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医方剂的产生与发展

中医方剂的产生与发展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医药历史悠远,方剂最初产生的年限已无从考证。全书包含了汤、饮、丸、散等剂型,所收录的283首方中大多是由二味以上药物组成的复方。这就不得不再一次提到《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对于中医基础理论及一系列的治则治法的提出,不但使方剂的使用有据可循,更大大丰富了制方的规则,比如提出了“君、臣、佐、使”的组方理论,即“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为使”。

中医药历史悠远,方剂最初产生的年限已无从考证。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是战国晚期的《五十二病方》,其实这本书出土时并未见到书名,整理时由于书中分52题而定为此名。全书包含了汤、饮、丸、散等剂型,所收录的283首方中大多是由二味以上药物组成的复方。

方剂是有了一批,但之后如何发展呢?这就不得不再一次提到《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对于中医基础理论及一系列的治则治法的提出,不但使方剂的使用有据可循,更大大丰富了制方的规则,比如提出了“君、臣、佐、使”的组方理论,即“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为使”。《伤寒杂病论》继而总结并创制出了更多行之有效的方剂,组方严谨,药专力宏,配伍巧妙,变化灵活,不愧为“方书之祖”。有一个比喻特别恰当,说方剂就像一道道美味佳肴一样,《黄帝内经》提出了怎样做菜的原则,都有哪些味道,需要用到哪些方法,而《伤寒杂病论》就像一本菜谱,告诉人们每个菜具体要准备什么素材,怎样烹制,适合什么样的人吃。

这之后,历朝历代都归纳并创制出大量方剂,著为方书,如《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普济方》等。方剂数量繁多,应用广泛,自然就涉及分类的问题,《伤寒明理论》明确提出“七方”之说,即“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此后,《本草拾遗》提出“十剂”,《景岳全书》列为“八阵”。当今,大多数的医生其实都遵循了“以法统方”的思路,即以治则治法指导遣药组方或选择成方。如解表剂中涵盖了辛温解表的麻黄汤、辛凉解表的银翘散;泻下剂有寒下的大承气汤、润下的麻子仁丸;清热剂有清气分热的白虎汤、清营凉血的犀角地黄汤、清热解毒的清瘟败毒散等。这样的分类,使医生在临床应用时更为简捷明了,思路清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