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唯有爱心最动人

唯有爱心最动人

时间:2022-0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令人赞叹的是:创造这些奇迹的,竟是一位居委会主任,现在,这位名叫姜丽娟的老人已经74岁了。迄今为止,她获得的全国性奖项就有9个。她曾是银川城区五、六、八、九届人大代表,银川市十届人大代表。女婿还在自己工作的医院当起了义务宣传员,结果又有17名失学女童因此得到救助。姜丽娟明白,面对1.7万失学女童,这些救助只能是杯水车薪。白立忱当场表示资助3名女童,所需款项一次交清。

唯有爱心最动人

——记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富宁街“关工委”副主任姜丽娟

51位省级干部、48位地厅级干部都被一种精神感动,献出了自己的爱心;163个单位、729名个人都为一个人慷慨解囊;被感动的有机关干部,有工人、农民、商人、战士、学生、记者,家人、亲戚、邻居、朋友更是被“优先”感动:“感动”变成近300万元的社会捐款,这些捐款让2664名失学女童重返校园,让宁夏7个贫困县多了38个“春蕾班”。

一个人的爱心,唤起众多人的爱心,创造了一个奇迹,演绎了一段人间佳话。令人赞叹的是:创造这些奇迹的,竟是一位居委会主任,现在,这位名叫姜丽娟的老人已经74岁了。

创造这些奇迹,她用了12年。4年前,这位一身病的满族老大娘,从任职21年的居委会主任岗位上退下来了,但她的爱心行动不但没有停止,而且仍在继续。仅2006年前10个月,她就募集了23.4万元善款。

2003年,她被评为“全国首届十大公益之星”。2005年,她被评为“爱心中国”“首届中华慈善人物”,她的名字与李嘉诚、曾宪梓等99位慈善人物刻在了同一个奖牌上。迄今为止,她获得的全国性奖项就有9个。

出生在辽宁抚顺的姜丽娟,有一个不幸的童年:3岁时没了父亲,13岁时母亲又与她永别,舅舅在解放长春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她是在姨姨家长大的。1949年,她就参加了革命工作,曾随时任志愿军军官的丈夫到过朝鲜。1979年,她从银川橡胶厂一退休,就到银川城区富宁街(现属兴庆区)西关居委会当主任,后来又担任党支部书记。她曾是银川城区五、六、八、九届人大代表,银川市十届人大代表。如今,她虽然不当居委会主任了,但还担任富宁街办事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5个职务,继续奉献光和热。

最近,记者敲开银川市西关一幢二层简易旧楼的门,采访了这位可敬的老人。只见室内的摆设都很陈旧了,甚至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但摆在旧式收录机上的几个奖杯、奖牌和挂在墙上的锦旗,却很夺人眼球。趁着采访的间隙,记者记下了两面锦旗上的内容。一面锦旗上写着:“古稀之年不遗余力心系教育救助儿童”,落款是盐池县高沙窝学区,时间是2000年。另一面锦旗上写的是:“情系山区关爱女童”,落款是田坪乡,时间是2004年。锦旗上的内容,恰好道出了这位古稀老人的可敬之处。

姜丽娟在担任居委会主任早期,曾先后照顾过3位“五保户”老人,为他们养老送终。而她捐资助学的活动,则是从1994年开始的。在一个电视节目中,她看到山区的孩子穿着露着脚趾的鞋、用树棍在地上写字的情景,便萌发捐资助学的想法。她为此找到军分区领导,寻求支持,利用军民共建的优势,向辖区20多个共建单位发出“救救孩子”的倡议。他还与军分区的人一起深入到宁夏南部山区拍摄贫困学生的专题片,组织在共建单位巡回播放。很快,在这些单位,捐款捐物蔚然成风。片中介绍的贫困学校,在短期内迅速改变了面貌。

没过多久,姜丽娟看到了自治区妇联旨在救助失学女童的“春蕾计划”倡议书。她发现仅宁夏固原地区就有1.7万名女童因交不起每年80元的学费而失学。她当即决定从自己微薄的退休金中挤出1200元资助3名女童。在姜丽娟的影响下,居委会几位每月只拿几十元工资的老姐妹也都加入到捐资助学的行列,7个人资助了8名女童。姜丽娟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也都各自资助1名女童。女婿还在自己工作的医院当起了义务宣传员,结果又有17名失学女童因此得到救助。

姜丽娟明白,面对1.7万失学女童,这些救助只能是杯水车薪。要让更多的失学女童重返校园,仅靠个人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动员更多的人捐资助学。为此,她带上一沓妇联的倡议书,四处奔走,宣传呼吁。跑机关、进会场、走邻家,忙得不亦乐乎,都是为了捐资助学。人大会议期间,她向人大代表宣传;表彰会议空隙,她向与会人员演讲;邻里熟人见面,她也说失学女童的话题;就是到外面办事、到上级反映情况、到街上买东西,她也不忘宣传“春蕾计划”。

