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游酢《文集》内遗存诗赋考述

游酢《文集》内遗存诗赋考述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四库底本《游廌山先生集》与四库本《游廌山集》以来,诸本游酢《文集》皆存在将他人诗赋视作游酢诗赋之遗误。《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三十一游酢《荆斋诗集》与卷九十七《龟山集》分别两收之,其中异字亦与四库本《龟山集》。游酢《文集》王杰《序》称:“公之草堂诗有云:门前獬豸公裳在,只恐儿孙不读书。”一是游酢的时间不相符,如上所述。《朱子佚文辨伪考录》“按:此为游酢诗,见《游廌山集》卷四”颇欠考。
游酢《文集》内遗存诗赋考述_游酢新论:续编

四库底本《游廌山先生集》与四库本《游廌山集》以来,诸本游酢《文集》皆存在将他人诗赋视作游酢诗赋之遗误。

如《春日山行有感》,张伯行于“康熙戊子夏季”所编《濂洛风雅》卷三、《全宋诗》卷一千一百四十三皆收此诗,《四库全书·提要》谓:《游廌山集》之“《春日山行》诗中有‘风詠舞雩正此日,雪飘伊洛是何年’之句,自用“程门立雪”故实,似亦不类酢作。”此说是。

《归雁》、《感事》二诗,四库本《龟山集》卷四十亦收为杨时诗,其中《归雁》次句“野”作“夜”、四句“风”作“清”,末句“乡”作“伤”,《感事》五句“急”作“激”。《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三十一游酢《荆斋诗集》与卷九十七《龟山集》分别两收之,其中异字亦与四库本《龟山集》。《全宋诗》于卷一千一百四十三游酢与卷一千一百四十六杨时亦两收之;张伯行《濂洛风雅》卷三收为游酢诗而卷四杨时名下未收,郑杰《闽诗录》丙集卷五游酢收《归鴈》而丙集卷四杨时皆未收,嘉靖《建阳县志》卷五《学校·书院》谓:“廌山书院,在禾平里……《感事》诗”云云,亦收为游酢诗。

《在颍昌寄中立》二首,与《龟山集》卷四十二所收杨时《寄游定夫·在颍昌从明道先生》二首之诗句同,唯第二首次句“居”作“俱”,末句作“可能鞭马复来无”。《两宋名贤小集》卷九十八《龟山集》亦收,仅题作《寄游定夫》二首,而《荆斋诗集》仅收游酢《在颍昌寄中立》一首,即末注“龟山末句作‘可能鞭马复来无’”之诗。张伯行《濂洛风雅》卷三所收游酢二首《在颍昌寄中立》无“末注”,卷四亦收杨时《寄游定夫》二首,而将“在颍昌从明道先生”注于前一首之末,第二首次句亦作“俱”,末句亦作“可能鞭马复来无”。《全宋诗》于卷一千一百四十三游酢与卷一千一百四十八杨时亦两收之;《闽诗录》丙集卷五游酢收《在颍昌寄中立》一首(即末句为“至今车马往来疏”之第二首)而丙集卷四杨时皆未收。嘉靖《建阳县志·书院》之“廌山书院”亦收为游酢诗,题作《怀旧寄杨中立》。

对于《归雁》、《感事》以及《在颍昌寄中立》即《寄游定夫·在颍昌从明道先生》二首,至少可以肯定一点,那就是即使游酢与杨时二人皆有此题之作,其诗句也必定不会如此相同,而由于游酢《文集》曾有过散佚,留存之此四诗为杨时所作可能性更大。游酢(不含本身)十八世裔孙游文远所撰《备修族谱记》(《圩富垅游氏宗谱》卷一)谓:“考谱……如龟山先生寄文肃公诗六首、书六札,参诸杨集,实龟山先生笔也,原谱误为文肃公著,急宜订正。”

