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石门学校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

石门学校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与此同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从石门九年制学校的调查情况来看,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就显的非常重要。学校对留守儿童也没有相应的措施,在心理、健康、生活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家庭监管力度的不够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导致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对学校留守儿童的消费问题进行调查显示,小学生平均每周的零花钱在十元以内,一月不超过40元;初中生一月的零用钱在50元左右。

石门学校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

陇南市武都区石门九年制学校 马芳勤 刘海星

一、研究的背景

武都区石门乡位于武都城西20公里处,地处白龙江沿岸,农民主要以种植蔬菜为主要经济来源,但也是传统的种植模式,收入相对较低,因此大量的人员外出务工,以增加经济收入。但与此同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石门九年制学校共有学生987名,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对九个年级中抽取的300名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中发现,50%以上的学生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其中主要以父亲外出为主,占到了总外出务工人员的70%以上,母亲外出而父亲留守家中的占10%左右,父母同时外出务工的占到10%-20%。每个班平均以48人计算,其中父母外出打工的最多的班级达到34人,最少的为18人,绝大多数在25人左右。从石门九年制学校的调查情况来看,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就显的非常重要。

二、我校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与教育问题

我们学校的学生,在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时,留守儿童主要由爷爷奶奶或者邻居进行照顾,很多时间他们的生活是比较独立的,年龄一般是10岁到15岁。他们自己会做饭、洗衣服,有的甚至会干一些家里的农活。在长期的独立生活中,见不到父母,思念他们。虽然爷爷奶奶和邻居几乎是朝夕相见,但是不会那么精心、细微的去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也不会过问孩子心里的各种想法和学习成绩。长此以往,个别性格比较开朗的孩子会在本村镇或者同学之间形成一个小小的交友圈,但是大多数孩子则很少有说“心里话”、撒娇、倾诉的对象,由于他们不懂得调节自己的情绪,一般在学校就是按照学校的纪律学习、生活,在家里则靠看电视来打发时间。在平时他们和其他同学无异,正常学习和生活。但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者思念亲人时表现沉默、低落,自卑甚至怨恨父母外出等情绪,严重时会厌学、去游戏厅、网吧等地方以玩耍来宣泄自己心里的压抑和忧郁。比较突出的问题为心理健康和教育困难两个方面。

1.心理健康问题

在对石门九年制学校的留守儿童,在和家人产生矛盾时的处理方法进行调查问卷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76%的留守儿童,当和家人、伙伴及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后,无法和在外的父母及时的进行沟通和交流,因而产生的悲伤、委屈、苦恼、愤怒等情绪无处宣泄,导致自闭心理较为严重,常常表现为不愿与周围人交往,心理压力较大,由于惧怕老师或者怕被同学嘲笑,他们渴望和老师交流,但是鼓不起勇气向老师诉说自己心里话。在学校时表现得较为沉默,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但是由于缺少家长的督促和指导,他们把作业当做一种任务,因而学习成绩大都处于中下水平。对于几乎没有和家人发生过矛盾的留守儿童,则表现为自我封闭、性格极端。在他们认为,学校和社会给予了他们较多的关心,但内心时常会感到孤独,有烦恼时不会找人去倾诉而选择以其他的方式去宣泄。

img19

在对学校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如上表所示,几乎所有的留守儿童都期望和老师成为朋友,78.7%的留守儿童愿意主动和老师交谈自己的想法,然而在行动上却没有勇气和老师交流,畏缩不前、行为不积极,甚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性格上表现为柔弱内向。

img20

在九年级的学习园地中,有一篇作文充分的表达了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文中是这样写的:“不要看到我每天沉默不语就以为我没有想法,不要看到我每天嬉皮笑脸就以为我内心没有忧愁。”每个孩子对生活有着自己的看法,他们希望表现自己,引起别人的关注和认可。他们在平时也很乐于帮助别人,调查中,如下表所示,98%以上的留守儿童在同学遇到困难向其求助时,都会非常积极的帮助他们。少数不帮助的主要原因在于和这位同学以前有矛盾。

