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激状态与应激反应的区别

应激状态与应激反应的区别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个体感知到外界存在的应激源带来的威胁时,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生理应对能力会被激活,以对抗应激源对机体的干扰,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这一动态的对抗过程就是应激过程。

当个体感知到外界存在的应激源带来的威胁时,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生理应对能力会被激活,以对抗应激源对机体的干扰,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这一动态的对抗过程就是应激过程。此过程包括应激源、中介机制、应激反应3部分(图3-1)。

图3-1 应激过程的心理模式

(一)应激源

1.概念 应激源是指个体能觉察到的具有威胁性的各种内外环境刺激,它能引起个体的稳态失衡,唤起适应性反应。

2.常见应激源 根据社会生活情况,将应激源分为以下几类。

(1)重大的应激性生活事件:生活事件是指生活中的重大变故,是个体难以适应的巨大变化,比如亲人亡故、遭遇意外事故、受伤或患病、离婚、失业、社会地位或社会关系网急剧变化等,还包括由于出国留学、搬迁移民等引起的环境变化。重大的生活事件除了即时影响外,还会引起后继的日常烦恼。

(2)日常生活中的困扰:生活中的应激事件更多的是影响轻微而又频繁的小困扰、小事件,比如劳累、失望、激动、生气、恐惧、抑郁、工作紧张、操心日常开支、交通拥挤、与人吵架等。日常麻烦带来的困扰会影响日常的情绪和躯体健康。

(3)与工作相关的应激源:指劳动环境中影响劳动者生理、心理稳态的各种情境或变化。包括劳动条件(气温、噪声、空间大小等)、工作负荷的大小、个人职业晋升的机会、竞争压力、同事间的人际关系等。

(4)环境应激源:自然环境的突然变化,如地震、洪水、风暴等和社会环境的意外与持续变动,如火灾、战争、政治变革等。

(二)中介机制

1.心理中介机制 应激源出现后,个体是否会对其做出防御和抵抗反应,取决于个体对应激源的觉察或认知评价。应激源的特点、个体的应对能力、个性特点、社会支持系统的大小、可利用资源等,都会影响个体对应激源的解释和判断,最终导致不同的应激反应。

2.生理中介机制 当应激源的信息被认知评价后,会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三者的协调反应,转化为生理系统的反应。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间存在着信息交流和互相影响的物质基础,神经、内分泌、免疫和凝血系统等均参与了应激反应。

重点提示

应激源的强度不直接决定其对个体造成影响的程度,而是要通过中介机制的作用,中介机制会增强或减弱对个体所造成的影响。

(三)应激反应

1.躯体性反应

(1)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中枢神经系统对应激信息进行接收、加工、整合,再传递至下丘脑,使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的增加,致使中枢神经兴奋性增高,从而引起心理、躯体和内脏的功能改变。

(2)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下丘脑肽能神经元分泌的神经肽调节着腺垂体的活动,而肽能神经元的活动又受到脑内神经递质和体液中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与多种代谢产物的调节和控制,腺垂体起着上连中枢神经系统,下接靶腺的桥梁作用。肾上腺皮质是腺垂体的重要靶腺之一,在心理应激状态下,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活动增强,同时抑制葡萄糖的消耗,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3)免疫系统:一方面神经系统直接支配胸腺、淋巴结、骨髓、脾等免疫器官,通过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上的受体;另一方面,下丘脑通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并伴随β-内啡肽的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内啡肽也可通过与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而发挥调节作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还可通过皮质醇影响免疫功能。应激引起的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可以伴有儿茶酚胺及阿片样物质的释放,作用于淋巴细胞受体。通过脑与免疫系统间的神经和体液的联系,可造成免疫系统的抑制,降低机体对抗感染、变态反应的能力。

2.心理性反应

(1)情绪反应:面对应激时,个体最常见的情绪反应是焦虑、抑郁和恐惧。情绪反应通常与现实情境相关,当应激源消失后,情绪应激反应也消失,若应激源长期存在或持续变化,情绪反应也持续,个体会持续感到紧张和焦虑,也可能出现疲劳、抑郁、无助。

(2)认知性应激反应:应激状态下,个体的认知反应有两类,即积极的反应和消极的反应。如果个体经过自己的认知评价,判断出应激源是短期的、可以预期、可以控制的,个体会做出积极的应激,大脑皮质得到适度的唤醒,注意集中,思维活跃,个体能正确评价自己及应激源,正确选择应对策略,发挥自身潜能,有效应对应激,从而保护自身。如果个体认为应激源具有灾难化的性质,就会引发消极应激反应,个体会发生过度的生理唤醒和情绪唤醒,导致自我评价、注意力水平、回忆能力的下降,个体往往不能正确判断情境和自己的行为后果,无法选择正确的应对方法,有时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3.行为性反应 面对应激,个体经过评价会做出或“战”或“逃”的判断。“战”是指个体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困难而积极思索解决办法,努力应对,也可能会因愤怒采取攻击行为,将愤怒导向人或物。而“逃”是指个体自认无力面对困境时表现的回避行为,可能会采取远离应激源的行为,也可能会用饮酒、滥用毒品等来缓解压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