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波涛金朋老人的传统风俗

波涛金朋老人的传统风俗

时间:2022-0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铜鼓被视为神物,不仅是家里的保护神,也是寨子的保护神。玉腊调查的时候,鼓还一直被使用着,几乎没有停止过。据克木同胞说,鼓离寨的几个月内寨子没有祸事,说明送鼓仪式做得好,这个鼓应该同广大的各族兄弟姐妹见面。拉木鼓图无论是铜鼓还是木鼓,其本身只是一种人造物,但在一个族群的信仰文化语境中,它们不仅在神灵信仰的仪式中作为发声或其他用途的道具,而且它们本身就被认为是接引“神灵”的神物。
通灵神物_精神世界里的欢愉——云南边境民族的民间信仰

生活中有些物品,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就会成为非日常的神圣物,被认为有特殊的灵力。

“傣族群众常常把出土的文物作为灵物崇拜,有的把古铜银打成薄片,刻上咒语经文挂在脖子上或拴在手臂上作护身符。有的男子直接把咒语刺在手臂或身上。不少妇女也在手腕上刺个‘十’形,以示死后灵魂能升天,不被天神扒皮蒙鼓。”云南省<a href=勐腊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勐腊县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5页。">

克木人有一种神圣的铜鼓,被认为是祖先灵魂的象征,“除节日祭祀祖先外,如有病痛、有灾难等不顺心的事,也要祭祀祖先,在整个祭祀过程中要敲打铜鼓,用意是敲醒祖先的魂,促进民族或家族、家庭的兴旺发达、幸福美好。仪式结束后,主人把铜鼓深埋在山林里,严格保密,不让他人知道。万一埋铜鼓的主人突然去世,没有留下后话,就等于丢了一面铜鼓。所以人们有时会在荒野里偶然发现铜鼓”范宏贵:《敲铜鼓祭祖的克木人》,载《中国民族报》2004年6月11日,第4版。

玉腊在1992年前往勐腊县勐满镇的曼暖远村时,曾见到过一面古老的铜鼓,他对当时情形以及铜鼓主人波涛金朋老人的调查和记述十分有价值,通过他的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铜鼓在克木人生活中的意义:

这面古老铜鼓的主人是当时已经85岁的波涛金朋老人,老人因为经历过“文革”,害怕被收去,轻易不示外人,他说以前整个西双版纳克木寨子的铜鼓有三四个,现在只剩下他这一个了,老挝人多次用麻袋背着人民币、老币、泰币来买,他不仅不卖,连看都不让他们看。他说鼓是他的,也是全寨子的,要敲给全寨子听。这面铜鼓在别人家用了大约几百年,后来被波涛金朋老人的父亲买进家来,传到他这里,这面铜鼓在他家已经差不多有一百多年了。铜鼓进到他家后,一直用布包起放在顶楼上,“一是为了表示崇敬,放在竹楼最高的地方——人的居室和火塘的上面代表至高无上;二是为了干净,不会被脏东西染着;再者是为了安全,心存不善者谁也别想把它偷走”,之所以把铜鼓视为如此金贵之物,是因为它不仅是一种供人娱乐的乐器,更是“一种观念和信仰的象征,具有神灵般的作用,同人们的生活、命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铜鼓被视为神物,不仅是家里的保护神,也是寨子的保护神。玉腊:《勐腊克木人铜鼓简述》,载《民族艺术研究》1998年第1期。

玉腊调查的时候,鼓还一直被使用着,几乎没有停止过。

“农历的每月5、7、14、15日夜,波涛金朋要敲响它,让全寨人听。寨里的老老少少和邻寨的人听到铜鼓声,顿时会感到平安来临,心里安稳。到12月15日过丰收节(新米节)时,全寨人歌舞狂欢,波涛金朋老人叫儿子把铜鼓扛到寨中心,挂着敲奏,使大家不仅跳得痛快,而且从铜鼓声中获得吉祥……敲鼓不用木槌。老人用一条毛巾,把它拧紧然后对折起来成为一个疙瘩,就用这东西敲,敲出来的声音又宏亮又柔和,十分动听。铜鼓在丰收节时用得最多,一是庆贺当年的丰收,二是祈求来年丰收,这天把铜鼓取出时,老人要把酒洒在鼓上涮洗,再把它揩干净,边擦边对鼓说些咒语和吉利话,然后贴上红纸,敲几声之后抬到众人欢舞的场地去敲。用完之后,又以酒洒鼓,然后把它放在原来的位置。按波涛金朋老人的说法,只要铜鼓在,年年敲,就没有什么大灾,种的谷子差不多都收得着,收得多。如果没有鼓,情形就不同了。”

