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围手术期胃肠内营养的实施

围手术期胃肠内营养的实施

时间:2022-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就目前、术后肠内营养的实施分别予以介绍。术前肠内营养支持的目的在于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其对手术创伤的承受能力,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因此,术前肠内营养治疗需达到正氮平衡和增加体重。本院用于术前胃肠内营养的营养素,以安素、混合奶、爱伦多为主。术后胃肠内营养的实施以管饲法为主。本院40余例腹部大手术后,经鼻胃管投予实施胃肠内营养,多于术后48h开始。

围手术期正确的实施胃肠内营养,必须做到:①适应证明确;②时机适宜;③恰当的途径和给予的方法;④优质的营养素。现就目前、术后肠内营养的实施分别予以介绍。

一、术前胃肠内营养的实施

(一)病例的选择

术前肠内营养支持的目的在于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其对手术创伤的承受能力,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因此,术前肠内营养治疗需达到正氮平衡和增加体重。在选择病例时,需从病史、化验、人体测量指标等作出营养评价。如体重下降多于5kg或3个月内多于10%,血清清蛋白少于35g/L,PNI(营养预后指标)>50%者,应考虑有中度以上的营养不良。术前需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常见的疾病包括:肿瘤性疾病特别是胃肠道肿瘤以及非肿瘤性疾病如肠道炎症性疾病、肠瘘、放射性肠疾病等和大面积烧伤等,在其胃肠道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时,宜首选肠内营养。

(二)实施方法

术前胃肠内营养的实施,在途径选择上,应以口服为主,必要时配用鼻饲法(经鼻胃管),多可达到营养支持的目的。术前胃肠内营养维持的时间,以7~14d为宜。倘若术前营养支持时间过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时间过长,可延迟原发病的治疗,特别对肿瘤病人不利。

北京医院诊治1例12岁女孩,因腹膜后肿瘤在外院进行2次手术,仍未能切除肿瘤。转来本院时伴有左肾盂积水,已无功能;已状结肠瘘、腹腔脓肿、发热、全身衰弱,严重营养不良,体重仅12kg。经抗感染、引流等处理,炎症控制后,术前进行胃肠内营养支持。以口服膳食为主,并置放鼻胃管(细硅胶管)滴入混合奶(本院营养室配制),每天总热量6 276~8 368kJ(1 500~2 000kcal),蛋白质约为50g/d,10d后进行手术治疗。切除肿瘤、无功能之左肾以及肠瘘,进行乙直结肠端端吻合(一期),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

需指出的是,术前采用胃肠内营养,为补充经口进食量的不足或选用具有特殊气味的营养素不能口服时,常采用置放细硅胶管(其外径2~3mm)于胃内,经鼻胃管饲食法。除需密切监测代谢和营养等方面的变化外,还需特别注意加强喂养管的管理。例如:①开始喂养前须确定管端在胃内。②喂养时床头宜抬高30°~45°。③滴入营养素的浓度、速度及体积须从低值开始,逐渐调节至能为病人所接受,并满足需要量为止。采用连续经泵或重力法滴入营养素更为理想。④每日滴入可持续16h左右,夜间病人入睡后不宜滴入。⑤每日滴入前胃内残留液不宜过多(少于150~300ml)。如有胃排空延缓应停用。⑥每日滴完营养素,应以温开水20ml冲洗喂养管防止其阻塞。

(三)营养素

目前可供选用的营养素多达70种。常用的有:①爱伦多(Elental?);②安素(Ensure?;③混合奶(本院营养室);④匀浆膳;⑤要素膳等。本院用于术前胃肠内营养的营养素,以安素、混合奶、爱伦多为主。安素可经口服,也可经管饲法投予。混合奶、爱伦多则需管饲法投予。安素其氮源为酪蛋白,口感好,每1 000ml含蛋白质35g,糖137g,脂肪35g。每毫升供热1.1cal。爱伦多其氮源为氨基酸,脂肪含量低,水溶性好。每1 000ml可提供蛋白质44g,糖212g,脂肪1.7g。每毫升供热1cal。混合奶(本院营养室)含牛奶、豆浆和鸡蛋等。由于有乳糖,对乳糖不耐受者不宜选用。每1 000ml提供蛋白质53g,糖146g,脂肪48g。每毫升供热1.2cal。匀浆膳系采用天然食物经捣碎器捣碎而制成。其蛋白质、糖、脂肪及液体量可任意选用。电解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的含量随食物的种类与数量而异。自行备制的匀浆膳价格便宜,但有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残渣较多,适用于消化道正常的病人。本院多采用口服途径投予。

