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协同为用,增强疗效

协同为用,增强疗效

时间:2022-04-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亦即两种药物配伍,产生协同作用而使临床疗效提高。中药之所以能够针对复杂的病情,而充分发挥疗效,是因为各种药物各自具有若干特性和作用,前人也称为药物的偏性。两药相伍,同气相求,相须为用。两药皆为辛温之品,同气相求,伍用相得益彰,共奏发汗解表之功。相须为用,共奏养血补血、养肝镇痛之功效。五味子味酸性温,性专收敛,具有敛肺止咳之功效。

亦即两种药物配伍,产生协同作用而使临床疗效提高(相须、相使)。中药之所以能够针对复杂的病情,而充分发挥疗效,是因为各种药物各自具有若干特性和作用,前人也称为药物的偏性。我们将每种药物的性质和作用加以高度概括,主要有性、味、归经、升降沉浮及有毒无毒等方面,统称为药物的性能。根据药物的性能,临床药对配伍方法多样、法则各异,现分述如下:

(一)同气相求,相须为用

方剂中药性、归经大体相同的药物配对,可相互协同,共同达到增强药物临床疗效的作用。

1.桑叶伍竹茹 两药皆甘凉清润,入肺、肝二经(肝胆相表里),能宣散二经之热邪。两药相伍,同气相求,相须为用。桑叶通肝达肺而散风热;竹茹入肺、胃、胆三经,具有清热化痰、和胃安神之功效,两药伍用,可达清肺化痰、宣散风热之功。

2.麻黄伍桂枝 麻黄、桂枝皆为辛温之品,同入肺、膀胱二经。麻黄善走卫分,长于发散,开腠理、通毛窍,为发汗散寒之解表要药;桂枝善走营分,专于透达,外行循表解散肌腠风寒,横走四肢温通经脉,桂枝与麻黄相须为用,既助麻黄发表散寒、宣肺平喘之力,又具有通阳和营,缓解全身疼痛之功。两药皆为辛温之品,同气相求,伍用相得益彰,共奏发汗解表之功。

(二)异气相使、相反相成

方剂中药性相反或作用趋势相反的药物配对,由于阳性药与阴性药相互调节,可取阴阳互济或相反相成之功效。

1.生熟相配 同一种药物由于生、熟有异,通过配对而使治疗范围扩大,功效大增。

生地黄伍熟地黄:生地黄性寒味甘,入于营、血分,以养阴为主,具有寒而不滞、润而不腻的特点,功专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为“补肾家之要药,益阴血之上品”;熟地黄滋腻之性较重,以滋阴为主,功专补血生津,滋肾养肝。张洁古曰:“地黄生用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须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须用之。又脐下痛属肾经,非熟地黄不能除,乃通肾之药也。”两药相伍,生熟相配,相互促进,其功益彰,共奏滋阴补肾、清热凉血之功效。

2.刚柔相济 一种禀性刚烈药物与一种禀性柔润的药物相互配伍,起到了刚柔相济、相互调节的作用。

(1)麻黄伍苦杏仁:麻黄与苦杏仁皆味辛、苦,性温,同入于肺经,皆具有颇佳的平喘止咳作用,但麻黄止咳平喘偏于宣发肺气,而苦杏仁止咳平喘偏于肃降肺气。肺主宣发和肃降,宣降相宜则肺气和顺。两药配伍,一宣一降,一刚一柔,刚柔相济,相使配伍,既相互为用,又互制其偏,宣则肺气以呼浊,降则肺气以吸清,正合肺之机宜,使肺气通调,止咳平喘益彰。

(2)柴胡伍白芍:柴胡轻清辛散,能引清阳之气上升,以疏调少阳之气,而理肝脾、调中宫、消痞满。白芍味酸性寒收敛,能敛津液而护营血,养血以柔肝,缓急而镇痛,泻肝之邪热,以补脾阴。两药配伍,刚柔相济,一散一收,一气一血,动静结合,以白芍之酸敛制柴胡之辛散,用柴胡之辛散佐白芍之酸敛,以引药物直达少阳之经。两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互制其短而展其长,从而共奏清胆疏肝、和解表里、升阳敛阴、解郁镇痛之功效。

3.润燥相随 一种辛香苦燥药物与一种阴柔滋润药物相互配伍,通常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为痰湿内停和阴液损伤的复杂病情所设,利用两药之间的监制作用,达到较为平和的燥湿化痰与润燥滋阴的作用。