“女童是未来的母亲,女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素质不高怎么行?男同志少抽几包烟,女同志少买几件衣服、少用几盒化妆品,就可以资助一名失学女童……”类似的话,她不知道向多少人讲过、讲过多少遍。

1997年春节,姜丽娟所在的居委会老大妈与辖区警卫战士一起包饺子。姜丽娟不失时机地向在场的自治区政府主席白立忱(现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宣传“春蕾计划”。白立忱当场表示资助3名女童,所需款项一次交清。有了白主席的支持,姜丽娟乘胜进军,又去找自治区政府的各位副主席,结果如愿以偿。接着,她又去找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协的领导,又是大获全胜。自治区人大一位领导闻讯后,主动约她上门,人大的领导纷纷解囊,她又一次满载而归。“攻”下了自治区四大班子以后,姜丽娟到自治区各机关募捐,她还利用自己市人大代表的身份,登门去找银川市和城区的四大班子领导。这样,在姜丽娟专门记录募捐情况的小本子上,就留下了离任和在职的许多领导人的名字:黄璜、白立忱、毛如柏、陈建国马启智、刘国范、周生贤、任启兴、马文学、白振华、于革胜、刘仲、李国芳、陈育宁、冯炯华、韩有为、刘慧、郝林海……在这一长串名单中,仅省级领导就有51人之多!

有一次,她在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那里拿到捐款后表示感谢时,陈建国动情地说:“你不要感谢我,我倒应该感谢你:你是在为党做工作、为我们做工作呢。”

姜丽娟告诉记者,每当她拿到捐款,就会想到又会有一些失学儿童可以重返校园了。这是她最开心的时刻。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她,并不是每次都能有所收获,空手而归、连连碰壁的时候,也不在少数。

有一次,某公司经理对她说:“你一个老太太,费那么大劲干啥?孩子上学的事有国家管嘛!”姜丽娟回来一想,觉得这话不对,就返回去再找这位经理。终于说得这位经理心服口服:“老太太,我说不过你了。这样吧,我发动公司的人捐款!”结果,全公司有46人签字结对助学,一下子募集了2万元。姜丽娟还让双方见了面,让捐赠者把钱物直接交到贫困学生的手中。整个捐助活动,营造了浓浓亲情。大家都十分高兴,纷纷向她表示:“你老人家搞这个很有意义!”

在一位负责人的办公室里,姜丽娟碰了个软钉子:“你有文件吗?倡议书我不认!”

还有一个级别也不算很低的人,一口回绝了她:“我不想捐款。我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还有很多困难呢。”姜丽娟说:“如果你确有困难,我也可资助你。”那个人不吭声了。

还有一个公司办公室主任,先后推托了11次,直到最后也没有捐款给她。

不少人对姜丽娟的行动不理解,有人甚至有误解:“她不是为了挣钱,怎么会那么起劲地到处跑?”某机关一个工作人员就直截了当地问她:“你募集的这些钱,是可以提成的吧?”

实际上,姜丽娟每收到一笔捐款,都要开出由自治区妇联出具的收据。这些善款,不但姜丽娟分文不取,妇联也没有截留一分,都被原封不动地送到了受助者手中。

自治区妇联少儿部部长马凤仙告诉记者:姜大妈差不多每月都要到妇联来几次,一是拿倡议书,一是开收据。

这样,从上门做工作到开收据、送收据,姜丽娟为每笔捐款至少要跑3次。如果找不到人或一次做不通工作,那不知要多跑多少路。有人感叹:姜丽娟这十几年来不知为此跑了几万公里了!这对于一个不会骑自行车的老人来说,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是无法做到的!

其实,姜丽娟并不是一个健康的老人。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长期纠缠着她。1996年,她还做了胆结石手术。现在,仅每周打一次针就要花掉67.8元。她当居委会主任时的工资才100多元,她的退休金也只有600多元,老两口每月的医疗费就花去了她大部分退休金。她身上穿的衣服和鞋都有10年以上的历史了。就是这样,她还是挤出钱来先后资助了5名女童。其中最早资助的女童现已成为高中生了。

2003年,她被评为“全国首届十大公益之星”。得到消息时,她竟然想放弃去北京领奖的机会。她想的是:有那些钱,可以资助几个女童上学呢。最后,在有关人员的动员下,她才去北京领了奖。

由于一心助学,姜丽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失学儿童的好奶奶”。她自己很看重这个称呼。她说,我要对得起党和人民给我的荣誉。

马凤仙部长告诉记者,考虑到姜丽娟年老多病,妇联的同志多次劝她注意身体,不要再四处奔跑了,但她就是闲不住。

国家在西部农村学校实行“两免一补”后,又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学杂费,农村孩子因贫困而不能上学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但姜丽娟的助学活动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她又把助学的重点转移到贫困高中生、大学生和失足青少年身上了。

(原载2006年11月24日《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