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

时间:2022-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AST诊断肝胆疾病的敏感性为71%。另外,AST对可疑新近发病的心肌梗死诊断灵敏度为96%,在胸痛发作后12h诊断的特异性为86%。50%以上的急性肝损伤病人血清AST超过正常参考范围上限10倍以上。虽然急性肝损伤极少导致严重的肝损害及急性肝衰竭,但还是应检测这种可能性。PT则是急性肝损伤预后的最重要的预测指标。

(一)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及清、球蛋白比值测定

【参考值】 成人血清总蛋白(TP):60~80g/L,清蛋白(A):男42~55g/L,女37~50g/L;球蛋白(G):20~30g/L,A/G:(1.5~2.5)∶1。

【临床意义】

1.血清总蛋白增高 血清总蛋白>80g/L称为高蛋白血症或高球蛋白血症,此时总蛋白增高主要是球蛋白增高。常见原因有:

(1)血液浓缩、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脱水、体液丢失过多(如腹泻、呕吐)等。

(2)自身免疫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等慢性肝脏疾病。

(3)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M蛋白血症。

(4)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5)结核病、疟疾黑热病等慢性感染性疾病。

2.血清总蛋白降低 血清总蛋白<60g/L称为低蛋白血症,此时总蛋白减低主要是清蛋白减低。常见原因有:

(1)蛋白质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长期饥饿、消化吸收不良等。

(2)蛋白合成障碍:如各种肝炎、肝硬化引起的肝细胞损伤。

(3)蛋白质丢失过多:如严重烧伤、肾病综合征、急性大出血、蛋白丢失性肠病等。

(4)蛋白质消耗增加:如恶性肿瘤、甲亢、重症结核、高热等慢性消耗性疾病。

(5)其他:如钠水潴留、腹水、胸水等。

3.血清球蛋白减少 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使用免疫抑制剂所致的免疫功能抑制。

4.A/G减低或倒置 多因清蛋白减少和(或)球蛋白增高所致,多见于中度以上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M蛋白血症等。

(二)血清胆红素测定

【参考值】 血清胆红素(STB)3.4~17.1μmol/L,结合胆红素(CB)0~6.8μmol/L,非结合胆红素1.7~10.2μmol/L。

【临床意义】

1.判断黄疸的有无及程度 隐性黄疸,又称亚临床黄疸时STB为17.1~34.2μmol/L;轻度黄疸STB为34.2~171μmol/L,中度黄疸STB为171~342μmol/L;重度黄疸STB>342μmol/L。

2.判断黄疸的类型及原因 溶血性黄疸STB轻度增高,而UCB明显增高,CB/STB<0.2;阻塞性黄疸STB显著增高,主要为CB升高,CB/STB>0.5;肝细胞性黄疸STB多为17.1~171μmol/L,且CB与UCB均升高,CB/STB比值为0.2~0.5。

(三)血清转氨酶测定

【参考值】

1.连续监测法(37℃)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0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0U/L。

2.比色法(Karmen法) ALT 5~25卡门单位,AST 8~28卡门单位。

3.ALT/AST ≤1。

【临床意义】 肝脏疾病转氨酶的变化见表6-30。

表6-30 肝脏疾病转氨酶的变化

1.ALT变化 ALT是肝脏特异性酶,ALT仅存在于肝细胞实质中,血清值升高表明肝细胞胞膜存在着渗漏并退化,升高的程度与受累细胞数量有关,血清ALT活性高于参考值上限15倍,是无论起因于病毒、毒物还是循环系统导致的急性肝细胞坏死的一项指标。ALT诊断肝胆疾病的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84%。

2.AST变化 AST存在于大量的组织中,活性最高的器官系统是肝脏和骨骼肌。肝细胞70%的AST存在于线粒体、30%存在于细胞质。ALT/AST比值<1表明轻度肝损害和一些炎症性病变。ALT/AST比值>1,特别是>2表明是坏死性的严重肝脏疾病,主要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和酒精性肝损害。AST诊断肝胆疾病的敏感性为71%。另外,AST对可疑新近发病的心肌梗死诊断灵敏度为96%,在胸痛发作后12h诊断的特异性为86%。