同时,监管弱化导致很多其他问题,尤其是对刚到青春期的留守儿童,缺乏家长的引导和教育及周围环境的引逗,出现逃学、早熟、早恋、抽烟、喝酒、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长期在外务工归来的父母、亲人或者年纪较大的哥哥姐姐在过年回家时总是穿戴新异,在消费方面也出手阔绰,极大的误导了这些未成年的孩子们。对于缺少零用钱、缺少自信的孩子们,他们误以为外出务工是很好的生活选择,这一现象在初中的留守儿童及青少年群体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在三年的初中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流失表现得非常严重,虽然学校劝返工作努力推行,但效果不佳。

2.教育问题

父母在家的孩子,其学习除了学校老师的教育和监督之外,家长为了让他们学有所成,挣脱祖祖辈辈在大山劳动的命运,一般都尽心尽力的监管孩子,给他们灌输认真学习的好处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父母常年在外时,孩子的学习主要靠老师在学校的监督。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了教学,同时也注重了成绩,一贯比较偏爱成绩较好的同学,对留守儿童的重视非常的欠缺,几乎所有的任课教师不够了解留守学生的情况,导致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相对欠缺。学校对留守儿童也没有相应的措施,在心理、健康、生活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img21

在家里,一方面由于祖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又常常溺爱或放纵孙子,所以留守儿童在家的学习监管就成了空白,甚至有些孩子在家中为了应付家人的监督,摆出非常认真的学习姿态,但是却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弄虚作假。一方面由于农活繁重,他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导致学习下降。另一方面父母外出,家中缺少劳动力,放学后,孩子还必须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或干农活。

在学习中,留守儿童由于自制力有限,学习自觉性不是很高。95%的留守儿童认为是自己平时不够努力所造成的,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认为自己资质有限,从而丧失了上进心,自暴自弃。学习开始退步,跟不上进度,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退学情况较为严峻,其中以男生居多。辍学或是毕业后,随父母和亲戚出外打工。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家庭监管力度的不够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导致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留守儿童的消费和身体健康问题

农村经济条件有限,外出务工为的是增加收入,使生活条件好转,但是毕竟不宽裕,这样投入到孩子生活中的资金很有限,家长不能对孩子的消费有所引导,导致乱消费的现象和错误的消费观念

对学校留守儿童的消费问题进行调查显示,小学生平均每周的零花钱在十元以内,一月不超过40元;初中生一月的零用钱在50元左右。小学生的钱主要用来买零食;初中部的住宿生,则多数用来买方便面充当早点,有的甚至将家长给的生活费积攒下来,用于打游戏、上网、同学过生日等活动。不良的消费习惯直接对留守儿童的价值取向产生了危害。

留守儿童的身体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黄金阶段,良好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父母外出,生活缺乏很好的照料,平时生病后自己主动找医生。饮食结构不合理,早上部分不吃早点,到校后吃一包五毛钱的方便面。在石门中学七年级四班的一位女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自己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爷爷奶奶年纪大,基本上是自己照顾自己。有一天上午的第三节课,老师正在讲课,突然这位女生说自己很难受,老师赶紧将其送往医院,在短短去医院的途中却晕倒了,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说是低血糖,后来经过调查才发现是她经常不吃早点所造成的。

(三)安全问题

由于家庭、学校方面监管的缺失,留守儿童时刻存在安全隐患,家庭方面忽视了对孩子的管教,对孩子在玩什么、那里玩、有没有危险的问题交代甚少,从而造成了一些悲剧如交通安全隐患、溺水、触电等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很多父母为弥补对子女的爱,往往会给留守儿童一定的钱,以备一学期或一年之用。但年幼的孩子不懂得合理安排,加之无人监管,网吧、游戏机室等场所便成了他们的消费天堂,于是这笔钱往往超前使用或严重透支,并欠下许多“外债”,最后为了还债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也是很多留守儿童沦为“问题儿童”、“问题少年”的恶源。留守女童的安全问题更加严峻。由于软弱无助、生理上的无知、性安全的防范意识不够,留守女童往往更易受到伤害,特别是性伤害,在学校就曾经发生过此类的现象。而在卫生健康方面,由于监护人都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居多,这些老一辈们很容易用他们当时的医药治疗水平来衡量其孙子女的健康状况,并且他们很不惯去诊所或医院。当其孙子女身体不适时,通常采取的是依照自己的经验煎草药,开偏方等治疗手段,有时甚至祈求神灵的庇佑和巫婆神汉进行施法治疗,情况令人担忧。

