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预防医学发展史

预防医学发展史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特别是杀菌灭虫、预防接种、药物抗菌等措施的应用,使人们控制和消灭了一些传染病,促成了医学上产生和奠定了生物医学模式的观念。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及疾病病因和死因谱的改变,逐渐暴露出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通过个人、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促进预防医学更快的发展。

第一节 预防医学发展史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学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从“有病治病,无病预防”向“健康长寿,提高生命质量”的方向发展。因此医学已从以疾病为中心,治病为目的发展为以健康为中心,保护和促进健康为目的的模式。在这个发展的大趋势中,预防医学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一、预防医学的发展过程

(一)预防医学思想形成时期(经验预防医学阶段)

人们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相关,如我国第一部古典医著《黄帝内经》中曾有“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的记载。《千金要方》中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些都包含着朴素的预防医学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人们了解到饮水与疾病的关系,知道凿井而饮。同时认识到摄生与防病、祛病、延年、益寿的关系,如华佗创建了五禽戏等。这些都是我国劳动人民与疾病斗争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古代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

(二)预防医学与实验科学相结合(实验预防医学阶段)

16~17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进化论、细胞理论学说的出现,促进了医学基础学科的发展,为预防医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试验手段。同时工业的发展,环境的严重污染,造成了传染病和职业病的流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揭示了传染病、职业病的发生、发展及流行规律。为控制和消灭传染病和职业病提供理论和方法。这样就使预防医学走向与实验科学相结合的道路,为预防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三)预防医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时期(社会预防医学阶段)

19世纪以来预防医学发展经历了三次卫生革命,第一次是与传染病作斗争,人类消灭和控制了天花、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逐步认识到从个体预防传染病是不够的,必须在个体预防的基础上,以群体为对象进行预防,通过预防接种,隔离检疫,注意环境卫生、饮水卫生和食品卫生等社会性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流行。随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的上升,人们很快认识到行为生活方式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重要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许多不良行为生活方式是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如英国人希尔和多尔关于吸烟和肺癌的研究等,为人们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使我们取得了第二次卫生革命的胜利。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各国变得更加相互依赖,出现了一系列国际卫生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海洋河流污染等,迫切要求国际合作。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成立,国际卫生工作的合作和交流开始得到发展。1977年在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1978年又进一步提出初级卫生保健是实施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关键。于是有人提出了第三次卫生革命——社区卫生服务。因为社区卫生服务是实践公共卫生的最基层管理,落实居民初级卫生保健的最基本途径和方法。

二、医学模式和健康观的转变

医学模式是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医学科学水平下,观察和处理医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对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总体的特点和本质的概括。医学模式是人类为获取健康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医学模式对医学科学研究、医学教育方向和卫生工作开展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神灵医学模式

由于古代生产力的水平低下,人类对健康和疾病的理解和认识是超自然的。认为一切都受神灵支配,人的生命和健康是神灵的恩赐。保护健康和去除疾病主要依靠神灵保佑,对疾病的治疗、预防则依靠占卜、诅咒和祈祷。

(二)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人们对健康和疾病有了初步的观察和了解,产生了粗浅的理论性概括。如中国传统医学中有阴阳五行学说和外因、内因等病因学说。古希腊的体液学说也属于这类。

(三)机械论医学模式

15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带动了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欧洲机械唯物主义的兴起,医学也受机械论影响:认为人就像机械一样,保护健康就同维护机械一样,于是产生了机械论医学模式。

(四)生物医学模式

随着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医学基础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使人类从生物学的观点来认识生命现象以及健康和疾病的关系。特别是杀菌灭虫、预防接种、药物抗菌等措施的应用,使人们控制和消灭了一些传染病,促成了医学上产生和奠定了生物医学模式的观念。

生物医学模式阐明了许多生物因素所造成的人类疾病,针对生物病因开展了有效的防治,使一些烈性传染病不再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生物医学模式强调维持宿主、病因和环境三者的动态平衡,认为平衡的破坏会导致疾病(图2-1)。

img34

图2-1 生物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中病因是指致病原微生物,环境仅限于自然环境,而宿主只限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而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及社会因素的致病性。

(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及疾病病因和死因谱的改变,逐渐暴露出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医学模式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它的主要内容是健康受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影响。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的健康观也发生了改变。健康从原先的无病和不虚弱转变为机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均达到一种良好的状态,这就要求卫生服务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和人的发展为中心,卫生干预的重点也从疾病本身转移到导致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上。通过个人、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促进预防医学更快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