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行为问题

儿童行为问题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病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也是医学心理咨询门诊中儿童常见的咨询原因。行为问题常常使家长及教师苦恼和紧张,而品行障碍还对外界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家长常带儿童来找心理医生咨询,因为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开展儿童心理卫生有密切的关系。品行障碍,专指儿童时期出现的反社会行为。对活动过度或多动症儿童有品行障碍者,可给予兴奋药如哌甲酯、匹莫林等药治疗;患有癫病儿童有品行障碍者,给予抗癫药。

一、儿童学习困难

儿童学习困难的指标,各方面的意见尚不统一,刘少文等采用下列标准:

1.上年度因学习问题留级;

2.一门以上主课(语文或数学)不及格;

3.主课平均成绩低于75分;

4.与教师评价相符。

符合前3个条件中的1个,同时符合“4”者,即可诊断。

影响儿童学习成绩的因素颇多,智力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刘少文等发现学习困难的儿童智力结构中分为3个亚型:第一型儿童智力水平正常,有注意和记忆缺陷;第二型智力水平稍低于正常,常识测验成绩差;第三型,智力水平为边缘状态,甚至有的总智商低于70分。

邓悦等发现学习困难儿童智商属正常者仅15.89%,智商边缘状态者最多,占56.46%,而低于正常者占27.74%,至于儿童学习困难在通过咨询后确定其病种与原因,见下表37-1。

表37-1 1 633例学习困难儿童病种分布

从表中可见到医学心理咨询门诊来就治的学习困难儿童绝大多数(98.2%)可以发现有心理障碍或躯体疾病,其中特别是注意缺陷障碍竟占全部病例的一半以上(54.26%),其次为精神发育迟滞,也占1/4左右(24.56%),很值得咨询工作者及儿童心理卫生工作者的注意。尽管学习困难儿童有部分确定存在智力方面的缺陷,如言语能力、记忆力及注意力较差,但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机与兴趣、学校教育、家庭社会环境、需要、情绪及行为障碍等对学习的影响也很大,故在心理咨询时一方面对学习困难要多方面寻找原因,另一方面在干预时要依据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采用针对性的指导策略与多层次的干预。有报告采用综合性治疗法(设立特点学校进行每周半天的特殊教育,结合对家长的集体咨询,开展家庭治疗与适合的心理治疗,配合适当的药物治疗)效果较之单纯的药物治疗要好得多。

二、注意缺陷障碍

本病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也是医学心理咨询门诊中儿童常见的咨询原因。其主要表现及诊断见本书的有关章节。

干预措施:采用综合性治疗,以心理、教育疗法为主,配合药物治疗。

心理疗法应在全面了解患儿心理活动的基础上,制定每个患儿的治疗方案,采用安慰、鼓励、指导、疏通感情、调整环境等个别心理治疗的方法,并结合开展有趣的文娱竞赛、学习竞赛等集体治疗的方法,使之扭转。家长、老师应在了解本病的性质后,创造家庭和班级中的良好氛围,以有利于对患儿的治疗。

教育上应逐渐培养患儿注意集中能力,如看有趣图书,听故事,看电视,集中注意做有益的游戏等,以引起患儿的有意注意,久而久之,就可以加强注意集中能力,并注意管教要宽严结合,赏罚分明,患儿优点要表扬,错误应批评、说理,但切忌打骂。

对6岁以下患儿可不用药物。6岁以上,且心理教育疗法效果欠佳者,可适当的应用药物,目前常用哌甲酯,每日清晨口服1次,5~10mg,有的中午可加1次,根据病情每5~6d可适当增加5~10mg,总量以不超过30mg/d为原则,每日晚间及节假日须停药。药物治疗多数效果良好。

三、儿童行为问题和品行障碍

随着人们对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重视,来找心理医生咨询儿童行为问题和品行障碍的也不断的增多,有时甚至要求“急诊”。笔者遇到几例典型的品行障碍的例子,均为13~14岁的早恋女生,家长给予惩罚和限制,引起当事人反抗——自杀、绝食、发脾气、摔东西,僵持之下,要求心理医生给予指导。有的为了反抗、发泄,盲目去做一些过激的事:如快速骑自行车或开摩托车等,甚至出现车祸。但当事人并无精神病性障碍。

(一)行为问题

行为问题主要指行为的自我控制、饮食、睡眠、言语、小便控制等方面发生困难。如偏食、异食、厌食、贪食、睡眠异常、口吃、遗尿等。品行障碍包括逃学、说谎、偷窃、破坏公共财物和攻击性行为等。如果少年的行为达到侵犯别人权益和扰乱社会秩序的程度时,就属于违法行为或少年犯罪。

