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琵琶一曲最动人_梁谷音评传_事迹

琵琶一曲最动人_梁谷音评传_事迹

时间:2022-08-20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琵琶一曲最动人_梁谷音评传_事迹《蝴蝶梦》的意外轰动,给了梁谷音很大的信心:修改、恢复传统戏,使之焕发出全新的生命,是昆曲艺术在新时代必然的道路。有了之前的经验,梁谷音与搭档计镇华又开始了新的尝试。《吃糠遗嘱》,梁谷音饰赵五娘,计镇华饰蔡公,张铭荣饰蔡婆《描容别坟》则是梁谷音的重头戏,直接传承自沈传芷老师。在这段,梁谷音的许多身段依靠着桌椅。

琵琶一曲最动人_梁谷音评传_事迹

蝴蝶梦》的意外轰动,给了梁谷音很大的信心:修改、恢复传统戏,使之焕发出全新的生命,是昆曲艺术在新时代必然的道路。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我们现在社会的发展的确离不开创新,但是昆曲以及一些古代文化的发展创新则是另一种命题了,它是作为遗产保留下来的,你把它改掉了,这个遗产就没有了,越改它,离开昆曲原来面貌的距离就越大,结果到最后真正的昆曲传统就没有了,新改的昆曲又都站不住,这样就把昆曲给毁掉了。昆曲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它有自身完美、成熟的系统,如果加上其他元素就不是昆曲了。我认为昆曲的核心是不能变的,现代技术最多只是用于如何更好地呈现它,而不是改造它,白先勇有句话说得很好——昆曲已经精致得不能再改了。”

有了之前的经验,梁谷音与搭档计镇华又开始了新的尝试。恰好,台湾有关方面邀请两位访台教学演出,除了拿手的《烂柯山》、《蝴蝶梦》、《潘金莲》之外,对方还点名要求:希望两位老师演出折子戏串本《琵琶记》。

《琵琶记》是元代高明所作,南戏之首,也是昆剧舞台上的经典名作。其中《南浦》、《赏荷》、《盘夫》、《书馆》等,堪称昆剧生旦戏名剧。但计镇华与梁谷音是以老生、正旦应工,因此,他们所演绎的《琵琶记》,则是以赵五娘、蔡公蔡婆与张大公为主线的版本,包括《吃糠遗嘱》、《描容别坟》与《扫松下书》三折。

在梁谷音看来,《琵琶记》绝不比汤显祖的《牡丹亭》逊色,两大名著堪称各领风骚。《牡丹亭》展现的是一种浪漫、唯美、青春的爱情故事,兼之曲词唯美,诗情画意;而《琵琶记》则属于雅俗共赏,词句通俗直白,传情达意,其最大的特点是描摹人物感情逼真,让观众真真切切地感受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因而同样在舞台上久演不衰,被誉为“词曲之祖”。

《吃糠遗嘱》,梁谷音饰赵五娘(www.guayunfan.com)

《吃糠遗嘱》是《琵琶记》中非常著名的折子,描写蔡伯喈上进赶考,一去不归,家乡遭遇旱灾,衣食不保,妻子赵五娘背着公婆以咽糠度日,反被婆婆猜疑,真相大白后,婆婆羞愧难当,吞糠而亡,公公亦在立下遗嘱后,随婆婆而去。这出戏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由计镇华排演的,得自沈传芷老师所传的手抄剧本,又吸收了大量京剧“麒派”丰富的表演技巧,成为计镇华的代表之作。梁谷音在其中扮演赵五娘,以正旦应工,昆曲的正旦相当于京剧中的青衣,基本扮演的是少妇一类的角色,与闺门旦的娇美万般、千姿百态不同,与花旦的俏丽活泼、乖巧玲珑也不同。她不需要演员再去表现自己的美丽,关键是要端庄、质朴、本分,因此要老老实实地演,不要去加一些花花草草、娇娇俏俏的东西,而是要强调一种分量。如果将昆曲行当比作书画的话,正旦好比水墨画,画面以黑白为主,素净雅致,而不需要强加五颜六色的色彩给观众和舞台。

在《吃糠遗嘱》里,梁谷音的表演重点就在该剧最为有名的唱段[孝顺歌]。赵五娘面对婆婆的猜疑、埋怨,觉得很无奈,她知道家里的处境,只能忍耐。因此,[孝顺歌]在表现赵五娘一边咽糠一边伤心的过程中,要把她内心复杂心理,悲苦的情绪充分表达出来。她吃糠吃不下去,就联想起现实来,把糠比作自己,把米比作她的丈夫蔡伯喈,这段曲词用不着任何解释,念出来就让人感动。“糠和米本是相依倚,被谁人簸扬作两处飞,一贵一贱,好似奴家与夫婿,永无见期。丈夫你本是米,米在他方没处寻,奴家恰便是糠,怎的把糠救得人饥馁。”赵五娘一想,只怕奴家连糠都不如啊,糠还能救人,我的骨头今后又会埋在何处呢?一段曲词,声情并茂,愁苦难当,梁谷音本就擅长表演苦情女性,如今以其特有的声腔、身段,唱来念来,怎不令人动容?

