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空中”谈到医改的政府责任

从“空中”谈到医改的政府责任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医改步入深水区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唯独空中紧急医疗救援体系没有建立。从我们的政府责任来讨论。如果一项被扭曲的“空中救援”政策出台,这种服务极有可能成为名誉上为民众提供优质服务,实际上成为特殊阶层使用的“公共产品”。这种无限制的扩张,产生了向“空中”发展和向国际化发展的欲望,公立医院彻底地融入市场的激流中。医改“四个分开”中的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从“空中120”的建立就可见一斑。

从“空中120”谈到医改的政府责任

医改步入深水区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所谓深水区,无非就是说暗礁、暗流和漩涡很多,如果罗盘把握不住就有可能偏离航向达不到目标。这些暗礁与暗流无非就是利益纷争。这种利益无非就是公的,私的;集团的,个人的。再如果,航向是错的,我们永远都达不到目标。

广东省人民医院在警方的支持下出动直升机,将一名先天性心脏病女婴从汕头市接到广州救治,一次这样的航空救护演习掀起了全国大讨论,人们的眼光一下子集中在为谁救护?是不是谁有钱就可以使用这种服务?广东省政府应急办就此事向媒体证实,这是广东“空中120”常态化的一次预演,同时表示,只要机制、细则最终定下来,很快就可以公布实施了。这种“空中120”是否可以常态化呢?我们是否从政府的责任谈起呢?

公共事业的发展一直跟不上人们的需求,也不能与经济发展同步,这是共识。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建设一直落后于其他领域的救援也是一个事实!除了部队,我们社会的空中救援部门很多,警务安全(海上巡逻、交通巡逻、重大任务的警戒等)、气象、农林业、消防等空中应急预案甚至已经“常态化”。唯独空中紧急医疗救援体系没有建立。虽然说中国空中医疗紧急救援的历史并不是空白,但是一直“被特殊化”而没有常态化,更没有应急化。纵观中国历次自然灾害,有哪一次的灾害比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来得大、强和广呢?又有哪一次的救援像汶川大地震救援这么艰苦和这么需要建立空中救援走廊呢?

我亲身经历了这场惊天动地的紧急救援的全过程。

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当天,广东省委、省政府深明大义,为了使我们的救援队伍能够第一时间到达灾区,第一次动用了民航专机在13日的晚上把我们111名医疗救援人员送到成都。但是到了都江堰之后,我们望江哀叹,只能乘坐六人的皮艇沿岷江逆行,然后冒着余震与泥石流,寒夜徒步到震中。本来从成都到映秀大约100分钟的路程,居然花费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才到达。如果这个时候有直升机把我们的队员以及医疗救治用品空运进去,那么我们发挥的作用必定会更大,救治的人数必定更多。

灾难的时候我们多么渴望有一支拉得出去、用得起来、独往独来的空中医疗救援队伍呀!可是灾难过去四年了,灾区建设完成了,经济也有了新的发展,可是我们渴望、人民渴望的一支飞行医疗队还没有建立起来!当有了广东省人民医院这次的“试飞”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向社会的郑重表态,这当然是广东省乃至我国的一大幸事、喜事和创举!这也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迈出的一大步,也希望广东先行先试把这个系统尽快建立起来!

然而,一种进步是否会给人民带来实惠呢?我们还得冷静下来回到桌面上来。

(1)从我们的政府责任来讨论。政府的责任是什么,不同的体制会有不同解释,但是,不同的体制、不同的政府至少有5项使命是一致的:建立法律基础;保持非扭曲性的政策环境,包括宏观经济的稳定;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保护承受力差的阶层;保护环境。如果这5项任务不能很好地实现,就不可能取得可持续的、共享的、公平的和减少贫困的发展。如果我们空中救援成为一项公共产品向社会所有的民众提供,如何维护其公平性就是首先要考虑的。如果一项被扭曲的“空中救援”政策出台,这种服务极有可能成为名誉上为民众提供优质服务,实际上成为特殊阶层使用的“公共产品”。

这种市场化的执政理念不仅仅表现在政府提供“空中120”服务的思路上,实际上在其他决策上也一直在影响着我国社会政策的制定,也是使我们社会的公平性建设与其他国家的距离没有缩小的原因。

