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出走行为的防范及护理

出走行为的防范及护理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出走行为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没有得到医师的同意而私自离开医院的行为。患者出走会导致治疗中断,可能造成自己受伤或伤害他人,也可能因为走失而产生各种意外事件,而造成严重后果。出走患者的常见原因:有出走行为历史,有明显幻觉、妄想,对住院及治疗感到恐惧,有强烈思念亲人的患者,最容易发生出走。找到出走患者后,要做好患者的医疗和心理安抚工作,制定防范措施,防止再次发生出走。

出走行为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没有得到医师的同意而私自离开医院的行为。患者出走会导致治疗中断,可能造成自己受伤或伤害他人,也可能因为走失而产生各种意外事件,而造成严重后果。

(一)护理评估

1.出走原因的评估

(1)精神症状所致: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缺乏自知力,否认自己有精神病,甚至认为住院受迫害,为实现某种病态信念而脱离医院,如上访、告状等;抑郁症患者会因为采取自杀行动而寻找机会离开医院。

(2)环境影响:患者感到住院生活单调、苦闷、受拘束。

(3)服务态度不满意:工作人员态度生硬、方法简单、解释不耐心、缺乏责任感,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刺激,使其产生不满心理而出走。

(4)个人愿望未得到满足,对治疗的恐惧或不理解,或借外出检查和活动机会出走。

2.出走先兆评估

(1)出走患者的常见原因:有出走行为历史,有明显幻觉、妄想,对住院及治疗感到恐惧,有强烈思念亲人的患者,最容易发生出走。

(2)出走患者的行为表现:意识清楚的患者多采取隐蔽的方法,平时积极与医护人员拉拢关系、窥探情况、寻找出走的途径,同时出走前多伴有情绪波动,表现为焦虑、失眠、躁动等;意识不清楚的患者常无目的、无计划,容易受到伤害。

(二)护理诊断

1.有受伤的危险 与自我意识下降、意识障碍有关。

2.有走失的危险 与幻觉、妄想、意识障碍有关。

3.焦虑 与能否达到出走目的有关。

(三)护理目标

1.患者住院期间不发生出走,能安心的治疗,人际关系融洽。

2.患者情绪安稳,合理提出自己的要求。

(四)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出走原因,给予关心、交流,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力求消除患者出走的想法。

2.安全管理 注意门窗的安全,随时检查危险物品,需外出活动或做检查的患者应专人陪护,禁止单独外出。

3.加强责任感、改进工作态度 医护人员应多巡视病房,密切注意患者情况;对患者的提问耐心解释,避免使用简单生硬的言语刺激患者。

4.丰富住院生活 了解患者个人爱好,组织文体活动,宣泄缓解不良情绪。

重点提示

发现患者出走后,要沉着、冷静、组织寻找,并通知其他人员和家属,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寻找。找到出走患者后,要做好患者的医疗和心理安抚工作,制定防范措施,防止再次发生出走。

(五)护理评价

1.患者能否适应医院环境,人际关系是否改善。

2.患者是否有效控制不良情绪,恰当表达自己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