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汉族的交际礼仪风俗

汉族的交际礼仪风俗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汉族的交际礼仪风俗汉族人口众多,生活的地域又十分广阔,因此,各地的交际礼仪也各不相同。这种问候方式是“民以食为天”思想的体现。而当我们去别人家做客时,也应该注意避免使用和对方父辈名字一样的字词,所以,古人说在与人交际时要“入门而问讳”。这是中国家族观念影响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希望通过称呼来拉近和对方的距离,以便更好地交流。这也是要注意礼仪的。赠送礼物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汉族的交际礼仪风俗_风土人情读本

汉族的交际礼仪风俗

汉族人口众多,生活的地域又十分广阔,因此,各地的交际礼仪也各不相同。下面我们就从打招呼、称谓以及互赠礼物等方面来说一说社会交往中的风俗。

见面打招呼问好是人们在交往中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中国人传统的打招呼方式是“所见即所问”,也就是说,见到对方做什么事就说什么,如见到对方拿包出门就说“出去啊”,看到对方在吃饭就说“吃饭呢”……这并不是说中国人的招呼语都是费话,而是表示“我看见你了”。

汉语中比较有特色的招呼语是“吃了吗”。以前,不管是不是吃饭时间,也不管遇见的人和自己的关系是远还是近,人们打招呼都要问句“吃了吗”,而问完之后也并不要求对方一定要回答。这种问候方式是“民以食为天”思想的体现。古时候,生产力低下,人们对生活最高的要求就是可以吃饱肚子,因此,见面时问一声“吃饭没有”表达了对对方的深深关心。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人们已经很少再用这句招呼语了。

在交际中,人们总免不了称呼对方。当我们和亲友交谈时,我们会称呼对方的名字或依据血缘关系称呼对方“大伯、叔叔”等。但要注意的是,小孩子是不可以直接称呼长辈的名字的,而且在遇到长辈用名里的字时,也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避长者讳”。例如,杜甫的父亲名叫“杜闲”,所以杜甫的诗里没有一个“闲”字。更有趣的是,宋朝时,有一个叫刘温叟的人,父亲名字里有个“乐”字,于是他就终身不听音乐;还有一个徐绩,父亲名叫徐石,他一生都不用石器,遇到石头也不去踩,过石桥则让人背过去。这些都是子孙为孝敬父辈主动避讳的。而当我们去别人家做客时,也应该注意避免使用和对方父辈名字一样的字词,所以,古人说在与人交际时要“入门而问讳”。

不仅如此,在和不熟悉的人交流时,人们也往往会用称呼自己亲属的词语来叫对方,把对方纳入到家族关系网中。例如,我们在街上见到一个年纪大的女性,会称呼她“阿姨”、“大妈”等。这是中国家族观念影响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希望通过称呼来拉近和对方的距离,以便更好地交流。

在交谈过程中,人们提到自己和对方的一些事情的时候应怎么称说呢?这也是要注意礼仪的。比如,我们在称呼对方的国家、公司、亲人等时往往要加上“贵”、“尊”、“令”等字表示尊敬,如“贵国”的意思是你们国家、“尊驾”指的是对方、“令爱(媛)”指的是对方的女儿。而在称呼自己的国家、亲人等时则要加上“鄙”、“家”、“愚”、“拙”等字表示谦虚,如“鄙国(我的国家)”、“家兄(我的哥哥)”、“愚见(我的不成熟的看法)”、“拙著(我写的不怎么好的书)”等。这种抬高对方压低自己的做法其实是谦虚的体现,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一直提倡的美德。

赠送礼物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送礼,要求礼物必须适合特定的场合和特定的人。比如,结婚时我们常常会送百合花,意思是“百年好合”。过春节时,广东人常送金桔给别人,因为在广东话里,“桔”的读音和“吉”相近。同样,人们在赠送礼物的时候也有很多禁忌。比如,在别人生日尤其是老人生日的时候,我们不能送钟表,因为“送钟”和“送终”读音相同。在为别人饯行的时候,不能送“梨”,因为它含有“分离”的意思。

在接受礼物的时候也有很多讲究,比如我们不能在送礼人的面前直接打开礼物(一些字画艺术品例外),我们不能吃客人带来的食物,也不能喝对方带来的酒。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讲究“礼尚往来”,意思就是我们接受了礼物,还要注意在合适的机会回赠对方礼物,“投桃报李”等词语就是在说这个道理。

词语解释

1.民以食为天          mín yǐ shí wéi tiān

人民把吃饭当作天一样大的事,比喻吃饭很重要。

2.入门而问讳          rù mén ér wèn huì

到别人家里去要先问一下这家的忌讳。

3.纳入             nà rù

归入,引入。

4.提倡             tí chàng

提仪,希望大家去做。

5.投桃报李           tóu táo bào lǐ

他给我桃子,我就要送他李子作为回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