《吃糠遗嘱》,梁谷音饰赵五娘,计镇华饰蔡公,张铭荣饰蔡婆

《描容别坟》则是梁谷音的重头戏,直接传承自沈传芷老师。该剧讲述孝妇赵五娘上京寻夫蔡伯喈,难舍公婆坟墓冷清孤单,因此描画公婆真容一幅带在身旁,一路之上犹似相亲相傍,边画边哭,笔笔和着泪水,只因自己身无分文,无钱祭奠,只有清香一炷,拜别公婆。邻居张大公闻五娘进京寻夫,特来探望,慨赠路费。五娘请大公照顾公婆坟茔。大公嘱五娘一路小心。五娘遂拜别二老坟墓,孤身一人千里寻夫。哭天喊地的唱腔,催人泪下的文字,大起大落的表演,别致感人的舞姿,把一个古代女子对长辈的一片孝心淋漓尽致地倾泻出来。

《描容别坟》的正旦表演不以舞蹈为主,它是通过唱腔来表现角色的情绪和状态。因此,梁谷音牢牢掌握一个“情”字,赵五娘用情描画,用眼泪回忆公婆,用自己的孝心倾注于这张画上,所以她在画画的时候,始终要想公公婆婆临死前的凄苦情景。当初沈老师就强调,要学这个戏,必须把哭学会,就好比要学《痴梦》,必须把笑学会一样。昆曲里有这样一种说法,正旦就是“女大花脸”,也就是说表演时要像花脸那样有爆发力,而不是闺门旦那样娇媚婉转。因此,《描容别坟》的几次哭,就要有强烈的爆发力,才能取得震撼人、感染人的效果。

一出场,赵五娘一身素服,头戴白花,遭遇三年荒灾,又逢公婆丧命,夫君不知身在何处,因此她虽然年轻,但内心已然十分沧桑,此刻她已经不知道何去何从,未来又会有何结果。所以她一出场,两个眼睛是茫然的,不知道自己今天走了,还能不能找到丈夫,能不能回到这个家。

[三仙桥]是主曲,表现赵五娘为公婆画遗像的过程。她是用心在画,用泪在画,甚至是用血在画,因为她实在太苦了!她可怜公公婆婆饿死的命运,更可怜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挣扎、生存。“一从公婆死后,要相逢,不能够,除非是梦里暂时略聚首。苦要描,描不就。暗想象,教我未写先泪流。写,写不出他苦心头,描,描不出他饥症候,画,画不出他望孩儿的睁睁两眸……”这是第一段,赵五娘还没有开始画,是表达她怀念公婆的情绪。

从第二段起,赵五娘开始画她那饿死冻死的公婆真容,手握画笔,一笔一哭,唱道:“我若画做好容颜,需不是赵五娘近日来的姑舅。”唱一声,哭一声,画一笔,泪两行。在这段,梁谷音的许多身段依靠着桌椅。在落笔作画时,忘年交谢稚柳、陈佩秋二位为梁谷音出了个好主意:为什么不用两支笔换着来画呢,这是画家作画时的常用手法,移植到舞台上,不就成为你梁谷音的特色了吗?因为剧中赵五娘曾说自己“自幼颇晓丹青”,所以画家夫妇合情合理的提议,也成就了梁谷音版《描容》的一大特色。

《描容别坟》,梁谷音饰赵五娘,计镇华饰张大公

最后画像完成,五娘哭倒在桌上,与公婆画像告别。此处,梁谷音在动作上借鉴了一些穷生的技巧,以表现赵五娘的贫困窘迫。这并不是她自己的创造,而是沈传芷老师的亲授,沈老师是当年昆曲传习所主教“大先生”沈月泉的儿子,初工正旦,后改小生,尤以巾生、穷生见长。因此,沈传芷老师在教授此剧时,有意识地加上了一些穷生戏的技巧,诸如拖着鞋子走路、转圈耍水袖等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随后的《别坟》,张大公上场,得知赵五娘将进京寻夫,特意前来资助银两,赵五娘则将公婆的坟墓郑重相托,求大公看管一二。两人来到坟前,哭拜一番,最终赵五娘肩背琵琶,手托画像,拜别大公,一去三回首,悲悲戚戚、凄凄惨惨,踏着似乎在低低哭泣的笛子声渐渐离去。

作为昆曲正旦行当的艺术精品,《描容别坟》对正旦演员的基本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应工花旦的梁谷音能以自己深厚的舞台表演经验,将赵五娘这个正旦角色贤惠、孝顺、悲苦、无奈的性格特征和生活经历描绘得细腻入微,着实不易。因此,《琵琶记》也成了梁谷音近年来演出较多的一个剧目,不仅如此,她将此剧传授给了上海昆剧团的陈莉、谢璐等学生,使该剧薪火相传,绵绵不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