《诲子》诗:“三十年前宿草庐,五年三第世间无。门前獬豸公裳在,只恐儿孙不读书。”首先是标题的问题,又有“草堂”、“故居”诸说。游酢《文集》王杰《序》称:“公之草堂诗有云:门前獬豸公裳在,只恐儿孙不读书。”嘉靖《建阳县志·书院》谓:“廌山书院,在禾平里……廌山《诲子》诗:三十年前宿草庐,五年三第世间无;门前獬豸山常在,只恐儿孙不读书。”其卷六《艺文》所录朱衡《重修廌山书院记》则谓:游文肃“先生尝咏故居,有‘三十年来宿草庐’之句,即其地(建阳县禾平里之廌山书院)也。”杨应诏《闽南道学源流》卷二《遗事》谓:“廌山书院,在建阳县禾平里,游文肃……故尝有‘三十年来宿草庐’之句,即其地。”其次是诗之好歹问题。民国《崇安县新志》第十八卷《艺文》谓:游酢“《诲子》云:三十年前宿草庐,五年三第世间无。……俗不可耐,其非原作可知,亟宜删去,以免乱真。”和州官刻《游定夫先生集》亦收而于诗末注:“按公裔孙文远刻本注云:嗣考。窃疑此诗,语意矜张鄙陋,似未必为公所作也。”对于这首“俗不可耐”之诗,今人颇有“愿意”其“乱真”者。《游酢评传》附录一《简明年表》为:“1098年哲宗元符元年……守孝中。在家乡豸山脚下筑草堂(后世称之为廌山书院),授徒和研究学术,撰述《论语杂解》、《孟子杂解》、《中庸义》,以及《诲子》诗等。”假设此诗为游酢所赋,那也应当不是作于“1098年哲宗元符元年”之时,诗云“三十年前宿草庐,五年三第世间无”句,“五年三第”则起算时间应当在其登进士之前五年即元丰元年(1078),距“1098年”只有二十年,哪得“三十年前”!嘉靖《建宁府志》卷十七《学校》谓:“廌山书院,在建阳县禾平里。宋绍兴间,游酢尝讲道、著书于此。以面廌山,故名。朱文公诗云:三十年来宿草庐,五年三第世间无;门前獬廌山常在,只恐儿孙不读书。后废。”其中“绍兴”为“绍圣”之误;而所录此诗有两处不同,一是“年来”与“年前”,一是“獬廌山常在”与“獬廌公裳在”。而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之《朱子佚文辨伪考录》则谓:“嘉靖《建宁府志》卷十七载朱熹作《廌山书院》诗:三十年来宿草庐,五年三第世间无;门前獬廌山常在,只恐儿孙不读书。按:此为游酢诗,见《游廌山集》卷四,题作《诲子》,第三句作‘门前獬豸公裳在’。”考据有关资料,“其非(游酢)原作”的佐证还颇多。一是游酢的时间不相符,如上所述。二是“五年三第”与游酢不相符:诗云“五年三第世间无”,游酢自熙宁五年(1072)领乡荐游学京师,至元丰五年(1082)三月进士及第,并无“五年三第”之好事。三是“五年三第”之好事与朱熹完全相符,在朱熹有关资料不难看到,这里试举两例,民国《婺源县志·朱子世家》与《紫阳朱氏建安谱·文公年谱》均载:朱熹于绍兴十七年“秋举建州乡贡”,十八年“春登(王佐榜)进士第”,二十一年“春铨试中等,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县主簿”。显然,朱熹于绍兴十七年(1147)至二十一年(1151)的这个“五年”取得了“乡贡”、“进士”、“铨试中等”这“世间无”的“三第”,其时年仅22虚岁。这是朱熹颇为自得之举,所赋此七绝诗本意只是用于自我欣赏,也正是其“俗不可耐”,所以朱熹集子原本多剔而不收。《朱子佚文辨伪考录》“按:此为游酢诗,见《游廌山集》卷四”颇欠考。

《登归宗岩》诗,康熙《建宁府志》卷四十五《艺文》、民国《建瓯县志》卷七《名胜》、《全宋诗》卷一千一百四十三、《八斗诗词大库》、《汉典诗词》皆收录,民国《崇安县新志·艺文》谓:“《游文肃公集》八卷,宋游酢撰……《登归宗岩》云:奇冠闽南此最奇,归宗千古是谁归。俗不可耐,其非原作可知,亟宜删去,以免乱真。”按:民国《建瓯县志·名胜》亦录有杨时《登归宗岩》诗,《宋·游酢文集》卷八《附刊文诗》题作《同(游)定夫登归宗岩》(目录无“游”而正文标题有“游”字)。

《接花》诗,陈瓘(10581122)所作,见宋·吕祖谦《宋文鉴》卷二十。《全宋诗》于卷一千一百九十一据《宋文鉴》卷二十收为陈瓘诗,又于卷一千一百四十三据乾隆版《游廌山先生集》卷七收为游酢诗,这种两收行为是颇不负责任的,而《全宋诗》多有之。网络上《八斗诗词大库》与《汉典诗词》之“陈瓘”亦收《接花》,《寒食文化与寒食风俗》亦谓:“陈瓘则对接花发生兴趣:色红可使紫,叶单可使千,花小可使大,子少可使繁。天赋有定质,我力能使迁,自矜接花手,可夺造化权”云云。