(1)半夏伍麦冬: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具有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力,为燥湿化痰之要药;麦冬味甘性凉,善长滋燥泽枯,具有清肺胃虚热,滋肺胃之阴之功效。两药合用,一燥一润,相使为用。使之润而不燥,养阴生津而不滞腻,燥湿化痰、降逆和胃而不伤津,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奏养胃清肺、化痰降逆之功效。

(2)生地黄伍白术:生地黄味苦性寒质润,养阴清热凉血,润肠通便,具有润燥之功,无滋腻之患;其用在养不在通,为滋养之上品。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二经,芳香质柔,可升可降,守而不走,其作用为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生地黄、白术相伍,一燥一润,阴阳并调,健脾与养阴共施,相制相济,并行不悖,阳运阴布,腑气调畅,肠道得润,大便自能通畅。两药合用,亦可用治痔漏、肠风、便血,生地黄清热凉血,白术健脾燥湿,运气利血,两药相伍,一者清热凉血绝其出血之因;二者运气、利血、断其留瘀之患,真可谓独具深义也。

其他诸如半夏伍枇杷叶、半夏伍浙贝母、藿香伍生地黄、厚朴伍石斛等,皆为润燥相随之配伍。

4.动静结合 一种动性(如发表、行气、通阳、活血)药物和一种静性(如收敛、止呕、纯补无散)药物相互配伍,使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而不过,静而不宁,起到了调畅气血营卫的作用。

(1)大黄伍甘草:大黄能荡涤肠胃浊气宿结,理胃中清浊升降,力猛善行;甘草既能补脾益气,养心润肺,缓急镇痛,清热解毒,又可调和药味毒性,与大黄配伍,既可缓和大黄峻猛之泻下,又能补益正气,和中缓急,以免大黄苦寒伤正,使之调中具有补,促病向愈。大黄走而不守,甘草守而不走,两药配伍,动静结合,攻补兼施,攻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敛邪,共奏泻热祛实、通腑和胃之功效。

(2)当归伍白芍:白芍补血敛阴,柔肝和营。当归补血活血,调经镇痛。白芍酸收性和,守而不走,主静而缓急;当归辛香性开,走而不守。两药配伍为用,一守一走,一开一阖,动静结合,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使补血而不滞血,活血而不耗血。相须为用,共奏养血补血、养肝镇痛之功效。

5.开阖兼施 二种药物相互配伍,一开一阖,一收一散,相反相成,使其更好的发挥药物作用。

(1)陈皮伍诃子:陈皮辛散苦降性温,芳香醒脾,能行能降,燥而不烈,善长理气,健脾燥湿,调中快膈,降逆止呕,又善行肺经气滞。诃子味苦酸涩,具有敛肺、涩肠、下气、利咽之功效。与陈皮相伍,诃子酸涩收敛以敛为主,陈皮辛散走窜以散为要。李时珍云:“诃子同乌梅、五味子用则收敛;同橘皮、厚朴用则下气”。两药相伍为用,开阖兼施,一收一散,一走一守,相反相成,则敛肺开声、行气化痰之功卓著。

(2)五味子伍细辛:细辛味辛性温,性善走泄开闭,具有发散风寒、温肺化饮之功效。五味子味酸性温,性专收敛,具有敛肺止咳之功效。两药伍用,一散一敛,一开一阖,相使为用,相互制约,以细辛之辛散,制约五味子之酸敛;五味子之酸敛,又能制约细辛之辛散。从而开无耗散肺气之弊,阖无敛邪气之虞,既能使肺气得以内守,又能使寒邪得以散发,更能使饮邪得化,共奏温散风寒、敛肺止咳之功效。

其他诸如桂枝伍白芍、麻黄伍诃子、干姜伍乌梅等,亦为开阖兼施之配伍。

6.补泻并进 二种对药相互配伍,一补一泻,达到了攻补兼施之功效。

(1)葶苈子伍大枣:葶苈子入于肺经,辛散苦泄,功专降泄肺气,以宣上窍而通下窍,具有泻肺定喘、行水消肿之功效。大枣味甘性平,补中益敢,能培补脾胃,顾护中气。常配伍峻烈药物以缓和药性,配伍葶苈子,泻肺平喘利尿而不伤肺气。两药相伍,一峻一缓,一补一泻,相使为用,攻补兼施,共奏泻肺行水、下气平喘之功效。

