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游酢族叔游复支系综考

游酢族叔游复支系综考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阳入闽八世游复支系。六世游耿第四子仲孙,七世游仲孙一子复。1102)字执中,尝为游酢、游醇师。而所谓“晚徇亲意,一举于有司”则应当是在游复四十余岁时即其父母已经六十余岁,而非游复晚年。道光《建阳县志·选举》于“进士”之“旧志失载”列“游处道,见《杨龟山文集》”,显然,游处道的进士“科年”已失考。至于“处仁、处厚,早卒”是指其已成年而早于游复卒,故二人皆有后裔见于族谱。
游酢族叔游复支系综考_游酢新论:续编

建阳入闽八世游复支系。六世游耿第四子仲孙,七世游仲孙一子复。游复(?1038—?1102)字执中,尝为游酢、游醇师。建中靖国元年(1101),杨时权建阳县丞,得以从之游,恨相得之晚。约崇宁元年(1102)卒,享年六十五,葬于建阳历冲之原。三子:游处道、游处仁、游处厚。约崇宁五年,游酢为之作“行状”,杨时依“行状”而撰《游公执中墓志铭》,见光绪《杨文靖公全集》、《永乐大典》卷八千八百四十三。

杨时《游公执中墓志铭》谓:“昔吾为太学生,吾友定夫尝为余言其族父执中先生之贤。余闻而心识之,愿见而未之得。盖三十余年矣。建中之初,余被檄贰令于其乡邑,始获从之游。听其言,稽其行,参之于其所学,信乎定夫之所称,无一辞溢也。于是相与为忘年之交,而恨相得之晚。先生既没,逾数年,而吾友定夫复状其行,致其子处道之意,请铭于余。先生讳复,字执中,姓游氏,世为建州建阳人。曾祖讳惟真,祖讳耿,父讳仲孙,皆隐德不耀。先生资孝爱,总角已知强学砥砺,竭力以养其亲。家乏经月之储,而亲意未尝一日不怡。族父元,聪明有精识,于子弟中尤器之,见谓有特操。既壮,学益富,行益修。乡邻旁郡见者悚服,闻者阅而信之,多遣子弟从之游,远近相属也。其学以中庸为宗,以诚意为主,以闲邪寡欲为入德之途。常以昼验之妻子,以观其行之笃与否也;夜考之梦寐,以卜其志之定与未也。其与人谋,委曲周尽,不啻如在己。其教人,禁切其不善而开其善,镌谕之详不少回隐,不啻如其父兄。故听其言者,初若难入,然终察其为爱己也。亦或以忠诲成怼憾,先生终不改,曰:宁人负我,我无负人。盖直道不苟其自信然也。以故,乡曲之士尝受经其门者,往往率德自好,读书亦求心到自得,以善其身。其成就人才,盖非碌碌口耳之习也。少不事举业,晚狥亲意,一举于有司,不第而止。以某年某月某日终于家,享年六十有五。夫人江氏,宣德郎汝舟之女,配于君子,能致妇顺,以得舅姑之懽心,先先生十年卒。子男三人:处道,举进士,亦遵遗训,不敢失坠;处仁、处厚,早卒。女一人……处道以某年某月某日,葬先生于历冲之原。……先生德足以私淑诸人,学足以垂世传后,而士之欲求师友者,莫宜于先生也。不幸老死于穷阎陋屋之间,而不大显于时,可哀也已。”据此可知,游执中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之时尚健在,而杨时“昔吾为太学生……愿见而未之得。盖三十余年矣”;依其《年谱》,杨时于熙宁六年(1073)试礼部下第时补太学生,至熙宁九年登进士。即以杨时初补太学生的熙宁六年计,至建中靖国元年亦仅28周年,故可知“盖三十余年矣”并非“愿见而未之得”之时间,而是游复终年或杨时为之撰墓铭之时间。杨时于建中靖国元年冬即离任建阳县丞,设若游复卒于次年即1102年而“享年六十有五”,则生于1038年。