勐腊县民族博物馆曾将此鼓借去展览,鼓离开寨子之前,由县长和波涛金朋老人按传统风俗举行了隆重的抬鼓仪式:用酒浇鼓;在鼓前放烟糖茶供祭;老人跪在鼓前和鼓说话,对鼓祈祷;然后用红布包裹送鼓上车。展览结束,又以同样方式将鼓送回寨子。据克木同胞说,鼓离寨的几个月内寨子没有祸事,说明送鼓仪式做得好,这个鼓应该同广大的各族兄弟姐妹见面。玉腊:《勐腊克木人铜鼓简述》,载《民族艺术研究》1998年第1期。

佤族的木鼓同样也是吉祥物(见拉木鼓图):

“砍木鼓是全寨性的活动,主砍木鼓的人家要杀猪剽牛,煮饭供全寨人吃,因此能砍木鼓的一般是比较富有的人家。从砍木、拉木到木鼓凿成敲响将近个把月,村民们要每家每户送大米、盐巴、水酒给主砍木鼓的人家作为礼物。选定哪家主砍木鼓后,就选择吉日,选派几个有经验的壮汉去森林里选木料,选中了就回家敬告老人;第二次再去观察所选的树是否被雷击过,树干上是否有穴洞;第三次才由头人、老人、主砍木鼓的人家及几十个壮汉一起去砍木鼓。砍木鼓时要注意大树倾倒方向,一般倒向村寨方向最好。大树砍倒后,断成一截两米长的树段,将它放在较平处。第二天,全寨所有健康男子都去拉木鼓树,妇女有的煮饭送饭,有的还跟男人一起拉。拉木鼓树要直路,树上坐着一位善于辞令的男子,他在木鼓树上吆喝,大伙迎合高呼。拉木鼓树通常是两天才拉到家,第一天拉到半路,让树在半路歇上一晚上,在两头打上树桩,如果树将朝寨子的那棵树桩撵倒为最佳。木鼓树拉回寨子后,要请一位巧匠当师傅,七八个木匠动手雕琢,一般要10天左右才雕琢完工。凿完敲响了,全寨人要庆贺一番,主砍木鼓家要拿出一条经过挑选毛纯的黄牛,举行一次最隆重的‘砍牛’仪式。砍牛前,先将备砍的黄牛拴在牛头桩上,砍牛人装扮成女性,上缠包头,下围裙子,祈祷完毕便长刀一挥,使劲把黄牛的后腿一刀砍断,牛倒下后随即将牛尾巴砍断,扔在主砍木鼓家的屋脊上,然后抢肉者一拥而上,刹那间,一条活生生的黄牛便剩下斑斑血迹。主砍木鼓的人家忌食这牛肉。木鼓以红毛树、桦桃树为最好。按照惯例,砍了木鼓后就要猎人头来祭,社神才使地方平安,保佑粮食丰收……”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沧源佤族自治县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第87页。

拉木鼓图

无论是铜鼓还是木鼓,其本身只是一种人造物,但在一个族群的信仰文化语境中,它们不仅在神灵信仰的仪式中作为发声或其他用途的道具,而且它们本身就被认为是接引“神灵”的神物。一只铜鼓或一只木鼓,或者其他被认为具有神性的物品,其神圣性从传统而来,从与其相关的神圣仪式中来,而制作时的考究、使用时的精心、保存时的谨慎,甚至离开护佑区域时举行的特殊仪式,包括老人们代代相传的虔诚,都使得神圣物的“神圣性”得以巩固和延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