(2)枳实伍白术:两药皆燥,相配而用,枳实辛散性烈,以泻为主,消痞逐痰;白术味甘性缓,以补为主,健脾燥湿。两药合用,一补一泻,一守一走,一缓一急,降中有升,泄中有补,补不留滞,泻不伤正,共奏健脾和胃、消食化积、行气化湿、消痞除满之功效。

7.散收并举 二种药物相互配伍,一散一收,达到了相反相成之功效。

(1)麻黄伍罌粟壳:麻黄味辛微苦,中空而浮,善长辛散,专疏肺郁。具有宣肺平喘,利尿消肿,发汗解表之作用。乃气喘咳嗽之常用要药,被誉为“伤寒发表之第一要药”。罂粟壳性平、味酸涩,具有敛肺,涩肠,镇痛之功效。麻黄善长辛散,罂粟壳酸涩善长敛肺;麻黄善开,罂粟壳善阖。两药配伍而用,一宣一敛,一散一收,异气相使,相反相成,止咳平喘之功甚妙。

(2)桂枝伍白芍:白芍主营气,桂枝主卫气。若单用白芍,虽可敛阴和营,但于卫强有碍;若仅用桂枝,虽能发汗解表,却于营弱不利,难以达到调和营卫这一作用。两药相伍,一寒一温,一敛一散,共奏调和营卫之功效。

8.升降有序 两种药物相互配合,一升一降,使脏腑气机升降调畅。

(1)苦杏仁伍升麻:肺主燥而又恶燥,燥邪最易伤肺,肺有痰邪,其治当化痰,且化痰又必须做到不伤肺阴。苦杏仁宣肺降气而平喘,化痰润肺而不伤阴。另外,肺为水之上源,苦杏仁宣肺气利水道,具有促进利水消肿的作用。升麻轻宣升阳,助苦杏仁宣肺升提以启上闸,又辅助苦杏仁之降气,升开肺气。两药相伍,一降一升,相使为用,相制相济,共奏降浊升阳、止咳平喘之功效。

(2)黄芪伍防己:黄芪具升发之性,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又善走肌表,是用治表虚及虚性水肿之要药。防己能利水消肿,使水湿下行,味辛能散,功可祛风,以驱外袭之风邪。黄芪以升为主,偏重扶正,防己以降为要,重在祛邪。两药参合为用,一升一降,一补一泻,升降调和,补泻兼顾,相得益彰,祛风除湿而不伤正,益气固表而不恋邪,使风湿俱去,表虚得固,共奏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之功效。

9.寒热并用 两种药物相互配合,一寒一热,寒热并用,达到兼顾治疗寒、热不同病证的作用。

(1)黄连伍细辛:黄连大苦大寒,善理心脾之火,为泻心火、除湿热之佳品。其清热作用偏于中焦,能清心除烦,燥湿止利。细辛辛温发散,芳香透达,上达巅顶,通利九窍,善长祛风散寒,且镇痛之力颇强。黄连性寒、细辛性温,黄连味苦而清热,细辛味辛而走散。两药合用,一寒一热,一清一散,异气相使,相反相成。寒热并用,使温阳而不伤阴,并以细辛之升散,引黄连直达病所,使清热之力更强,共奏清热解毒、泻火利窍镇痛之功效。

(2)人参石膏: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肺、脾二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肺健脾,生津止渴之功效。石膏味辛、甘、性大寒,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通热结便秘之功效,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之要药。两药一温一寒,相使为用,能在热病后期以人参扶正气,以助石膏退热,使下陷之邪得以升散;人参亦可使真阴立复,胜于单纯滋阴;同时石膏性寒,佐人参微温之性,可防病热药寒之格拒。使得清热之中有益气,益气之中有生津,又达到清热、透邪、生津之目的。

(三)表里兼顾

两种药物相互配伍,既能治表,又能治里,以达到表里兼顾的目的。

1.羌活伍独活 羌活味辛性温燥烈,气厚味薄属阳,善行气分之邪,可发散表邪,利周身关节之疼痛,直上巅顶,横行肢臂,偏治上部风寒湿邪,散肌表之风邪,燥湿解表之力颇强。独活气浊属阴,善行血分,敛而能舒,沉而能升,性缓而善搜刮,可助表虚,偏治下半部风湿,疏导腰膝,下行腿足,善长用治筋骨之间的风湿痹痛。《本草述》曰:“羌活,足太阳经药,独活,足少阴经药,一表一里,似气血之原已分矣。”故两药合用,羌活善治足太阳游风,独活善理足少阴伏风,一上一下,一表一里,相辅相成,可治脊背或一身尽痛,证属风寒湿痹型者。