二、术后肠内营养的实施

(一)病例选择

术后营养支持,早期应以维持正常代谢为主或称代谢支持;度过应激反应期后,则以营养支持为主,维持正氮平衡。术后营养支持同样不能常规采用。10%~20%的术后病人需要之。术后胃肠内营养主要用于下列情况:①较大的手术,应激反应明显,易发生吻合口漏等并发症者。例如胃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贲门癌根治术等;②术前有明显营养不良,术后多需继续进行营养支持,特别是胃肠道肿瘤、肠道炎症性疾病者;③术后摄入量不足或需禁食估计超过7~10d者。这些情况选用胃肠内、外营养虽都有效,但术后胃肠内营养,特别是管饲法更有其优点:①维持胃肠道结构、代谢和免疫功能,避免了肠道细菌移位;②提供特殊营养素如谷氨酰胺和短链脂肪酸;③避免或减少胃肠外营养所致的并发症,特别是感染性并发症等;④价格较低,更方便家庭应用,减少住院时间。

近年来,为数不少学者提倡术后早期(24h)开始肠内营养,其肠道的耐受性与通常较晚(术后3~6d)开始者相同,并认为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使病人较早获正氮平衡,改善和维持其营养状态以及维持胃肠道结构和功能,有助于减少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

(二)实施方法

术后胃肠内营养的实施以管饲法为主。通常采用经鼻置管或空肠造口术置管。近来也有用双腔T管等方法进行肠内营养。本院常用经鼻置管法。其具体作法是,术前将细硅胶管与胃管并连在一起,经鼻放入胃中,术中拆开两者,并将盛装小糖球的橡皮指套缝扎于细硅胶管端,将橡皮指套剪孔后经胃纳入十二指肠或空肠输出襻内,供术后进行肠内营养。体外之细硅胶管妥善固定于鼻孔侧方。

术后胃肠内营养开始时间,有的主张于术后胃肠道恢复后,也有主张术后早期(24h后)即启用。本院40余例腹部大手术后,经鼻胃管投予实施胃肠内营养,多于术后48h开始。试验滴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500ml,如无不良反应或术后72h或胃肠道功能已恢复。则逐渐增加滴入总量、速度和浓度,达到需要量为止。可提供总热量1 500~2 000kcal/d,蛋白质63g/d,平均需时4.7d。其中9例出现腹胀、腹泻等反应。经调节速度、温度和浓度后均完成管饲。此时病情稳定,恢复经口饮食,已能有足够的营养需要。

(三)营养素

基本上同术前采用的营养素。本院常选用安素和混合奶。也有加用水果汁鲜牛奶等,以期提供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术后肠内营养必须注意特殊营养素的补充,如谷氨酰胺、短链脂肪酸等。谷氨酰胺虽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但其为体内含量最为丰富的氨基酸。它是胃肠道黏膜细胞的最主要能源物质,对维持肠黏膜的结构和功能有重要作用。在病理状态下,它是必须摄入的一种条件必需氨基酸。术后胃肠内营养,每日需补充谷氨酰胺8g。短链脂肪酸是一种有机酸,含1~6个碳原子。食物中的淀粉和纤维素是其重要的来源。在结肠内,其由未被分解的糖类经细菌酵解作用而产生,且每天约节省500cal为机体利用。短链脂肪酸还具有保护结肠黏膜的作用,如其缺乏会引起结肠黏膜萎缩、结肠炎和腹泻等。术后肠内营养也是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