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医学的发展

现代医学的发展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防治疾病的科学和技术体系,与人类健康和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预防和治疗后遗症和并发症恰恰是康复临床工作的重点,是促进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发展康复和康复医学的重要性。康复医学关注的不只是伤、病、残问题,同时更关注人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因此,康复医学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与社会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医学与社会联系的纽带。

一、医学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一)医学目的

防治疾病的科学和技术体系,与人类健康和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人类社会早期,人类掌握的技能非常有限,人们利用一切手段满足生理的需要、解除身体上的痛苦,确定了以“减轻痛苦和挽救生命”为目的的古代医学。随着病理解剖学的发展和微生物致病作用的发现,人类对疾病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大量的抗生素和外科手术的应用,开始了近代医学的对抗疗法,将医学引向现代高技术、高消耗、不平衡时代。

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里,人们普遍感到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更加复杂,以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心身疾病也明显增多。医疗卫生费用急剧上升,整个社会的负担越来越沉重。

(二)现代医学目的的4个层次

美国哈斯廷斯中心主任Daniel Callahan院士1992年提出应该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在世界范围内重新考虑和讨论医学的根本目的,以寻求解决各种医疗保健矛盾问题。包括中国在内的14个国家医学和哲学界历时4年(1993-1997年)研究,按疾病的时间和严重程度,提出现代医学主要目标的4个层次,使医学的目的从治病救人、延长生命、解除疼痛和疾苦转向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1.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 医生应该帮助患者获得健康,减少由生活方式引起的危险,努力使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结合起来。

2.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疾苦 当代医学很少去处理患者心理上和精神上的疾苦,对于无明显生物学基础的疾病则更少关注。因此,现代医学有责任教育医生如何去解除患者的疼痛和精神心理上的痛苦,提高医学所能提供的服务能力和限度。

3.照料和治愈有病的人,照料那些不能治愈的人 20世纪医学的巨大科学进展,已经使人们将最大的注意力集中于治疗器质性疾病,但是却忽略了对作为“人”的患者的照料。在老龄化和慢性病流行的现代社会,要求医学强调护理和康复服务,帮助患者适应有节制的生活。

4.避免早逝,追求安详死亡 医学必须与死亡作斗争,而同时也必须接受死亡作为人类的最终命运,在争取生存与承认死亡之间保持某种平衡。生命不应不顾一切地延长,必须建立科学的死亡观,但避免早逝应该是医学的重要目的。

(三)现代医学的原则

现代医学的原则包括高尚原则、节制和谨慎原则、可持续原则、公正和公平原则和尊重人的原则。

高尚原则是指医学应该忠实于自身及其服务对象,并贯穿于医学专业和实践的全过程。节制和谨慎原则是指在运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时要记住,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疼痛和疾苦与人体不可分开,用理智来权衡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作用不是超越有机体,而是帮助人们尽可能在有限时间内健康地生活。可持续原则是指医学应该努力使其目的适应经济现实,并将医学在可能的范围内提供给大众,从长期来看,凡是供得起的医学就是可持续的。公正和公平原则是指医学的服务对象应该是所有的人,医学不应该只研究那些仅对富人用得起的药物和技术,也不应该在延长不可避免的疾病或死亡的边缘徘徊。尊重人的原则是指医学应尊重人的自由和尊严,应该对医学技能和知识的使用做出负责任的选择,包括治疗选择、生育、改变行为、终止维持生命的治疗及稀缺资源的分配等。

二、人类对健康问题认识的发展历程

自有生物界以来,各种各样的生物体就在为自己的生存和延续不断地改变生存环境和改造自己,动物界是如此,植物界是如此,人类更是沿此形成了一整套促进健康和医治伤病的体系。人类的健康问题除伤病以外,还有人们常说的并发症和后遗症问题,医治伤病历来是临床医学的重点内容,而并发症和后遗症则往往被忽视而成为人们健康的软肋。预防和治疗后遗症和并发症恰恰是康复临床工作的重点,是促进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发展康复和康复医学的重要性。

“食五谷,生百病”,这是人们朴素的疾病和健康观,几乎没有人会一生没有病痛,只是时间或时机问题、严重程度问题,关心健康和治病求医历朝历代都是如此。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健康问题已越来越成为政府、社会和人们关注的重点,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已经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成为体现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人权问题。康复医学关注的不只是伤、病、残问题,同时更关注人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因此,康复医学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与社会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医学与社会联系的纽带。

在人群健康状态的划分中,人们将人群健康划分为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点保健人群和患者。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处于不健康状态,重点保健人群虽然处于健康状态,但很容易进入不健康状态或疾病状中。疾病是人出现了符合临床特征的健康问题,患者、伤病康复期人群、残疾人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划入患者或不健康人群,他们的不健康状态通过病伤残与功能受限展示在人们和社会面前。病伤残者的功能受限和能力受限都是个体生存与健康的消极方面,表示个体健康不佳或者处于疾病状态和存在残疾,影响个体功能的发挥,甚至消耗个人、家庭社会资源