2.麻黄伍石膏 两药伍用,石膏辛甘大寒,清泻内热,并能生津,为清肺热之要药。麻黄味辛微苦性温,既能宣发肺气,又能发汗解表,并可使肺中邪热从汗而解,为宣肺平喘之要药。两药一寒一温,一表一里,相使为用,相反相成。麻黄得生石膏之辛寒,能制其温燥之偏,又能变麻黄辛温之性为辛凉,但不减低其定喘作用,起到了制约的作用,达到了“去性存用”之目的。石膏引麻黄入里,减缓发汗效力,又起到了协同的作用。两药表里兼顾,寒温并施,疏不燥烈,清不寒滞,能清肺以存阴,宣肺以定喘,达到了表里双解之功效。

其他诸如桂枝伍黄芩、桂枝伍石膏、柴胡伍黄芩、葛根伍黄芩等,皆为表里双解之配伍。

(四)气血并治

两种药物相互配伍,达到了气血并治之功效。

1.乌药伍延胡索 乌药味辛性温,通上而走脾、肺,顺气降逆,散寒镇痛,向下达于肾与膀胱,以温煦下元,调下焦冷气。延胡索辛散温通,既走心包、肝经血分,又入肺、脾气分,能行血中之气,又能行气中之血。功专活血化瘀,行气镇痛。乌药以行散为主,专走气分,善长顺气散寒。延胡索专功活血化瘀、理气镇痛,善治一身上下诸痛症。两药为伍,一气一血,气血兼顾,乌药理气以助延胡索之活血,延胡索活血以助乌药之理气,可起到气血并治、协同为用的作用,使行气活血、调经镇痛之力倍增。

2.乳香伍没药 乳香味辛、苦,性温,气香走窜,偏入气分而善长调气,镇痛力强;没药味苦性平,气薄偏入血分,而善长散瘀,破泄力大。两药配合,一气一血,气血并治,相须配伍,协调为用,相得益彰,共奏活血祛瘀、消肿镇痛、敛疮生肌之功效。《医学衷中参西录》曰:“乳香没药,两药合用,为宣通脏腑、疏通经络之要药。故凡心胃、胁腹、肢体关节诸疼痛皆能治之。又善治女子行经腹痛月事不以时下。其通气活血之力,又善治风寒湿痹、周身麻木、四肢不遂及一切疮疡肿痛,或其疮疡不疼”。

其他诸如黄芪伍川芎、香附伍当归、石膏伍生地黄等,皆为气血双调之配伍。

(五)阴阳和合

两种药物相互配伍,可达到滋阴壮阳、阴阳双补之功效。

党参伍黄芪:党参味甘性温补中,和脾胃,促健运,益气生血。黄芪味甘性温,补气升阳,温分肉,实腠理,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党参补中益气,善长止泻;黄芪固护卫气,擅长敛汗;党参偏于阴而补中,黄芪偏于阳而实表。《得配本草》曰:“上党参,得黄芪实卫。”两药配用,一阴一阳,阴阳和合,相互为用,其功益彰,共奏扶正补气之功效。

其他诸如龟甲伍鹿角胶、肉桂伍熟地黄、鹿角胶伍熟地黄等,皆为阴阳并治之配伍。

(六)协调脏腑

利用药物气味性能的偏性,以调治病理上的阴阳偏胜,使之恢复相对平衡,致使疾病好转或痊愈。

莲子心伍远志:两药伍用,使心肾相交。莲子心与远志合用,远志得莲子心,涤痰开窍之力更胜,且可除心经之热。莲子心得远志,清退虚热,安神定志之功更强,共奏清心安神、涤痰开窍之功效。此外,莲子心可健脾养心,远志肉可益智安神,两药合用,心肾同治,君相火息,精关闭护,神志得宁,君相俱安。

其他诸如桃仁伍苦杏仁、益智伍乌药、白术伍白芍、黄连伍肉桂、黄连伍阿胶等,皆为协调脏腑之配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