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学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

医学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

时间:2022-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我国的医学信息学教育是在医学图书情报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发展到目前的医学信息学教育阶段,不过刚刚走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医学、图书馆学、信息科学三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还处于不断探索之中。

从20世纪60年代医学图书馆学教育的产生至今,已走过了一条曲折向前、螺旋式上升的路径,经历了教育模式的两次重要转变:在20世纪80年代图书情报学一体化的学科背景下,传统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紧密结合,带来了传统医学图书馆学教育向医学图书情报学教育模式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渗透,计算机科学、医学生物科学信息科学三者的交叉发展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医学信息学,开始了传统医学图书情报学教育向医学信息学教育转变的进程。医学图书馆学教育模式的每一次转变都不仅是名称的改变,而是教育内容、教育体系不断调整深化的反映,是医学图书馆学教育适应医学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医学图书馆学教育为医学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资源和人才支持,成为医学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的持续推动力。然而,其缺憾和不足也是明显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由于我国医学图书馆学教育发展历史的短暂,其实践领域的不深厚带来了其理论积淀的薄弱。第二,在较短时间内发生着从医学图书馆学教育到医学图书情报教育,再到医学信息学教育的转变,虽然显示了其发展的生命力,但也使医学图书馆学教育失去了相对的稳定性,导致其课程体系的调整变动过于频繁,其课程体系的构建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无论是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材建设等都表现出了探讨性、不稳定性的特征。第三,其教育的成熟性还远远不够,教育层次偏低。由于我国的医学信息学教育是在医学图书情报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发展到目前的医学信息学教育阶段,不过刚刚走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医学、图书馆学、信息科学三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还处于不断探索之中。目前我国医学信息学专业仍然是以本科教育为主的教育体系,只有少数学校设有硕士点,而博士教育几乎是空白。第四,我国在医学图书馆学继续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努力和尝试。但是,在继续教育的计划性与普及程度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医学图书馆学会在继续教育的计划和组织方面的作用还有待于加强。

要发展我国的医学图书馆学教育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医学图书馆学教育要突出和强化其专业背景与特点

医学图书情报工作的特殊性、专业性特点决定了其人才培养必须具有自己的特点。仅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或仅有医学知识对从事医学图书情报工作均是不理想的。正是基于医学图书情报工作的这种特殊需要,医学图书馆学教育才得以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图书情报学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的融合是医学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特点与根基。

从医学图书馆学教育的开办初衷就强调专业(医学、药学),这类知识是进行深层次服务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这是其他类图书情报学教育所不具备的。因此,医学图书馆学教育更应强调学生的专业背景与特点,使学生达到理解医学学科体系及思想,熟悉医学学科前沿的发展动向及水平,这将极大提高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性,使其更适应医学图书馆以及其他医学信息机构开展深层次服务的需要。不管医学图书馆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突出、强化医学图书馆学教育的专业特点都是医学图书馆学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基础。没有特点,医学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将失去生存的依托。

(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信息学课程体系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欧洲许多大学就建立了医学信息学专业,其医学信息学教育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体系。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医学信息学”学科。由于我国医学信息学发展基础薄弱,且国家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没有统一的规定,从各学校的课程设置来看,整个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是在各自为政的状态下发展的。由于各医药院校开设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基础和背景不同,造成该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规范性和随意性。医学信息学专业应该是在构建自己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发展特色。

医学图书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医学课程;二是计算机科学专业课程;三是医学信息学专业课程。此外还包括数学、医院管理等其他课程。尽管各医药院校开办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基础和背景存在差异,办学方向和专业培养目标侧重点各不相同(如有的是以医学图书情报为依托,突出医学信息资源管理;有的是以计算机科学为依托,突出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信息处理中的应用;有的是以预防医学为依托偏重卫生信息统计分析)。这是由于医学信息学学科本身固有的交叉性、综合性,形成各个不同医学院校在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培养上自然分化为若干个不同方向。但是由于医学信息学的学科定位、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总的教学原则是基本一致的,这就需要在医学信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应该构建共同的核心课程,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各自的侧重点。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我国医学信息学发展实际的医学信息学专业课程体系,才能促进医学信息学教育的规范化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建立面向未来的多层次综合性医学信息学教育体系

1.提升办学层次,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 从1985年我国开始医学信息学本科教育以来,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的医学信息学教育模式取得了很大成功,较好地满足了医学图书馆事业发展对本科专业人才的需求。然而,我国在医学信息学硕士教育方面发展缓慢,规模偏小,至今还没有建立博士点。这不仅难于满足医学图书馆事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也与我国提升整个教育层次的大趋势不适应。在我国高等教育由大众化教育向精英化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下,相对于本科教育来讲,医学信息学硕士生教育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机遇。

在发展本科教育的基础上,要发展我国的医学信息学硕士生教育,应该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实现从本科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教育理念,向研究生精英化教育理念的转变。二是实现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的转变,以使医学信息学硕士教育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三是实现由统一化、综合化的教育模式向个性化、专深化教育模式的转变。四是在教育内容上,实现从注重知识结构的构建到注重能力素养的提高的转变。本科教育以构建知识结构为主旨,研究生阶段应以提升能力为核心。这是医学信息学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与本科教育存在的本质区别。

2.加强网络环境下的继续教育,充分发挥其对高等教育的补充与延伸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医学图书馆网络环境的形成,医学图书馆业务工作、医学信息服务工作的内容、手段、方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不仅规定了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凸显了继续教育的迫切性,同时也为继续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带来了继续教育方式的网络化,空前拓展了继续教育的深度和广度。网络的发展使得网络教学、远程大学、远程教育应运而生,继续教育呈现电教化、网络化的教育倾向,出现了网络“特级教师”,推动了“学习的革命”。如湖南网上大学的开通使分布在全省14个地、州、市的1 600名学生同时上课;CALIS医学馆员网上继续教育课堂的开通,开辟了网络环境下医学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新模式。

网络环境为继续教育带来了便捷条件,使传统的继续教育得以拓展和深化。但继续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是某一个单位或某个人的努力所能完成的,它的开展需要社会多方面的通力协作。因此,只有政府进行全面协调,统筹安排,才能保证各环节的畅通。为此,政府要积极参与到继续教育工作的宏观调控与组织领导上来,才能汇集各路精英,使医学图书情报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逐步走向健康发展的规范化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