损伤和疾病直接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是并发症、后遗症产生的主要原因,历来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而对于可能造成损伤和疾病的与健康有关的相关问题,如生活、工作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成为医疗卫生体系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软肋。

残疾在某种程度上指的是临床医学上的并发症、后遗症,实质上指的是个体的身体功能、身体结构、活动和参与方面存在的问题,即身体功能损伤、身体结构损伤、活动受限和参与受限,它表示有某种健康状况个体和该个体所处的情景或背景性因素(环境和个人因素)之间发生交互作用的消极方面,是个体健康状况、个人因素及其生活环境的外在因素之间一种复杂联系的结果。包括身体功能损伤、活动受限、参与受限在内的功能受限的原因是由于身体的生理、心理、精神的原因或者是由于背景性因素的原因而限制了个体的功能的发挥,功能受限涉及个体的活动能力和参与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功能受限反映的是具有除了身体结构以外的健康问题。因此,残疾是有健康问题的个体的结构、功能或社会能力发挥出现了暂时性的或永久性的问题,表现形式可能是身体结构的缺损或者缺陷,也可能是身体器官组织发挥正常生理功能出现异常或者可能是外在因素限制或妨碍了个体发挥功能。

人体组织器官老化与衰老、人类生存环境平衡失调、人口的激增、社会制度和经济因素、人的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是影响病伤残与功能受限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影响健康的所有因素都会对残疾发生、发展和严重程度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伤病残者的生活环境、行为与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与健康投资、社会经济、社会阶层、营养状况、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婚姻与家庭、科技进步、文化教育与风俗习惯、宗教等。影响伤病残发生、发展和严重程度的因素中,疾病、损伤的严重程度是决定残疾的主要因素;医疗技术水平差异主要影响预防及早期治疗;传统观念影响源于医学知识不普及、旧意识;心理因素包含不正确认识、固执己见、心理不平衡等;经济不发达或不足、文化水平低、卫生保健体系不健全或不正常运转;科学、工业发展程度及其为伤病残利用程度;预防措施主要指疫苗接种、安全防护、医疗及伤残知识普及。

三、现代医学属性的确立

医学模式的发展经历了对魔法和超自然力量的膜拜时期、靠理性思考和排斥超自然现象来形成卫生保健原则的尝试、人体像一台机器的观点、环境与疾病关系观点的发现的早期发展过程之后,逐渐进入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阶段。现代医学模式的代表从物种医学与社会空间医学的分离与融合开始,以后经历了生物医学模式阶段,进入现代医学模式阶段,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阶段。

原始医学是保障人们健康的,是为人类服务的。由于社会的基本成员是人类,因此决定了原始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物种医学与社会空间医学的分离,医生成为治病的主体,与人们健康相关社会空间医学则不属于医疗的范畴。医院和医师的任务是医治伤病,防病及保障健康的任务则由卫生保健及相关职能部门去实施,这种划分使医学特别是临床医学的任务主体定位具有明显的自然科学特征,医师成为医病的工具,“医病不医人”成为医师拒绝与患者讨论疾病以外的其他问题的借口并沿袭至今。

随着新医学模式的确立和ICF健康分类深入人心,医师也开始关注患者疾病以外的问题,特别是与伤病的发生、发展与结局有关的问题,向患者提供防病防伤知识,参与到相关的社会活动中。这种改变使医学属性定格在社会科学范畴。

四、现代医学发展的几个方面

1.医学相关医学学科的发展 由于新医学模式和ICF扩大了医学研究的思路,将促使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心理和社会领域研究医学问题,促使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有机融合而产生新的研究成果,这将使人类在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上、在防治疾病和保障健康的手段上获得更大的进展。

2.传统医学发展 中国医学是整体医学,在数千年的实践中,非常重视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在治疗上也强调综合治理,强调整体的平衡。新医学模式的健康整体观对传统中国医学无疑是一种赞同、补充和推进,为中国医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它将促使人们在研究中医现代化的进程中,更好地把握中国医学的理论体系和特点,正确认识中医学的临床经验,为中西医结合研究拓展新的途径,建立新的理论和方法。

3.医学教育发展 医学教育应贯彻医学服务“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医学教育中,应重视人文社科的教育,医生的教育除了要培养其与医生角色相符合的态度和传授与他们有关人类自然和经历的各种知识之外,还需要对他们进行行为、技巧方面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其与他们服务的患者及其家庭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疾病和痛苦。在职医务工作者通过学习,了解人的思想、心理、人性特征,尤其人在生病情况下所特有的心理,了解社会因素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结合临床预防、护理、康复等知识,更好地应用于人群健康服务之中。

(高 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