(2)从落实医改的任务来考虑。医改的愿景并不高——建立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医疗保障体系。但是医改的任务非常繁重,三年医改成效不显著,而且离我们的期望很远,其中一个重大的原因就是:我们并没有明白政府为什么要办医院和为什么要办医疗的战略思维。目前中国的医改说政府投入不大也不是,说没有投入更不是,应该说投入的方向应该再慎思。我认为政府在医改上,当务之急是根据自己的财政能力建立一个有限度的医疗保障体系,确定哪一些是政府必须保障的,哪一些是社会提供的,哪一些是个人自己承担的,明确边界,各司其职。

目前,中国的情况是医疗不足与医疗资源浪费两极分化的局面。医疗资源不足正是政府在医改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只有政府才能做好这些资源分配,尽快地达到医疗服务均等化。所以作为省级政府,有责任也必须把有限的资源规划好,合理地进行区域性医疗配置,做好基本医疗服务的提供。这时候,我们政府不应该把精力放在高端医疗上。区域性的医疗服务如果到位,就比发展日常的“空中120”来得实在。在医改的投入水平上,目前广东省的省级财政贡献度还是很低的!

(3)从公立医院的任务来考虑。公立医院改革最主要的任务是公益性回归。公立医院本来的主要任务就是提供基本医疗、解决疑难杂症、人才培养、紧急救援等。高端服务应该由社会去做。在过去的政策引导下,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逐渐淡薄,甚至在市场的环境下与民营医院进行激烈的竞争,政府也参与其中。因此,公立医院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把一些本来由市场提供的服务也“抢”过来了。这本来不是公立医院的错,而是政府没有和不愿意投入的一种政策默许,一种“补偿”。也正是这种失去政府干预的市场调节,才使公立医院越做越大,甚至形成事实上的垄断。这种无限制的扩张,产生了向“空中”发展和向国际化发展的欲望,公立医院彻底地融入市场的激流中。

这种结果是:优秀资源高度集中在大城市里的大医院,县区级医院和民营医院发展受限,尤其是民营医院,狭路求生,发展的空间被玻璃罩罩着。

医改当即,公立医院改革也成为整个医改重中之重的任务,如果至今我们还不明确公立医院该做什么的话,医改将难有起色。医改“四个分开”中的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从“空中120”的建立就可见一斑。如果把空中医疗运输当成一项“高端奢侈服务”在公立医院开展的话,那就只有中国特色可言了。

(4)可实现的途径。航空救护短缺,是通用航空整体短缺的一部分。美国民航与通用航空的产值比是1∶32,中国是1∶0.67,通用航空飞机总数只有巴西的1/10。通用航空大概是与中国整体经济水平最不相称的产业,原因主要是严苛的空域管制和行业管制,民航业尚且怨声载道,通用航空更是起步维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需要发展航空医疗急救事业。如何实现呢?我认为可以公私并举。

第一,要花力气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空中应急救援系统。组织结构、运作机制如何建立?看政府的财力和价值取向,可以依附现有的公安系统,如果能建立独立的飞行系统,那就更佳,当然也可以向民航和民间购买服务。两个基本点:一是这个系统必须是政府投入,政府管理,是为全社会提供的一种公共医疗应急救援系统。而不应该是医院各自为政,随意发展,更不应该是商业性的。二是这种服务是应急的、有限的和公共的,像消防救急一样由政府向全社会提供,所以也是不应该收费的。有人质疑可不可行,认为可行就要根据当地政府财政或者经过市民表决这种服务是否由政府来提供;认为不可行,政府则不行,让社会去办。

第二,考虑到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通过民间资本建立一项空中医疗服务运输服务。这种运作是在市场法则下进行的,政府不予以干预。它可以与航空公司联手,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医疗输送服务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是营利性,也可以是非营利性。

当政府目前不可能投入相当资金建立一个独立的常规的医疗紧急救援体系的时候,在医疗保障体系也无力支付的情况下,政府不应该吊高大家“胃口”,更不是亲自运营,而是以己之责任替民间资本扫清障碍,建立一个非扭曲的政策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