《韩魏公读书堂》诗,宋·熊克所作,诗题原注“在黄州五里,与其兄居读书之地”,见元·刘应李《事文类聚翰墨大全》辛集卷八。韩魏公即韩琦10081075),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治平元年(1064)闰五月进右仆射,封魏国公。《全宋诗》于卷一千一百四十三据《事文类聚翰墨大全》辛集卷八收为熊克诗,又于卷一千一百四十三据乾隆版《游廌山先生集》卷七收为游酢诗。《八斗诗词大库》与《汉典诗词》之“熊克”亦收《韩魏公读书堂》。

《擬招赋》,本题作《拟招》,无“赋”字,见朱熹(11301200)所编《楚辞后语》卷六第五十二篇,其题下注谓:“拟招者,京兆蓝田吕大临之所作也。”其文如下:

上帝若曰,哀我人斯;资道之微,肖天之仪。神明精粹,降尔德兮,予无汝欺;视听食息,皆有则兮,予何敢私?顾弱丧以流徙,返故居兮谬迷。圈豚放驰,散无适归;蚁慕羊羶,聚附弗离。予哀若时,魂莫予追;乃命巫阳,为予招之。阳拜稽首,敢不祗承上帝之耿命,退而招之以辞。辞曰:

魂乎来归魂无东,大明朝生兮启群蒙;万物摇荡兮隐以风,迁流正性兮失厥中。魂兮来归魂无南,离明独照兮万物瞻;文章焕发兮不可缄,夸淫侈大兮志弗厭。魂兮来归魂无西,日入昧谷兮草木萎;实落材成兮虽有时,志意彫谢兮与物衰。魂兮来归魂毋北,幽都闇黯兮深蔽塞;归根独有兮专静默,有心独藏兮吝为德。

魂乎来归魂无上,清阳朝徹兮文惚恍;绝类离群兮入无象,杳然高举兮极骄亢。魂兮来归魂毋下,素位安行兮以时舍;沉浊下流兮甘土苴,固哉成形兮不知化。

魂乎来归反故居,盍归休兮复吾初;范博厚以为宫兮,戴高明以为庐。植大中以为常产兮,蕴至和以为厨;动震雷以鼓昕兮,守艮山以止隅。秉离明以为烛兮,御巽风以行车;守吾坎以御侮兮,开吾兑以进趋。资粮械器惟所用兮,何物之不储;四方上下惟所之兮,何适而非塗。虽备物以致用兮,廓吾府而常虚;纵奔骛以终日兮,燕吾居而晏如。惟寞惟寂,疑有疑无;其尊无对,其大无馀。曷自苦兮一方拘,魂兮来归返故居。(光绪十年刊《古逸丛书》本《楚辞》)

其中,“羶”《宋·游酢文集》作“膻”;“阳拜”之“阳”《宋文肃廌山游先生集》、《宋·游酢文集》皆误作“飏”;“祗”《宋·游酢文集》作“只”;“魂乎来归魂无东”与“魂乎来归魂无上”之“乎”四库本作“兮”;“彫”《宋·游酢文集》作“凋”,其“校正”谓:“原文作‘彫’,今据改。”“魂毋北”之“毋”《宋文肃廌山游先生集》、《宋·游酢文集》皆作“无”;“闇”《宋·游酢文集》作“暗”;“惚恍”《宋文肃廌山游先生集》、《宋·游酢文集》皆作“恍惚”;“鼓昕”之“昕”《宋·游酢文集》误作“听”;“止隅”之“止”《宋文肃廌山游先生集》、《宋·游酢文集》皆误作“正”;“骛”《宋文肃廌山游先生集》作“鹜”。

《楚辞后语》原为单行本,初由朱熹子朱在刊于嘉定十年(1217)。宋端平三年(1235),其孙朱鉴将《楚辞集注》八卷、《楚辞辩证》二卷、《楚辞后语》六卷三书合刊,删去重复的三篇,总名《楚辞》。

五绝《禽言不如归》,《宋·游酢文集》未收,疑其亦非游酢诗。《廖节妇哀辞》至少应当存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