学校在安全方面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也是最薄弱的环节,没有更多、更好的措施去加强管理。

三、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出现以上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如下:

(一)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城市化的进展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产生,使人口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长期形成的许多现实问题使农民工很难将子女带在身边就学,如户籍制度以及随之产生的入学问题;必须在原籍所在地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导致转学衔接的困难等问题。许多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本身收入不高,居无定所,无法负担子女在城市的教育费用。

(二)从农村家庭现状来看,部分外出打工父母的教育意识淡薄、教育方式不当和社会不良风气,对这部分学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留守学生教育存在问题,于其缺少来自家庭的正确教育和指导有极大的关系。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以至没有精力和时间来过问孩子的学习,临时监护人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不能充分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父母不在,祖父母对孩子的溺爱让他们形成了骄横、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有的则形成了孤僻、不合群的心理,遇事缺乏自信。

(三)从学校来看,绝大多数的学校没有特别注意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的困惑与问题,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但农村学校条件有限,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更加缺少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许多学校重视教学工作,主抓学生学习成绩,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特别是对那些“问题学生”,有的学校在教育无效时干脆放任不管,一推了之,致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

四、关注、教育留守儿童的相关建议

(一)发挥宣传作用,唤起学校、家庭、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作用

我们应该借助媒体等宣传手段,转变父母的教育观念。留守少年儿童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农村现实情况,也有做父母的自身在认识和观念上的偏差。不少人认为,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条件接受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这种观念是片面的,须知“留给子女财富,不如让子女成为财富”。因此,要在城市中打工人员密集的地区,有组织地开展相关宣传活动。

让全社会都来关注留守儿童问题,要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以便制定相关的政策、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尤其应该引起学校和留守儿童父母的重视。加强宣传,让整个社会认识到留守儿童的问题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二)学校可以建立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谈心日”活动

农村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是一个空白,针对留守儿童的问题,学校应该先建立起由本校教师担任心理辅导员的咨询室,随着教育制度的完善,逐渐聘请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并开设相关心理课程,联合班主任开展留守儿童“谈心日”活动。在调查中发现孩子们非常愿意和老师成为好朋友,这样就可以有一个平台来述说孩子们的烦恼,帮他们打开心结,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引导他们认真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石门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仅仅停留在班主任的辅导上面,学校正在不断的努力使各任课教师积极地投入到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中来,建立了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小组,并承担了省级关于留守儿童问题调查的课题,校领导也积极地参与了进来,并筹划在2011年创建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可以及时地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做好辅导工作。

(三)学校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与辅导

由于缺乏自制力,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低,监管不力,学校平时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爱护,多关注其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一系列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这一措施可以落实到代课老师个人,通过月或者每周进行会议交流总结,安排、提示各代课老师上课时对他们多提问、多鼓励,下课时多谈心,以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为了弥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可以成立家庭学习小组,这样既可以提高其学习成绩,又可以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也可以采取“优补差”的结对子学习小组,让留守儿童在同学良好的引导下不断的进步。例如:在学生座位的安排上,让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坐在一起,加强交流,教师定期的检查互助情况,做好指导工作。在成绩的提升上采取连带责任,互助双方都在进步,则进行鼓励、表扬。

(四)建立家长学校联系制度

教师定期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情况,指导监护人如何注意孩子的变化,如何教育引导孩子,并建立联系信息卡,在联系卡上标明留守儿童父母的名字、打工地点、联系电话,记录上抚养人的姓名、年龄、住址、联系电话、家庭人口等信息、在内容上主要记录:访问的时间、家长所反映的问题、教师给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最近的动态、学习状况、在家里和学校的表现等相关问题。对住宿的留守儿童,教师应多去宿舍走访,多关心学生的生活,让留守儿童感觉到学校和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使其在关爱的氛围中成长。班主任多与留守儿童的家长沟通,让家长多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便更好的教育孩子。

(五)整合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不单单生活在家庭和学校,社会的力量也比较大,让社会关爱留守儿童,多给予孩子一些爱,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错误的行为及时进行改正,帮助其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