(四)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

【参考值】 连续检测法(37℃):成人40~110U/L;儿童<250U/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高 见于妊娠、新生儿骨质生成和正在发育的儿童。

2.病理性增高

(1)肝胆系统疾病:各种肝内、外胆管阻塞性疾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升高,且与胆红素升高相平行。ALP对胆汁淤积性疾病诊断的灵敏度高(80%~100%),其升高的持续时间亦长。以肝实质病变为主的肝胆疾病(如肝炎、肝硬化),ALP仅轻度升高,主要与肝源性ALP的释放有关。但血清ALP反映肝细胞损害并不灵敏。

(2)黄疸的鉴别:同时测定ALP和ALT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

①胆汁淤积性黄疸:ALP多明显增高,而ALT仅轻度增高;

②肝细胞性黄疸:ALT活性很高,ALP正常或稍增高;

③肝内局限性胆道梗阻:ALP明显增高,ALT无明显增高,血清胆红素大多正常;

④毛细胆管性肝炎:ALP和ALT均明显增高。

(3)其他:多种骨病及骨折愈合期,血清ALP升高;如佝偻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血清ALP也增高。

(五)γ-谷氨酰转移酶测定

【参考值】 连续监测法(37℃):男性8~58U/L,女性8~30U/L。

【临床意义】

1.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 肝癌时由于肝内胆管阻塞,肝细胞合成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增多,同时癌细胞也合成γ-GT,可使血清中γ-GT显著升高,且γ-GT活性与肿瘤大小与病情严重程度呈平行关系。因此,γ-GT的动态观察有助于判断疗效和预后

2.胆汁淤积性黄疸 肝内或肝外胆管阻塞时,γ-GT排泄受阻易随胆汁反流入血,使血中γ-GT明显升高。其增高程度比肝癌时更明显,而且与血清中胆红素、ALP的变化相一致。阻塞发生愈快,上升愈迅速,阻塞愈重,上升愈显著。

3.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 急性肝炎时,γ-GT中度增高,但上升程度明显低于ALT。若持续升高提示转为慢性肝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非活动期,γ-GT可正常,若G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活动或病情恶化;在肝炎恢复期,γ-GT仍可升高,提示尚未痊愈,如长期升高,可能有肝坏死。

4.其他 酗酒者γ-GT可升高,乙醇性肝病γ-GT多显著升高,故γ-GT对乙醇性肝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在药物性肝损害、阿米巴肝脓肿、脂肪肝、胰腺炎等时γ-GT亦可增高。

【常见肝脏病检测指标变化特点】 在充分了解肝脏疾病的各种实验室常用指标后,有必要认真分析各种肝脏疾病时实验诊断指标的变化特征,临床医生才能做到合理利用实验诊断指标对各种肝脏疾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病程监控及预后判断。

1.急性肝损伤 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发生的肝细胞损伤统称为急性肝损伤,主要包括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缺血性肝损伤及急性毒性肝损伤。急性肝损伤的主要实验室检测变化特征是转氨酶的显著升高,AST>200U/L,ALT>300U/L,通常超过正常参考范围上限8倍以上,常常伴有血清胆红素的升高。50%以上的急性肝损伤病人血清AST超过正常参考范围上限10倍以上。急性肝缺血性损伤及毒性损伤时血清AST或ALT常超过其正常参考范围上限100倍以上,AST峰值常>3000U/L。在无并发症的酒精性肝炎,ALT及AST升高一般都在正常参考范围上限10倍以下。蛋白合成代谢变化不大,但在急性缺血性肝损伤及急性毒性肝损伤时则可发生改变。ALP可升高,但一般不会超过其正常参考范围上限的3倍。儿童急性病毒性肝炎极少发生黄疸,仅有1%的急性肝炎儿童血清总胆红素峰值超过171μmol/L。在成人,70%的急性甲型肝炎、33%~50%的急性乙型肝炎、20%~33%的急性丙型肝炎均出现黄疸。急性肝损伤时,血清胆红素升高以结合胆红素为主,这一点与阻塞性黄疸一致。