《永乐大典》所引《建安志》载:“游复字执中,建阳人。居乡,以经学教授生徒,凡受业其门者,往往率德自好。尝一举于有司,不第。行实纯明,后进于矜式,名流推重之。龟山杨公志其墓。”弘治《八闽通志》卷六十五《儒林》载:“游复字执中。建阳人。居乡以经学教生徒,游其门者多率德自好。尝举于有司,不第。行实纯明,后进矜式。龟山杨时志墓,深悼其德学不大显于时。”万历《闽书》卷一百二十八《韦布》载:“游复字执中。资性孝爱。总角,强学砥砺,竭力养亲。家乏经月之储,而亲意未尝不怡。既壮,学富行修。乡里旁郡,见服闻悦,遣子弟从游者,远近相属。其学以中庸为宗,诚意为主,闲邪寡欲为入德之途。昼验之妻子,夜考之梦寐。其与人谋,不啻自己;其教人,禁切其不善而开其善,不啻如其父兄。亦或以忠诲成怼憾,复终不改,曰:宁人负我,我毋负人。一举有司,不第而止。杨龟山志其墓。”康熙《建宁府志》卷三十三《儒林》载:“游复字执中,建阳人。笃实纯明,居乡,以经学教授生徒,凡受业其门者,往往率德自好。尝一举于有司,不第,遂终身不求举。杨时志其墓曰:德足以私淑诸人,学足以垂世传后,而士之欲求师友者,莫宜于先生也。不幸老死于穷檐陋室之间,而不大显于时,可哀也已。”其中“穷檐陋室”,《游公执中墓志铭》作“穷阎陋屋”。道光《建阳县志》卷十一《人物·理学》载:“游复字执中。其先建业人;有名五丈者,挟策游四方,独奇建阳之长平,遂即其地筑居焉。复资性孝爱,笃实纯明,既壮,学益富,行亦益修。从之者,盖远近相属也。其学以中庸诚意为宗,以闲邪寡欲为入德之途。尝昼验之妻子,夜卜之梦寐。为人谋,委曲周全,如在己。教人勤勤恳恳,不少回隐。听之初,若难入,久之,知其为爱己也。望其容,坚挺若木;亲之,则温粹可挹。以故士类矜式,多率德自好焉。曾举有司不第,遂终身不出。龟山杨时先生志其墓曰:德足以淑人,学足以垂世。士之求师友者,莫先生若也。(旧志略,今依省府志参补。)”以上诸志之述,并未超出杨时《游公执中墓志铭》。

《游公执中墓志铭》谓:“先生讳复,字执中……少不事举业,晚徇亲意,一举于有司,不第而止。”《建安志》与《八闽通志·儒林》皆载:“游复字执中……尝举于有司,不第。”《闽书·韦布》载:“游复字执中……一举有司,不第而止。”康熙《建宁府志·儒林》载:“游复字执中……尝一举于有司,不第,遂终身不求举。”道光《建阳县志·理学》载:“游复字执中……曾举有司不第,遂终身不出。”《宋辽金夏教育史之宋代的科举制度》谓:“殿试初行时,过省举人黜落不少。端拱二年(989),礼部奏名合格进士368人,殿试后仅取168人。宝元元年(1038),礼部奏名合格进士499人,殿试仅取310人。直到嘉祐二年(1057),始定殿试进士,‘非杂犯不复黜落’的制度。”此指省试即礼部试与殿试,由此亦可知,游复“一举于有司,不第而止”应当是乡试不第。而所谓“晚徇亲意,一举于有司”则应当是在游复四十余岁时即其父母已经六十余岁,而非游复晚年。

《游公执中墓志铭》谓其“子男三人:处道,举进士……处仁、处厚,早卒。”道光《建阳县志·选举》于“进士”之“旧志失载”列“游处道,见《杨龟山文集》”,显然,游处道的进士“科年”已失考。至于“处仁、处厚,早卒”是指其已成年而早于游复卒,故二人皆有后裔见于族谱。

据《圩富垅游氏宗谱》,处厚一子必通。处仁以下单传至十五世依次为:处仁-墩-良佐-阑-扶-诚啟-善膺。处道一子必强,必强二子:著、居安;居安以下单传至十五世依次为:居安-宽-播-诚宣-善从;著二子:恭、敬;敬以下单传为:敬-挺-诚恒-善鑅;恭一子金酉,金酉一子诚意,诚意一子善鐫,善鐫一子辅仁,辅仁二子:常德(迁都未详)、宗德;十七世宗德迁居建邑前柯,以下单传至二十一世为:宗德-宋政-惠明-理三-佛恭。

其中游金酉,登嘉泰二年(1202)进士第;《闽书》卷九十五《缙绅》列入“建阳县”;《八闽通志·选举》列为“瓯宁人”而校注引道光县志“作‘游金,建阳人’”;康熙《建宁府志·选举》作“瓯宁人”;道光《建阳县志·选举》作“字未详,禾平里人。省志作建安人,府志作瓯宁人”,民国《建瓯县志·选举》收有“游金酉”。游仲孙此支所见至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