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溶血性贫血可以被治愈么

溶血性贫血可以被治愈么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贫血为轻至中度,感染或劳累可诱发“溶血危象”表现为发热、乏力、寒战、呕吐、贫血和黄疸突然加重。有些患儿为“再生障碍性危象”表现为贫血突然加重,因无溶血加重因此无黄疸加重。血常规:贫血,小球形红细胞为特征,球形红细胞增多;网织红细胞增加,常达5%~20%,但发生再生障碍性危象时降低。

【概述】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因红细胞膜先天性缺陷(调控红细胞膜蛋白的基因突变),导致膜表面积减少,红细胞变为球形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大多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贫血、黄疸和脾大是三大特征。

【临床表现】

1.症状 主要表现为贫血和黄疸。贫血为轻至中度,感染或劳累可诱发“溶血危象”表现为发热、乏力、寒战、呕吐、贫血和黄疸突然加重。有些患儿为“再生障碍性危象”表现为贫血突然加重,因无溶血加重因此无黄疸加重。长期溶血可形成色素性胆结石,见于年长儿,可出现腹痛。

2.体征 贫血貌,黄疸(多为轻度、间歇性),脾大,随年龄逐渐显著,溶血危象时脾大明显。可肝大但不如脾大明显。

3.辅助检查

(1)血常规:贫血(急性溶血时呈重度),小球形红细胞为特征,球形红细胞增多(占红细胞20%~40%,少数高达80%);网织红细胞增加,常达5%~20%,但发生再生障碍性危象时降低。

(2)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将红细胞放入低渗盐水中,与正常红细胞比较,多数患者在0.52%~0.72%开始溶血,在0.40%完全溶血,孵育后(37℃,24h)红细胞脆性明显增加。

(3)红细胞自溶试验:检测37℃孵育48h后自发产生溶血的程度。正常<5%,本病患者可达10%~50%,孵育前加入葡萄糖和ATP可抑制自溶。

(4)红细胞膜蛋白分析: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红细胞膜蛋白分析,可见收缩蛋白等膜骨架蛋白减少。

(5)腹部B超:上腹痛者应行腹部B超排除胆结石。

【应鉴别的疾病】

1.新生儿ABO溶血 新生儿出生时发病,有母婴血型不合。

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溶血时可出现球形红细胞,但Cooms试验阳性。

3.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可见异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多见,外周血可见有核红细胞。

4.G-6-PD缺乏症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可见珠蛋白小体,酶的测定有助确诊。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原则

(1)病情轻微时,不需治疗,注意营养,防止感染。

(2)脾切除对纠正贫血及消除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急性溶血和“再生障碍性危象”时可输血

(4)脾切除后极易感染,因此,脾切除前应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如有可能增加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2.药物治疗原则

(1)叶酸:慢性贫血叶酸需求量增加,应予补充。

(2)青霉素:感染,特别是肺炎球菌感染是脾切除后的主要并发症,往往呈暴发,进展迅速而险恶,术后应用青霉素预防。

处  方

1.叶酸 1~5mg/d,最好同时服用维生素C。

2.青霉素 脾切除后感染预防,术后每月肌内注射1次长效青霉素60万~120万U,至少5年或青春期,甚至终身。

【注意事项】 脾切除可使免疫功能下降,可造成严重的感染,特别是对婴幼儿影响严重,因此5岁后手术为宜,如情况允许可延迟至10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