行为问题常常使家长及教师苦恼和紧张,而品行障碍还对外界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家长常带儿童来找心理医生咨询,因为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开展儿童心理卫生有密切的关系。

根据孙弘舸、许淑莲调查200名初二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发现初中学生行为问题和品行障碍主要有:遗尿、咬手指或手绢、打架、骂人、说谎、拿别人东西、逃学、吸烟、喝酒等。有些项目在有关章节谈及,如活动过度、注意集中困难,在多动性障碍一节已谈,这里主要谈以下几个问题:

1.偏食挑食 偏食挑食是指儿童过分选择性地吃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或者控制自己吃一些食物,常会影响儿童的营养及健康,有的导致心身不健康,如贫血带来的乏力、记忆困难、精神不集中。纠正的办法是、父母带头不偏食挑食,告诉孩子偏吃挑吃的危害性,表扬及鼓励的办法促使孩子平衡饮食。关键在于预防,从小就注意纠正孩子的偏食、挑食不良习惯。

2.神经性厌食 是指主动拒食,导致体重明显减轻,伴代谢和内分泌紊乱的一种进食障碍,与社会上盲目追求苗条身材有关,此种障碍多见于女性,而且随经济发展,患病率越来越高。

治疗的原则

(1)心理治疗:要与病孩消除各种错误思想,讲清厌食的危害性,鼓励进食;

(2)必要时住院静脉输液或静脉营养,纠正体内营养及水电解质的不平衡;

(3)适当应用抗抑郁药及碳酸锂,减轻抑郁状态。家庭心理治疗,行为治疗亦可应用。

3.贪食症 是指自发的、不能自控的、在短时间内大量进食的一种食欲障碍。

治疗的原则

(1)心理治疗:告知贪吃的危险,制定控食的措施,避免诱发贪吃的环境及情绪因素,用奖励及处罚行为疗法治疗;

(2)药物治疗:如用抗抑郁药丙米嗪50~100mg/d,有一定疗效。

4.功能性遗尿 指儿童5岁以后仍不能自主控制排尿,因而尿湿了床铺或白天尿在裤子上,而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因。

防治原则是

(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如晚上少饮水,定时叫醒患儿排尿,避免过度疲劳或过度兴奋;

(2)心理治疗:对患儿不要责骂、处罚,要鼓励点滴进步,逐渐建立控制排尿信心;

(3)药物治疗:丙米嗪、氟西汀等抗抑郁药,每晚睡前1~2片(25~75mg),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或东莨菪碱0.1~0.3mg,每晚睡前服1次。

5.口吃 是一种表现言语节律异常的言语障碍,俗称结巴。主要表现为说话不流畅、阻塞、重复。

防治原则

(1)心理治疗:家长与教师不要取笑或指责患儿,要关心爱护患儿,指出随年龄增大有自愈倾向,消除顾虑;

(2)消除紧张因素:必要时用药物如多塞平、安定等抗抑郁及抗焦虑药物;

(3)专门的语言训练:要求患儿反复朗读一些文字、词名,放慢速度,不断给予鼓励。必要时介绍到专门矫治口吃学校或专科治疗。

(二)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专指儿童时期出现的反社会行为。如逃学、离家出走、说谎、偷窃及攻击行为如打架、争吵、破坏物品、性攻击等,也往往是家长带小孩来心理咨询的原因。近年此种情况似有增多倾向。较多的情况是逃学、离家出走、反家庭成员行为、打骂父母、摔坏东西。

防治原则:目前可应用的措施十分多样化,这本身就说明没有特殊的方法改善反社会行为及攻击性行为,这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

1.改变父母的管理教育孩子的态度及方法(详见儿童教养及教育一节)。

2.改善家庭或学校社会环境。如讲究家庭心理卫生,搞好家庭成员关系,夫妻关系,单亲家庭重新变为双亲家庭等。学校应教书育人,给予患儿真诚的爱及教导。

3.改变社会与舆论导向,如抵制各种精神污染文化产品、电影、电视、录像产品,引导儿童积极向上,向有良好品德的学生、儿童学习。

4.药物治疗。对活动过度或多动症儿童有品行障碍者,可给予兴奋药如哌甲酯、匹莫林等药治疗;患有癫病儿童有品行障碍者,给予抗癫药。有焦虑或抑郁情绪合并有品行障碍者,给予适量抗焦虑及抗抑郁药物,均有助于提高其他治疗方法的成功率。

当然关键的办法是预防。因此,呼吁全社会都应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重视儿童的心理卫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