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谭嗣同为国捐躯

谭嗣同为国捐躯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连发谕旨,捉拿维新派。维新派被捕的被捕,逃亡的逃亡。谭嗣同听到政变的消息后,并不惊慌。他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多方活动,筹谋营救光绪皇帝,但因措手不及,计划均告落空。6月24日,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谭嗣同被杀时,年仅33岁,为世称的“戊戌六君子”之一。但为国捐躯、为他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这才是最大的勇气。谭嗣同也是血肉之躯,并非感受不到受刑时的痛苦,也并非感觉不到亲人生离死别的悲伤。

谭嗣同为国捐躯

引语:谭嗣同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他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还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

戊戌变法又被称为“百日维新”,因为前前后后才不过103天的光景。它是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

变法维新是从1898年的公历6月11日正式开始的。这一天,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自强,接着就是紧锣密鼓地实行一连串除旧布新的改革。

当时慈禧太后虽然名义上已经“还政”给光绪皇帝,但实际上一直都在暗中操纵实权。才不过四天,6月14日,慈禧太后就赶走了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而且还把自己的心腹荣禄安置做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接下来,“帝党”和“后党”明争暗斗,甚至有苗头显示慈禧太后那边要发动政变赶光绪皇帝下台,变法力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

9月18日晚上,谭嗣同找袁世凯密谈,希望掌握着新建陆军的袁世凯能够帮忙。袁世凯表面上同意了谭嗣同的计划,但谭嗣同前脚一走,他后脚就向荣禄告了密。荣禄是慈禧太后的亲信,住在颐和园的慈禧太后很快就知道了真相。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连发谕旨,捉拿维新派。一夜之间,形势大变。维新派被捕的被捕,逃亡的逃亡。康有为乘船逃走,梁启超暂避日本使馆,准备去日本。

谭嗣同听到政变的消息后,并不惊慌。他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多方活动,筹谋营救光绪皇帝,但因措手不及,计划均告落空。

在慈禧的手下即将到来前,谭嗣同在自己的住处收拾东西,将自己多年来所写的诗文稿件、来往书信,装了满满一箱子。他来到梁启超避居的日本使馆,对梁启超说:“我们想救皇上,没能救成。现在一切都无济于事,只好受死。你快到日本去,我只要你把我这箱东西带去就没其他的挂怀了!”

梁启超给他讲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劝他一起到日本去。谭嗣同却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意思是,没有出逃的,就不能保存实力,将来继续进行维新变法的斗争;没有赴死的,就没人报答光绪皇帝,没人以身相殉变法事业。他决定用自己的牺牲去向封建顽固势力作最后一次反抗。

日本使馆曾派人与他联系,表示可以为他提供“保护”。他毅然回绝,并对来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6月24日,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在狱中,他意态从容,镇定自若,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9月28日,他与其他五位志士英勇就义于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当他们被杀时,刑场上观看者上万人。他神色不变,临终时还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充分表现了一位爱国志士舍身报国的英雄气概。谭嗣同被杀时,年仅33岁,为世称的“戊戌六君子”之一。

1899年,他的遗骸运回原籍,葬在湖南浏阳城外石山下。墓前华表上的挽联写道:“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

启示:谭嗣同为变法而牺牲,并非为一人之江山,而是为天下苍生求自由、谋幸福。他带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勇气奔赴刑场,以大无畏的精神激励着一个又一个不自由、毋宁死的爱国者。

延伸问题:和孩子讨论,什么是最大的勇气。

我们壮起胆子走一条乌漆墨黑的夜路,是勇气;我们尝试从来不敢做的某项运动,是勇气。但为国捐躯、为他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这才是最大的勇气。

谭嗣同也是血肉之躯,并非感受不到受刑时的痛苦,也并非感觉不到亲人生离死别的悲伤。在同伴们纷纷逃离的情况下,他毅然选择了留下,以自己的生命唤醒沉睡中的国人,实在是一种大无畏的伟大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