急性甲型及乙型肝炎通常为自限性疾病,大多数病人可完全恢复,但80%~85%的急性丙型肝炎可发展为慢性肝炎。虽然急性肝损伤极少导致严重的肝损害及急性肝衰竭,但还是应检测这种可能性。转氨酶活性似乎只与肝脏损伤的病因有关,而与肝损伤的严重程度无关。病毒性肝炎患者转氨酶活性与胆红素浓度仅有微弱的相关性,转氨酶峰值与疾病预后也无关,在病人状况恶化后转氨酶活性反而下降。PT则是急性肝损伤预后的最重要的预测指标。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如果血清总胆红素>257μmol/L,PT延长在4s以上,预示严重肝损伤的发生,应警惕肝衰竭发生的可能性;如果PT延长在20s以上,则预示病人具有死亡的高度危险性。对于醋氨酚引起的急性毒性肝损伤,如果PT时间持续升高超过4d以上同样预示严重肝损伤的发生。

2.慢性肝损伤 在较长的时间内(>6个月)肝细胞发生持续性损伤被称为慢性肝损伤,主要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Wilson病、血色素沉着症、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病理改变为进行性肝坏死及炎症,常伴有肝纤维化,可发展为肝硬化,并具有发生肝细胞癌的危险性。慢性肝损伤时,血清转氨酶活性轻度升高,通常在其正常参考范围上限4倍以下,少数病人血清转氨酶活性可在正常参考范围之内。大多数慢性肝损伤血清ALT的升高往往大于AST的升高,但慢性酒精性肝炎患者血清AST升高则大于ALT的升高。如果病人有饮酒史,且血清AST为ALT的2倍以上,则可诊断为酒精性肝炎。此外,当慢性肝损伤发展为肝硬化时,ALT可正常,AST却仍然升高。胆红素代谢及排泄基本正常,血清ALP往往在正常参考范围内。

对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确诊需要进行病毒血清学实验。如果病毒血清标志物为阴性,且血清ALT长期轻度升高,则应考虑其他原因导致的慢性肝损伤。血色素沉着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为6号染色体上HFE基因点突变引起,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45%、非饱和铁结合能力<28%、HFE基因C282Y基因突变可用于血色素沉着症的实验诊断。Wilson病同样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是因13号染色体上编码用于铜转运的ATPase基因突变所致,对于具有慢性肝损伤或脂肪肝,且年龄在40岁以下的患者通过测定血清铜蓝蛋白则可进行诊断。Wilson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降低,血清总铜降低,游离铜升高,尿铜排泄增加。自身免疫性肝炎可占慢性肝炎的18%,可分为1、2、3型。1型最为常见,具有较高滴度的抗核抗体及抗平滑肌抗体,ALT升高,ALP可轻度升高或不升高,γ球蛋白升高;2型主要发生在儿童,抗肝-肾微粒体抗体为阳性;3型主要发生在年轻妇女,可溶性肝抗原为阳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发生胆管破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LT、AST、GGT、ALP均升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生肝内胆管损伤,80%的病人同时发生Sjogren综合征,抗线粒体抗体为阳性;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时肝内及肝外胆管均损伤,70%的患者同时患有炎症性肠病,大约2/3的病人核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为阳性。α1-抗胰蛋白酶缺陷是由于α1-抗胰蛋白酶单个氨基酸替换所致,常导致新生儿肝炎、慢性肝损伤的发生,可通过α1-抗胰蛋白酶表型分型进行诊断。

3.肝硬化 慢性肝损伤可反复长期引起肝损伤,可导致肝脏纤维化的发生。肝硬化的病理基础则是肝纤维化。在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过程中,可发生许多实验诊断指标的变化。肝硬化时血清ALT/AST比值常<1,纤维化程度越高,则比值越低,则可能与肝损害后肝脏产生减少有关。此外,肝硬化时血小板减少、PT延长、清蛋白合成减少、球蛋白增加。主要用于评价肝纤维化程度、胶原产生及降解的指标有:MAO、PH、PⅢP、IV型胶原及其降解片断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