错了。这首诗的名字不叫《屠苏酒》,它是王安石的《元日》,大约是过年期间使用率最高的一首诗。

在王安石生活的宋代,过年时喝点屠苏酒,大约相当于我们今天为了一年的平平安安,给自己打个疫苗,买份保健保险,办个健身锻炼卡啥的。

为啥今天不再喝屠苏酒了呢?因为屠苏酒里,含有少量毒性的药物——乌头。对今天生活精细的人们,确实有些难以接受。

逡巡酒

造法:三月三日收桃花三两三钱,五月五日收马蔺花五两五钱,六月六日收芝麻花六两六钱,九月九日收黄甘菊花九两九钱,阴干……

看见这逡巡酒,有没有想起一位名人啊?

曹雪芹曹公,他在《红楼梦》第七回里写到:宝钗见问,乃笑道:“不用这方儿还好,若用了这方儿,真真把人琐碎死。东西药料一概都有限,只难得‘可巧’二字: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

此乃传说中治疗薛宝钗“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大名鼎鼎的冷香丸。

要说曹雪芹看过《本草纲目》,或也未可知。

随着我们喝酒习惯、饮食习惯的改变,李时珍记载的药酒基本淡出我们的生活。今天广告里狂轰滥炸的椰岛鹿龟酒、黄金酒之类,大多是新研发的药酒品种。

如果非要说有些老字号,有点历史的,大约数山西的竹叶青了。

1963年,新中国的第二届评酒会上,竹叶青是唯一入选的药酒。

老熊你不是在做广告吧?唉!这年头,排行榜都烂到什么程度,才能让人问出尖刻至斯的问题。

回到竹叶青酒。

药酒药酒,选择做药,还是选择做酒,这是个问题。做药,那口感就不是大问题。病得没办法了,再苦的东西都能喝下去。做酒,那喝到嘴里的感觉是首位的。

很多的药酒,包括保健食品,都试图脚踩两只船。而60年代的竹叶青,却坚定地站在口感的一边,虽然那时候人们吃不饱肚子,还是常态。

人,大部分场合还是感官动物。口舌之欲,既没有道德之顾虑,也没有身份的限制。所以味道好,是比卫生、保健作用、外观都管用的硬杠杠。

今天,我们已经忘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治疗用药酒,却还能回忆起竹叶青略有苦味的杏花村汾酒味道。从这一点上说,竹叶青酒的设计师的确是抓住了人性的弱点。

但是,酒,除了它的辛热,还有一大性质,就是它的湿。毕竟它不是无水乙醇,还含有大量的水。越是低度酒越是性偏湿。长期喝啤酒的人,大腹便便,经常拉肚,就是一副湿邪偏盛景象。

而喝其他酒过头,由于辛热伤及人的阴分,会表现出消瘦、舌红、面色焦枯的阴虚内热模样,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酒鬼模样。

不论哪种景象,都不是值得夸耀的事情。

对酒的使用,也有个范围和度的问题。

喝酒,除了在大学毕业的散伙饭时,多数情况下都是有目的的。更何况,被乙醇轻微麻醉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我们并不讨厌,只希望不要那么快醉倒罢了。

乙醇对我们的大脑,确切地说中枢神经系统,是抑制剂。不幸的是,它先抑制的是我们中枢里主管抑制的部分,所以酒刚喝出点感觉的时候,我们先表现出来的反而是兴奋。就是那种头有点晕晕乎乎,话有点滔滔不绝,人有些神神叨叨的状况。

继续喝下去,终会九九归一,一蹶不振直到天明。

与其他食品不同的是,乙醇在胃里就开始吸收,所以空腹喝酒容易醉。

一旦吸收,乙醇会迅速地进入大脑,开始它的中枢抑制作用。与此同时,我们的肝脏也开始进行乙醇的分解工作。

东方人肝脏分解酒精的速度是10毫升/小时左右。大约相当于半瓶啤酒或者一两低度白酒。我们喝酒如果控制在一个小时灌进半瓶啤酒,或者一两白酒,那么大约可以永远这么喝下去。只要超过了这个速度,乙醇就会在我们体内堆积,麻醉我们。

在领导面前,客户面前,心仪的MM面前,这个速度显然不能让人满意。

这是一场力量不均衡的赛跑。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喝酒的前提下,减少乙醇在我们体内的堆积。

能不能让肝脏工作得再快一点,效率再高一些呢?能,但不是每个人都能。

东方人中,只有40%左右能做到。此类人酒量基本都在一斤以上。显然,商纣王属于其中,所以他有资本放开肚皮狂喝一气。

那我天天喝酒,锻炼肝脏,行不?有点用,但是有限,而且一旦不喝,很快又会恢复原来的代谢水平。这种代谢能力是天生的,倒是可以遗传。所以老爸能喝,儿子也有机会笑傲酒场。

对于60%的大多数,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让乙醇在体内吸收得慢一点。慢到你比酒桌上的对手晚倒下几分钟,慢到你第二天告诉他如何安排他醉后事宜的。

一个古老的笑话正是对解酒问题的最好阐释。老虎来了,一个人着急上火地换跑鞋。另一位奇怪地问,你换上跑鞋也跑不过老虎啊。答曰:我只要跑过你就成。

酒场,不仅仅是酒量的运动场。喝酒从来不是因为想喝酒。

扯远了。还是说说减缓乙醇吸收的方法。两个字——吸附。

当我们的胃里有食物的时候,食物会吸附酒精,减慢乙醇的吸收,我们就可以醉得慢一点。

脂肪吸附酒精的效果最好。所以喝酒前、喝酒过程中都可以大嚼肉类食品。商纣王大概就是这么做的。酒池肉林,肉林,大约就是商纣王让自己多快乐几分钟的道具之一。同为脂肪,吃肥肉和喝一勺麻油效果是不一样的。因为肥肉是有组织结构的,乙醇和脂肪亲和后,还可以短时间被固定在组织内部。所以建议大家在喝酒前弄点东坡肉、酱肘子啥的对付一下。实在来不及,等上了餐桌,逮住这种大荤猛K。

其次是淀粉和纤维素。尤其淀粉,因为吃的量比较大,颇能把乙醇吸附一阵子。记住,这两类都不是强吸附剂,量少了是不管用的。

蛋白质的情况比较复杂。像鸡肉、猪瘦肉,蛋白的结构比较致密,吸附能力就差一点。豆制品的蛋白结构相对疏松,或许会好点。没有人做过这方面的专门研究。你自己看着办吧。

隆重推荐的是——酸奶。酸奶和乙醇相遇,其中的蛋白质会迅速凝固变性,形成疏松的网状结构,包裹住乙醇。此时如果您要再想办法把这种吸附了酒精的酸奶吐出来,嘿嘿……

不过,一定要喝真正的酸奶。酸奶饮料是没用的。

糖类,对乙醇的吸附能力并不强。但是果糖被认为具有解酒的作用。在有些地方,对付喝挂了的兄弟,干脆就是静脉推果糖。推荐的水果解酒,用的就是这个原理。水果中游离的果糖含量相对高点,尤其那种甜的有点腻人葡萄、香蕉、西瓜啥的。韩剧中,女主人公肉麻兮兮的为帅男倒上一杯蜂蜜水,也是因为蜂蜜里含有果糖。

市面上,常常有很多所谓的解酒保健品,它们的作用如何?

它们大多是针对酒后的头痛乏力,针对酒精对肝脏、胃肠道的损伤设计的。对酒量的提高和食物没有太多的差别。如果自恃吃了这些药物,想在众人面前跳起来,你一定是最先被放倒的。自控力,是不喝挂的永远法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